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以後,這些都不要了

人的成長是非線性的,第一個20年,飛快生長,進步神速,幾乎每一天都會吸收新的知識,呈現不一樣的自己。

第二個20年,我們放慢了腳步,有了自己的天地和視野,也開始收獲生活的饋贈。

第三個20年最不容易,常常發現以前行得通的方法會失去效用;以前能創造出成績的思路會變得無效;以前對自己來說有用的能力會過時;以前支撐自己前進的信念會變得不合時宜……

你才發現,原來沒有一種能力能讓你所向無敵,不同的人生階段需要不同的“通關公式”,境遇變了,遊戲規則就會改變。

中年以後,這些都不要了

“以前行得通的方法”在新的人生階段,也許會變成“絆腳石”,如果一味抱着過去的經驗和思維模式,就會發現自己掉進的習慣陷阱。

所謂“習慣陷阱”,是指一個人總是用同一種辦法解決不同的問題、總是用過去的思路規劃未來的問題、總是用别人的标準解決自己的問題。

愛因斯坦說:“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叫荒謬!”

過去的習慣帶領我們成為了今天的樣子,習慣一直延續,未來也會一成不變,沒有成長,沒有驚喜。

《習慣陷阱》是一本教你如何覺察并舍棄舊的慣性思維模式,實作思維轉換的書,作者提出,走出舊經驗的束縛,修煉新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舍棄十樣東西。

中年以後,這些都不要了

椎原崇|人民郵電出版社

舍棄“應該”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人生中有很多“應該做”或“必須做”的事情?

這些“應該”并不總能幫助你找到目标,相反,它們還會時常暗示你:你不夠好,是以你應該如何……同時會消耗你的能量,讓你變得越發消沉。

在真正重要的人生選擇上,聽取自己内心的聲音,要比做“應該的事”更重要。

聽從自己内心的聲音,不是剛愎自用,而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态度。

把你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全部羅列出來,徹底忘記,今後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舍棄“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的習慣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事實上,每個人的想法和生活狀态都在不停地變化,我們也沒有必要對“說過的話”過于執着。

執着于過去認為重要的事,隻會讓你無法好好地發展現在的自己。

當你覺得自己說過的話已經讓你感到苦惱或焦慮,就應該誠實地說出自己現在的想法。

舍棄競争

人生的前半段,是在與同齡人的賽跑中度過的。

要比同學成績好,才會有更好的工作;要比同僚做得好,才有更廣闊的前途;房子要比别人的大,生活才幸福……

競争的思維模式,推動我們不斷努力、不斷争取,也埋下了一顆讓我們不幸福的種子,就是比較。

别人有的,我也有,還更好,就是幸福;别人赢了,就意味着我輸了、我失去了……

中年以後,這些都不要了

其實,隻要冷靜思考一下就會明白,自己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别人的失敗;同樣,别人的成功,也不意味着自己的失敗。

與其把精力放在沒有必要的競争上,不如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舍棄自己原本沒必要做的事

如果一頭奶牛說:“我隻會産奶,不會狩獵,我對自己很失望。”

你一定會覺得:“奶牛隻要會産奶就好了,狩獵自有其他動物去做呀。”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陷入這種誤區,希望自己無所不能,把沒必要自己做的事攬在身上,給自己增添壓力。

大多數時候,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給别人添麻煩,就已經非常成功。

如果你被瑣事牽扯,每天忙得焦頭爛額,不如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又做了一些本不是自己該做的事?果斷舍棄那些不是你該做的事。

舍棄什麼都想要的想法

研究表明,物品的數量與物主的不安程度是成正比的。

在我們囤積大量物品時,心中想的是“我需要這個”、“不能沒有這樣東西”……這種想法會加深我們内心的不安。

而當我們開始舍棄一些東西時,心裡想的是“沒有這樣東西也沒關系”,是一種放松的安全感。

你需要依賴的外界的東西越少,自己的内心就會越強大。

想想哪些東西是“沒有也無妨”的吧,不僅限于物品,還有一些執着的念頭、一些消耗自己的關系。

舍棄“讨好他人”的習慣

年輕時希望所有人都喜歡自己,人見人愛,于是總想做好每一件事、讓所有人都對自己滿意,甚至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性格的人總是在委屈自己、成全他人,但是任何人都無法讓所有人都喜歡,委曲求全換來的隻是對自己的過度消耗。

中年以後,這些都不要了

要知道,一個内心真正強大的人不會總是因為他人而消耗自己的能量,你的能量應該集中起來關注自己,而不是越界地去考慮他人的感受,畢竟,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舍棄時薪觀念

工作進入第十幾二十個年頭,會産生極大的倦怠感。

朝九晚五、打卡、嚴格遵守8小時工作制、按時領薪水……這樣固定的節奏了,看不到大幅提升收入的希望。

事實上,想要通過嚴格遵守出勤規則來提升收入是不可能的,因為你能提供的勞動時間是有限的,我們需要提升的,是機關時間内,你的勞動帶來的價值。

摒棄“收入=工作時間的回報”的想法,想一想自己的工作到底是為誰做出了貢獻、誰會是以開心、誰會從中受益?

當你的付出能夠讓更多的人快樂或受益時,你的收入也會成倍地增長。

舍棄挑剔的習慣

通常,挑剔别人的人都是因為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在他人身上的映照,就像總是說别人吝啬的人,自己其實并不大方一樣。

舍棄挑剔的習慣,試着想想,之是以你會挑剔别人的缺點,是不是因為自己的身上有關聯的缺點呢?

把你常常挑剔别人的缺點全部羅列出來,看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這些問題。

嘗試用解決問題的思路看待這些問題,看看是不是自己更需要改變。

舍棄無謂的憂慮

馬克·吐溫曾說:“我總是擔憂未來,擔憂未知,可是大部分從來不會發生。”

的确,生命的本質是無常,大多數變化和意外,我們無從預知;大多數我們能想到的未來,也不會發生。

無謂的憂慮不僅不能改變過去或影響未來,還會讓我們丢掉此時此刻。

如舍棄無謂的憂慮,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能夠解決的問題上。

中年以後,這些都不要了

舍棄舒适區

人們常說:“舒适區沒有驚喜、沒有成長,跳出舒适區才能實作突破!”但是該如何跳出舒适區呢?

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害怕的事說“現在就開始”。

比如你很害怕用外語和人交流,擔心自己的英語發音不準,可能會出醜,躲避一切需要用外語交流的場合,躲在舒适區裡,你的英語能力就會不斷退化。

舍棄舒适區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嘗試做一次,第一次發現自己雖然發音不準,但對方也能聽懂,就會有第二次……

舒适區不可能永遠舒适;而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是,積習難改。

現在,羅列出讓你感到害怕的事情,鼓起勇氣去挑戰它,你的舒适區就會不斷擴大。

世事多變,隻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才有從習以為常的表象中洞察本質、發現趨勢的能力。

十點聽書會員,全新更新

大咖講書,重磅上線

作者| 甘藍藍,寫好别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檔|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