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修訂要點|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

點藍色字關注“藥事網”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定在規定時間内保質保量完成區域核酸檢測任務,實作“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結合前期實踐,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進行修訂,形成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

第三版《指南》指出,要在精準快速的流調排查、嚴格的社群管控基礎上,科學研判疫情傳播風險,劃定區域核酸檢測範圍,制定具體工作方案,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品質和效率。重點修訂内容如下:一是強調科學精準,對劃定的區域進行核酸檢測。為進一步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準,第三版《指南》更加強調在科學研判疫情形勢基礎上,精準劃定檢測範圍,将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員”修改為“區域”,區域大小由疫情防控需要決定,指導各地對劃定的區域完成核酸檢測。二是進一步明确完成時限要求。為适應奧密克戎等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規定了劃定範圍的核酸檢測應當在24小時内完成,進一步提高疫情“早發現”能力。三是增設若幹工作專班。根據區域核酸檢測涉及的各環節、各部門,指導地方成立資料統計專班、采檢比對專班等9個工作專班,規定了專班職責。該9個專班不要求必須設立,各地可根據實際靈活增設或合并,但須做到職責不空缺。四是提供檢測力量測算依據。為便于地方測算、準備檢測力量,在充分總結西安、天津等地經驗基礎上,對各地在24小時内完成核酸檢測所需的采樣人員數、核酸檢測能力,給出了明确測算指導。五是精簡檢測技術性要求。結合本《指南》應用範圍和實際操作需求,《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等技術檔案中已有的要求,不在文中表述。而是對采樣的組織、轉運、檢測、結果處置等管理性要求進一步突出和明确。

問題解答——

1.關于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此前已經有兩版《指南》,為什麼要修訂印發第三版《指南》?

前兩版《指南》對于指導地方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近期大陸面臨的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出現了多個省份同時發生聚集性疫情,或者是一個省份多個城市同時發生疫情的情況,加之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傳播隐匿等特點,對組織開展核酸篩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為總結推廣前期鄭州、西安、天津等城市核酸篩查的有益經驗,指導地方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有必要修訂形成新版的《指南》。

2.第三版《指南》和《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相比,主要修訂了哪些内容?

主要修訂了以下幾方面:一是強調科學精準,對劃定的區域進行核酸檢測。将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員”修改為“區域”,區域大小由疫情防控需要決定。二是進一步明确完成時限要求。規定了劃定範圍的核酸檢測應當在24小時内完成。三是增設若幹工作專班。根據區域核酸檢測涉及的各環節、各部門,指導地方成立資料統計專班、采檢比對專班等9個工作專班,規定了專班職責。四是提供檢測力量測算依據。對各地在24小時内完成核酸檢測所需的采樣人員數、核酸檢測能力,給出了明确測算指導。五是精簡檢測技術性要求。結合第三版《指南》應用範圍和實際操作需求,《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等技術檔案中已有的要求,不在文中表述,而是對采樣的組織、轉運、檢測、結果處置等管理性要求進一步突出和明确。

3.第三版《指南》中的“區域”具體指的是什麼?是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還是這三個區全部包括?

《指南》中的“區域”包含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區域可能小到一個樓棟,也可能大到全市範圍,具體要由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根據疫情防控的實際需要研究确定,并動态調整。

4.與上一版核酸檢測《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更加強調精準劃定檢測範圍。這主要出于什麼考慮?今後還會有大規模的全員檢測嗎?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準。這一點對于核酸檢測來說,至關重要。我們要求核酸檢測應該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搞“一刀切”,有效利用寶貴的核酸檢測資源。是以,第三版《指南》不僅指導各地如何在規定時間内保質保量完成檢測任務,還強調了要做好精準快速的流調排查、嚴格的社群管控,經過科學研判之後,劃定需要檢測的範圍。核酸檢測的範圍大小,與其風險來源是否清晰直接相關,也與流調溯源是否精準、感染者分布是否廣泛、隔離管控措施是否落實等多個因素有關。是否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全員核酸檢測,應當取決于科學研判,服務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5.開展區域性的核酸檢測,涉及的環節和部門都比較多,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重點環節?

