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革中的校園足球:快速推進,需穩定和長久提升

改革中的校園足球:快速推進,需穩定和長久提升

記者陳永報道和“調整改革中國足球協會”、“改革完善職業足球俱樂部建設和營運模式”、“改進完善足球競賽體系和職業聯賽體系”相比,“總體方案”的第五大部分“改革推進校園足球發展”這一項總體表現值得稱道。

目前校園足球在足球特色學校推進方面進展順利,已經超過3萬所,近期随着學校合并,足球特色學校數量有所下降,但學生覆寫面大幅度提升。

校園足球的發展帶來了青訓方面的提升,目前公認的是,2009年齡段青訓球員的品質已經開始超越此前年齡段,馬明宇在2019年接受采訪時談及:“從2009年齡段開始,球員整體水準就很高了,能讓人看到希望。”本報記者通過對衆多俱樂部梯隊及青訓機構的采訪,也證明了這一點,通過對該年齡段孩子比賽的觀察,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相對娴熟的個人技戰術能力。

2009年齡段的孩子,在2015年“總體方案”實施的時候,他們恰好6歲,開始進入國小,借“總體方案”發展校園足球的東風,這個年齡段開始,更多的孩子開始接觸足球,踢足球的孩子多了,有天賦的孩子自然容易被挖掘。

改革中的校園足球:快速推進,需穩定和長久提升

當然,校園足球并非全部始于2015年“總體方案”釋出之日,實際上更早之前校園足球的相關工作就已經進行,早在2019年4月,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就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随後還有其它一系列校園足球政策,在“總體方案”釋出之日,全國中國小足球特色學校已經有了5000萬。但必須要說的是,“總體方案”釋出之後,校園足球發展開始提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更多優秀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出現。

讓人欣慰的是,“總體方案”第二十一條,促進文化學習和足球技能共同發展,在這一方面,衆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做得非常不錯,比如很多學校都出台了“文化課成績不達标不能訓練或者比賽”的規定。從本報相關采訪來看,發展校園足球和提升文化水準至少在國小階段沒有沖突。

但校園足球的發展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總體方案”第二十三條“提高教學教練水準”、“完成對5萬名校園足球專、兼職足球教師的一輪教育訓練”,難度很大。按照2020年七部門聯合釋出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每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教育訓練至少有一名中國足協D級或同等水準的教師和教練員,這個目标的實作難度更是非常大。不得不說,教練講師的缺失,以及教練員水準的低下,已經嚴重限制了中國青少年足球的發展。

改革中的校園足球:快速推進,需穩定和長久提升

其它方面的問題展現在如下方面:

其一,校園足球從學校數量上來講普及度不錯,但即便是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因為衆多因素的限制,普及率并不高:比如場地就是限制校園足球普及的重要原因,雖然目前大多數國小都有足球場,有的國小甚至有标準足球場,但一般而言,系統進行足球活動的學生仍舊是少數,因為沒有那麼多場地供孩子踢球,很多孩子一周能踢一次足球就不錯了,實際上即便是足球特色學校也不可能讓孩子每周踢一次球。當然,這個層面的限制因素不僅僅是場地,教練或者足球教師也是其中一方面。

其二,競賽體系建設仍舊需要時間,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是一項體教融合賽事,但今年才是第一年,目前推動工作仍舊存在一定的困難,這項賽事從開始到培育,從培育到成熟,恐怕需要5到10年的時間。

其三,國小校園足球蓬勃發展,但小升初面臨優秀的足球苗子流失現象,按照現有政策,高水準運動員招生政策的收緊也讓家長心存疑慮。

由此,校園足球雖然在快速推進,快速發展,但要想穩定和長久的提升,仍舊需要更精細化的操作,仍舊需要更大的耐心。

改革中的校園足球:快速推進,需穩定和長久提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