天天看點

51歲刀馬旦演員轉戰直播間 一身絕技獲千萬點贊

51歲刀馬旦演員轉戰直播間 一身絕技獲千萬點贊

甄淑梭在表演絕活

因為一手“靠旗轉刀”的絕活兒,河北保定曲陽縣51歲的甄淑梭在網上一炮而紅,吸粉120萬,獲贊千萬。她原是一名平劇刀馬旦演員,二十多年前去溫州打拼,成為劇團頂梁柱,被戲迷稱為“溫州第一刀馬旦”,最紅時一個月演了60場。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響,演出減少,不想改行的她開始在網上表演起了平劇功夫。近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甄淑梭表示,換個平台表演,依然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特别是收獲了很多年輕的90後、00後粉絲,這種感覺很親切。

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

A

11歲拜師學藝

癡迷武旦,腳凍爛了還是日日練功

11歲那年,甄淑梭看了河北保定曲陽縣當地縣劇團的一場演出——平劇《呼延慶打擂》,被台上英姿飒爽的女将盧鳳英吸引,一心想當“女俠”。她時不時就會“咿咿呀呀”地唱上一兩句,拿着木棍耍幾招。看了平劇電影《白蛇傳》後,她徹底迷上了戲曲,就纏着媽媽說想學戲。“剛開始我媽不同意,覺得學戲太苦了,但我鐵了心一定要學。”拗不過女兒,媽媽把她送到地方戲團,拜了一位師傅。

“剛開始學基本功,壓腿、開胯、下腰這些,都是跟我一般大的孩子,每個人都疼得哇哇大叫。”甄淑梭說,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就要起床練功,北方冬天的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那時候家裡窮,隻有一雙鞋,練功出了很多腳汗。第二天早上,鞋裡都凍出了冰渣,還得硬着頭皮穿,再練出汗,反反複複,我的腳都凍爛了。”師傅發現後把她送去醫院,傷口清理後幾乎可以看見骨頭。“醫生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能忍。”甄淑梭說,現在回想起來有點難受,當時真覺得沒什麼,一心隻想把每個動作練好。

憑着這股狠勁兒,甄淑梭學了一身紮實的基本功。兩年後,她考入唐縣劇團,開始給專業戲曲演員跑龍套。“當時團裡隻有一個刀馬旦演員,我就跟着她練,一段時間後,心裡有底了,就跟團裡申請試演一次。”那是一個折子戲,隻有半小時,15歲的甄淑梭第一次登台,毫不怯場,揮舞刀槍,賣力表演。那個年代,看戲的人很多,頻頻聽到叫好聲,讓她信心大增。從那以後,甄淑梭才真正走上了刀馬旦的道路。

刀馬旦是武旦的一種,專演巾帼英雄,提刀騎馬、武藝高強的女性,身份大多是女将軍。甄淑梭除了要掌握戲曲演員的基本功,還要學習如何耍鞭、使劍和舞刀槍,是以她日日練功,從不懈怠。

後來,甄淑梭離開唐縣劇團,回到老家曲陽縣,加入當地評劇團,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并結婚生子。

B

成為劇團頂梁柱

戲迷稱她“溫州第一刀馬旦”

上個世紀90年代,大部分家庭都有了電視機,出來看戲的人越來越少。甄淑梭所在的劇團是民營的,自負盈虧,每個月工資隻有99元,“後期劇團很困難”,于是她和丈夫把隻有四個月大的兒子托付給老人照顧,外出謀求出路。

甄淑梭告訴記者,當時在全國很多地區普遍面臨“戲曲危機”的情況下,溫州傳統戲劇的演出市場卻很繁榮,國有劇團劇目創作應接不暇,民營劇團的演出更是接連不斷。“溫州人很愛看戲,逢年過節,他們總要請一個劇團來唱上幾天的大戲。”

剛到溫州,她發現團裡有些同僚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名角,心裡有些忐忑,不太敢上台。