開展區域核酸檢測首先需要當地黨委、政府有強大的組織動員和部署落實能力,各部門之間做到高效的協同合作,是以在《指南》中,對“組織管理”部分,我們進行了重點要求。除了組織管理之外,當地對區域核心酸檢測能力要有充分了解和準備,社群采樣的組織有序、采樣檢測資訊化管理、采樣操作的準确以及避免采樣時可能的交叉感染、采送檢的比對、核酸檢測的準确性以及每一輪檢測後的科學研判等,都是必須注意的關鍵環節。

6.最近印發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在各地組織檢測的過程中,會用到抗原檢測嗎?

在第三版《指南》中,關于檢測政策提到了抗原檢測。指出,各地可結合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有關要求,推進“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監測模式,增加抗原檢測作為區域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研究細化實施方案後組織實施。

附檔案全文——

修訂要點|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上司小組、指揮部):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規定時間内完成區域核酸檢測任務,實作“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結合前期實踐,我們對《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進行修訂,形成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醫政醫管”欄目下載下傳)。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定在規定時間内保質保量完成區域核酸檢測任務,實作“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結合前期實踐,我們對《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進行修訂,形成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

一、總體要求

在精準快速的流調排查、社群管控基礎上,科學研判疫情傳播風險,劃定區域核酸檢測範圍,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加強組織管理,優化采、送、檢、報流程,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品質和效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所在的設區市,包括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應當在24小時内完成劃定範圍的區域核酸檢測任務。需要時,可通過區域内協同支援予以保障;必要時,可申請全國支援。

二、組織管理

(一)建立組織機制。設區市在當地聯防聯控機制下成立核酸檢測工作組,由市委常委牽頭,組織衛生健康、公安、民政、交通運輸、财政、工業和資訊化、生态環境、黨委宣傳部門等相關部門,多方關聯,建立扁平化工作機制,出現疫情時緊急啟用,以設區市為機關,統籌協調區域核酸檢測工作,掌握轄區全面情況,避免将工作任務簡單分割下派給縣區。

(二)制定工作方案。設區市在當地聯防聯控機制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區域核酸檢測工作方案,明确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和負責人,理順全鍊條工作流程,平急結合,适時開展預警式篩查演練。

(三)成立工作專班。

1.資料統計專班。主要負責統一歸口管理區域核酸檢測所産生的資料資訊,建立清晰的資訊流轉流程,專人收集、專人統計、專人上報。核酸檢測工作組向每一家承擔區域核酸檢測任務的檢測機構派駐駐點聯絡人,建立起資料統計專班和檢測機構之間的聯系監督機制,實時掌握每一家機構檢測進度,随時解決遇到的問題,督促檢測結果及時上傳等。

2.采檢比對專班。主要負責根據核酸檢測工作方案制定采檢比對計劃,加強采檢比對的動态指揮和調整。需精确掌握全市可用于調動的核酸檢測能力和各街道(鄉鎮)、社群、小區的人口底數,在區域核酸檢測過程中,實時掌握采、送、檢進度,避免檢測機構忙閑不均或樣本積壓。

3.樣本轉運專班。主要負責科學測算運力需求,合理部署轉運力量,與采檢比對專班密切配合,動态調整樣本轉運方案,保證各檢測機構以最快速度進入飽和工作狀态。運力的安排部署要根據核酸采樣點的數量、距離、轉運車運載量、轉運所需時間等進行優化。

4.陽性結果處置專班。主要負責統籌管理涉疫城市所有核酸檢測陽性結果的處置工作(包括單采陽性和混采陽性),迅速協調完成資訊流轉、混采陽性的單采複核、單采陽性人員的轉運工作。專班由120轉運、公安、疾控和應急采樣小分隊組成。

5.物資保障專班。主要負責區域核酸檢測工作所需的各類物資估算、儲備和供應保障,包括檢測物資、防護物資、轉運物資、消殺物資和必要的生活物資等,并建立有效的調用機制,就近就便管理。其中,采樣所需的耗材根據當地人口進行屬地儲備,市縣統一排程。

6.品質控制專班。主要負責區域核酸檢測的品質控制,成立核酸采樣督導組、核酸檢測督導組,對采樣人員操作、個人防護、實驗室檢測質控以及采樣點和實驗室内的交叉感染防控進行監督督導。通過加強品質控制,最大限度減少假陰性或假陽性,杜絕出具虛假核酸檢測報告的現象。

7.醫廢處置專班。主要負責核酸檢測各環節産生的醫療廢物收集、暫存、轉運、處置等管理,根據醫療廢物産生量的增減變化,及時調整清運頻次,對醫療廢物進行集中處置。

8.資訊化保障專班。負責核酸檢測資訊系統的運作、監測,及時處理資訊系統故障,保障系統安全運作,避免出現當機或系統崩潰等問題;做好核酸檢測期間的通信保障工作。

9.綜合管理專班。主要負責撰寫區域核酸檢測工作方案、核酸檢測分析報告,以及核酸檢測工作組内各工作專班的綜合協調保障工作。

各地可結合實際,根據開展工作所需的組織動員、樣本采集、标本檢測、秩序維護、生物安全、監督檢查、新聞宣傳等,對上述9個專班進行增設或合并,但須做到職責清晰、落實到人,不出現責任空白。

三、工作内容

(一)摸清人口底數。各設區市落實“四方責任”,建立工作台賬,通過網格化管理、拉網式排查,摸清轄區内街道(鄉鎮)、社群、小區實際管理人口底數。

(二)測算采樣檢測能力。各設區市不區分人口規模,均按照24小時内完成全市核酸檢測的目标比對采樣和檢測力量。其中,原則上,全部采樣任務應當在6小時内完成;确有困難的,可在12小時内完成。按照每個采樣台(2個采樣人員)每小時采集120人的标準測算采樣人員數量,測算公式為:核酸采樣人員數(機關:人)=人口數÷360;采用10合1混采檢測技術的,檢測能力測算公式為:核酸檢測力量(機關:管/日)=人口數÷10×2;采用20合1混采檢測技術的,檢測能力測算公式為:核酸檢測力量(機關:管/日)=人口數÷20×2。

(三)細化采樣方案。

1.采樣點設定。一是科學規劃采樣點。各設區市應當綜合人口數量、地理交通、核酸檢測機構分布等情況,科學規劃采樣點布局。按每日6小時的采樣時間計算,可參考2000-3000人設定一個采樣點,600-800人設定一個采樣台,每個采樣點需4-5個采樣台(各地可按照社群、街道、鄉鎮、農村、城郊實際人口數量統籌設定),原則上以小區為機關設定采樣點。二是科學選擇采樣點。采樣點應當選擇空曠、通風良好、相對獨立的場地,可選具備通風條件、獨立空間的體育館、展覽館、學校操場等場地。自然條件允許時鼓勵設定室外采樣點。三是科學布置采樣點。采樣點内部劃分等候區、采樣區、緩沖區、臨時隔離區、醫療廢物暫存區,有效分散待檢測人員密度。設定防護服穿脫區,配備手衛生設施、穿衣鏡或防護裝置。采樣點需設立清晰的指引辨別,保證人員單向流動,并明确采樣流程和注意事項。60歲以上老年人、孕婦、殘障等群體應設定綠色通道獨立采樣。應設定健康碼“黃碼”人員專用核酸檢測采樣點(采樣通道),避免因人員交叉造成感染。四是迅速建設采樣點。要求采樣點在2-4小時内完成規範建設和啟用,在固定采樣點的基礎上,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以小區采樣為主,通過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等形式細化完善布局,友善群衆采樣、提高采樣效率。

2.采樣組織。在網格化管理基礎上,加強核酸采樣的組織動員,明确負責組織動員工作的部門和人員,規範組織動員工作流程。以居民小區樓宇、自然村組、學校、機關事業機關、企業、公司、市場、飯店等為最小單元,做到不缺戶、不漏人。核酸采樣現場加強精細化組織管理,在由從業人員、志願者維護工作秩序的同時,鼓勵通過采用座椅、金屬網格線等實體手段,嚴格落實“1米線”間隔要求。通過提前分時段預約、通知及采樣等,減少人員在短時間内聚集,力争群衆排隊時間不超過20分鐘,避免交叉感染。

3.采樣方式。根據目标人群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确定采樣方式。集中隔離點及其他重點人群實行單采單檢;封控區人群實行單采單檢或1戶1管;管控區可實行10合1混采;防範區和其他區域可實行20合1混采。單采單檢對象在多輪檢測均未檢出陽性的情況下,可視情實行10合1混采。