“我一個小地方來的,之前沒怎麼演過完整劇目,當時跟着團裡老師練了七天,大年三十晚上就上台表演了。”甄淑梭說,那會兒太緊張了,一上台,刀掉了,槍也掉了,她是哭着下台的。當時有個唱花臉的老先生安慰她,“他說我一上台就有範,有觀衆緣,一定要堅持下去。”

第二天開始,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她都在練功。半個月後,再次登台時,她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出色的表演赢得台下觀衆熱烈歡呼。甄淑梭在溫州一炮而紅,在那年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名氣。她很快成為劇團的頂梁柱,被戲迷稱為“溫州第一刀馬旦”。

甄淑梭經常表演的都是經典武旦劇目,“我最喜歡穆桂英,帥氣、本事大,一上台,觀衆都歡呼叫好。”

甄淑梭告訴記者,當時劇團演出特别多,戲迷成群結隊地來捧她的場,最紅時一個月演了60場,“在溫州演戲,我們兩口子一天能賺80元,以前在老家一個月才掙99元。”

C

在直播間展示絕活

想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中國戲曲

在溫州打拼二十多年,日子越過越紅火。但2018年前後,甄淑梭明顯感覺到劇團演出變少,“現在大家的娛樂項目變多了,去KTV唱歌、泡溫泉、看電影,都挺有意思的。”2019年,兒子無意間跟甄淑梭提起短視訊平台,“他說,媽媽,你每天都要練功,你這樣的本事應該讓更多人看到,你拍視訊發抖音吧。”她采納了兒子的建議,注冊了個抖音賬号,偶爾發一下自己的練功視訊,但每條播放量都不高。

2020年初,甄淑梭跟着劇團去溫州一個小山村唱新年大戲,剛演三天就遇上疫情,“兒子給我打電話,知道我短時間沒法演出,就建議我打開抖音,一邊練功一邊直播。”甄淑梭抱着試試看的态度開始了第一次直播。一開始,直播間隻有四五個人,第三天,有了幾百人,一個星期後,居然有了一萬多人。“簡直不敢相信,好激動,那天我直播了八小時,第一次有這麼多人看我表演,實在舍不得下播。”有人跟她聊天,也有人給她加油鼓勁,這讓甄淑梭更有幹勁兒。

她回到老家後,繼續拍攝自己練功的視訊和一些絕活兒上傳到短視訊平台。一則展示“靠旗轉刀”絕活的視訊播放量達5000多萬,讓甄淑梭收獲了第一批粉絲。有網友感歎:“大姨不愧是大姨,這絕對是真功夫!”還有的網友表示:“以前不了解爺爺為啥愛看戲,長大了懂了:這是真國粹。”

無論是穿着戲曲服裝還是做飯的圍裙,她都能将棍棒刀槍耍得威風十足,吸引了大量粉絲,不少視訊點贊均達數十萬。

甄淑梭偶爾會穿上平劇的行頭,在直播間給大家表演一段,網友會點播自己喜歡的平劇選段,她基本都會滿足他們的要求。甄淑梭說,最讓她開心的是,很多溫州以前的老戲迷認出了她,在直播間說,“還能看見你演出,真好!”這讓她仿佛又回到了昔日舞台。

甄淑梭告訴記者,以前她的粉絲大多是70後,前段時間發了一個扮演“穆桂英”的視訊,突然多了很多90後、00後的粉絲。“他們說,阿姨,你太棒了!”甄淑梭說,之前在台上表演,隻能通過掌聲和叫好聲來判斷自己演得好不好,跟觀衆是沒有交流的。如今,在直播間表演,她可以跟粉絲交流,能及時得到他們的回報,“現在,我的觀衆比線下演出時多得多,但不管在哪表演,我都是很認真的。”

如今,拍短視訊和直播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我在溫州打拼二十多年,其實生活條件還可以,我之是以直播,是因為我喜歡唱戲、喜歡表演。”她說,想展示畢生所學給大家看,也想傳播中國戲曲文化,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中國戲曲。

來源:揚子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