(四)落實采樣力量。提前準備采樣醫務人員和資訊錄入人員,并開展相關教育訓練。在合理評估工作量的基礎上,配備人員,按每個采樣台應配備2名采樣人員(須為醫務人員,考慮換班)、1名資訊錄入人員,每個采樣台每小時采集120人樣本計算。采樣醫務人員應熟練掌握鼻咽和口咽拭子的采集方法,并進行嚴格的個人防護和感染控制教育訓練。資訊錄入人員應熟練掌握核酸檢測資訊系統操作流程,并進行相關的感染控制教育訓練。

(五)樣本儲存與轉運。檢測樣本應當低溫(2-8℃)儲存。在啟動區域核酸采樣1個小時後,應将首批樣本轉運至檢測機構,使檢測機構開始運作。後續樣本可每半小時至2小時收集轉運一次,保證采集後3小時送達實驗室。優先轉運封控區、管控區的樣本,保證不超過2小時轉運一次;邊遠鄉村、山區、牧區視具體情況,合理确定轉運時間及頻次。可參考每次送樣數量約為檢測機構單日檢測能力的10%,以便有序進行檢測。

樣本轉運專班根據實際需求,估算轉運所需的專用車輛、人員和轉運箱數量,做好車輛、人員和轉運箱等物資的儲備和調用。同時,要向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備案承擔區域核酸檢測轉運任務的車輛情況。承擔轉運任務期間,不得将車輛用于其他用途,做好轉運時的生物安全防護。非滅活樣本運輸需依法經省級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準許。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根據實際需要,做好運輸保障工作。

做好核酸樣本轉運過程中的人員防護和物品消殺工作。非滅活樣本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感染性物質運輸規章指導》中UN2814的A類感染性物質以PI602進行規範包裝,滅活樣本按照UN3373的B類感染性物質以PI650進行規範包裝。樣本轉運箱封閉前,須使用75%酒精或0.2%含氯消毒劑消毒容器表面。

(六)加強資訊化支撐。

1.建立核酸檢測資訊系統。各省份統籌設區市區域核酸檢測資訊系統建設。資訊系統要實作相關資訊的快速、準确錄入,包括受檢者資訊(姓名、證件類型、證件号碼、居住位址、聯系電話)和采樣資訊(采樣點名稱、所在區縣、樣本編号,樣本采集的日期、時間、采集部位、類型、數量),迅速回報疑似陽性樣本的受檢者資訊。實作核酸檢測采、送、檢、報資訊的快速準确和實時監測,做到核酸檢測工作的全流程管理。資訊系統能夠支援多角色、多使用者、高并發運作,并具備實時彙總統計采、送、檢各類資訊的功能。上線使用前,須按照每10分鐘完成實際管理人口數10%的人群采樣的标準,提前進行壓力測試,確定資訊系統穩定性。

2.做好采、送、檢比對。啟動區域核酸檢測前應提前做好采、送、檢比對,并進行動态排程。一是根據已設定采樣點的采樣能力、各檢測機構的實際檢測能力,提前做好劃片送樣的比對。二是根據核酸檢測機構的實驗節奏,分批次送樣,動态排程,做到“不空機、不積樣”,充分利用好各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

3.核酸結果回報。各設區市要及時回報核酸檢測結果,做到采、送、檢各環節資訊準确,及時向公衆提供檢測結果查詢方法和途徑,提前做好查詢服務系統壓力測試,保證群衆采樣後24小時内能夠查詢到結果。

(七)保障物資供應。按照“甯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原則,啟動區域核酸檢測工作前,要提前做好物資保障工作。保證檢測所需采樣管(單管、10合1、20合1等,建議使用滅活型采樣管)、咽拭子(鼻咽、口咽)、檢測試劑、醫用耗材、防護用品、消殺用品等物資充足供應,且品質優良、型号規格适宜,辦公用品、必要的生活用品等物資充足供應。采樣點的物資儲備要充分考慮雨雪、低溫、高熱、台風等特殊天氣的因素,根據采樣點的布局進行清單式、台賬式的儲備管理。

四、科學确定檢測政策

設區市聯防聯控機制要根據流調溯源、密接人員推送等情況,研判疫情傳播趨勢,第一時間科學劃定風險地區和區域核酸檢測範圍并動态調整。原則上,疫情發生後的前3日,每日開展1輪區域核酸檢測,摸清社會面潛在風險;之後根據流調溯源情況、社群封控範圍、核酸篩查結果等綜合研判,确定後續的篩查範圍和頻次。

若社會面風險未得到控制、風險點位不清,則繼續每日開展1輪區域核酸檢測。當社會面風險得到控制、風險點位基本摸清時,可根據病例分布情況,針對有關街道、社群、小區劃分重點區域,對重點區域每日一檢,非重點區域可視情況隔日一檢或3日一檢,并按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内出具檢測結果。逐漸縮小核酸篩查範圍,提高篩查精度,科學精準篩查。

各地可結合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有關要求,推進“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監測模式,增加抗原檢測作為區域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研究細化實施方案後組織實施。

五、規範陽性樣本處置流程

(一)單采檢測陽性處置流程。單采樣本檢測結果陽性時,檢測機構應當立即上報核酸檢測工作組資料統計專班,資料統計專班立即通知陽性結果處置專班,由其開展以下五項工作:一是通知120負壓救護車進行陽性感染者轉運;二是通知集中隔離管理設施準備接收該陽性感染者;三是通知陽性感染者所在社群(小區)找到并控制該陽性感染者;四是通知公安機關協助進行陽性感染者轉運,并開展該陽性感染者軌迹排查;五是通知疾控部門開展後續的流調溯源、密接排查和社群封控等工作。上述部門通知不分先後。

(二)混采檢測陽性處置流程。各市成立應急采樣小分隊,24小時在崗待命,做好随時出發的各項準備。混采檢測陽性時,檢測機構應當立即上報核酸檢測工作組,工作組同時通知應急采樣小分隊、混管樣本所在社群(小區)和公安機關,立即原地隔離所涉人員并進行單采複核。混采陽性單采複核要求鼻咽、口咽雙采單檢。單采複核樣本采取首檢負責制,送至原實驗室進行檢測,如單采複核結果陽性,參照單采檢測陽性處置流程處理。混采檢測陽性處置工作應在6小時内完成(詳見下圖)。

修訂要點|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

圖 混采檢測陽性處置流程圖

六、加強核酸檢測品質控制

(一)加強采樣質控。核酸采樣督導組采用分片包幹的形式巡回指導各采樣點,規範采樣操作、個人防護和交叉感染防控等相關工作,指導各采樣點做好現場秩序維護,加強已采集樣本的儲存管理,確定采樣工作高質高效。

(二)加強檢測質控。核酸檢測督導組建立蹲點督導機制,組織臨床檢驗專家對各檢測機構進行點對點蹲點督導。實驗室性能驗證、室内質控、室間質評等按照《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第二版)》相關要求執行,保障檢測品質。首次采用20合1混采檢測的地方,要按照《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檢測技術規範》,加強教育訓練群組織實施。嚴格落實實驗室準入和人員準入要求,制定實驗室标準化流程,嚴防實驗室污染和實驗室内交叉感染。

七、規範人員等相關管理

(一)規範人員及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各地應按照《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等規定,按要求進行實驗室備案,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防範生物安全事件發生。加強醫務人員及其他非醫務人員的感染控制教育訓練、區域核酸檢測資訊系統應用教育訓練。采樣人員、實驗室檢測人員防護要求按照《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第二版)》執行。當地要做好統籌協調,加強對參與核酸采樣、檢測人員的關心關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二)加強醫療廢物處理。各地應規範醫療廢物管理,做好醫療廢物收集、包裝、無害化處理、暫存、交接和轉運等工作,使用雙層包裝袋盛裝醫療廢物,有效封口,確定封口嚴密,確定醫療廢物包裝無破損、無滲漏。醫廢處置專班要及時協調具有相應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置機關,處置轉運采樣點和核酸檢測機構的醫療廢物。核酸采樣點産生的醫療廢物要當日清運;核酸檢測機構産生的醫療廢物在暫存條件允許時,暫存時間不得超過2天,醫療廢物産生量激增無法安全暫存時,要當日清運。核酸檢測機構應根據暫存場所、醫療廢物貯存情況,與收運機關預約清運時間,清運應避免大風、雷雨天氣。收運機關要優化運輸車輛排程,合理安排收運路線,做好醫療廢物清運保障。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中國衛生雜志

熱點視訊推薦

新冠疫情專區

更新核心要點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釋出

new

藥事網轉載釋出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系授權

藥事網

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藥師集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