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文丨阿蒙

前兩天我在摸魚時在B站刷到了一個視訊,标題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古文《無它,唯手熟爾》,封面看起來像是一個僅存在于童年記憶或是43XX等小遊戲網站裡的模拟美食店遊戲。

點進去還沒來得及看清UP主的操作,反倒是被一片喊“卧槽”的彈幕糊了一臉。

UP主:南泥沙

雖然超過60W的點選量以及一堆關于“真·早餐店老闆同款手速”的評論都間接告訴我這是一個高手競速視訊,但就看這略顯幼稚的UI以及簡單的做菜玩法,實在不太能說服我這是啥高難度的“硬核”遊戲。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像我這種十年老杆精,遇到無法讓自己信服的、播放量還特别高的視訊就特别不服氣,總有一種莫名“我上我也行”的自信,是以我立馬去TapTap找到了這個名為《樓下的早餐店》的遊戲。

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個看起來普普通通沒啥亮點的小遊戲,居然是劇情、經營雙榜前五,玩家評價9.1分的黑馬。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遊戲目前還在測試階段

雖然在遊戲社群這類輕手遊一貫沒什麼存在感,但在類似于微網誌、豆瓣、B站的公衆平台裡随便一搜,《樓下的早餐店》俨然已成為那裡近期熱度最高、好評最多的手遊之一。

畢竟誰家樓下不曾有過這樣一家香飄四溢、老闆娘親切娴熟、讓遠在他鄉的漂泊打勞工總是會在便利店冷包子裡回憶起的早餐店呢?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在中國,各地區早餐飲食文化的差異有時候比各地方言的差異還要大。光靠聽口音,你很難辨識新同僚到底是北京人還是河南人,但當他從抽屜裡掏出一碗胡辣湯時,他的身世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過在《樓下的早餐店》裡,你完全不用擔心是否能“吃”到熟悉的早餐,它為了喚醒大家的早餐記憶,幾乎把所有能勉強歸屬到早餐品類裡的東西都做了進去。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甚至還複刻了糖畫的“轉盤”玩法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雲南人,我離開家之前對早餐的取向從來都是堅定且唯一的——米線。外地的米線通常加上“過橋”兩個字就再沒了别的選擇,而記憶裡媽媽炒的香菇雜醬澆頭、上學路上的肥腸炖肉,還有老家特色的竹筍雞雜卻再沒了蹤影。

好在遊戲裡,它也給了我們那麼多的選擇,甚至多得讓人有點手忙腳亂。一邊煮粉面、一邊煎油條、一邊還要費心每個人的需求,早餐店老闆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有時候客人可選的太多也不是件好事

後來上了大學來到了北方,再也沒時間坐下來安心享受一碗熱乎乎湯水的餘韻,這時候室友幫忙跑去食堂買的北方實心包子成了我飽腹的唯一選擇。

走得遠了才知道,原來就面皮包肉這件小事中國人也能玩出那麼多花樣。北方的包子個頭大,吃完一個就可以撐到12點都不餓;南方的包子一籠可以放下七八個;新疆的烤包子香酥脆,帶着厚重的邊疆風味。

生活中你絕對不會看到這些不同樣貌的包子出現在同一家店裡,遊戲中也如此。包子們總是作為早餐店的附屬,在螢幕右邊小角落的雲霧裡端坐着,但沒人會覺得它們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遊戲中的各式包子

遊戲裡你隻需要點一下上鍋,再點一下上菜,帶有濃烈地域色彩的包子們就制作完成了。不管是對于慌急火忙的上班族,還是手忙腳亂的早餐店老闆來說,包子是最簡單易得的美味。

除了這些正常早餐之外,糖畫、冰糖葫蘆、肉夾馍、烤冷面等等各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也都在遊戲的各個關卡中依次登場。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烤冷面和狼牙洋芋 (甚至有魚腥草)

今年春節期間,《樓下的早餐店》還特别出了個限定的年夜飯關卡,硬是讓一家小吃攤做年夜飯,雖然難度拉滿了但對因為各種原因困在遠方不能回家的人來說,年味兒也拉滿了。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這些看似繁複且雜亂的美食堆砌,雖然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這也算早餐?”但很多人卻認為這才是它最具真實感和親切感的地方。

沒有誰家樓下的早餐店永遠是幹淨光潔的,在最擁擠狹窄的角落賣最豐富、廉價的美食,這才是早餐店的生存之道。早餐店老闆們賴以為生的從來不是食材的品質,而是手速和記憶力。

《樓下的早餐店》似乎也是這樣,替它賺好評的從來不是我們通常用來誇獎的遊戲性或是什麼美術、音樂,而是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特色小吃,正是它們喚醒了我們與樓下早餐店相伴的種種回憶。

在中國特色小吃的基礎上,它又澆上了一些穿插于日常關卡中的輕劇情予以調味,讓難度過大導緻被誤解為“競技”的遊戲,增添了不少煙火氣。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最初我很驚訝它能打上“劇情”遊戲的标簽,因為在我看來在這類輕松休閑向的經營類手遊,劇情不過是為了留住玩家繼續殺時間的工具,而非賣點。

但在玩了遊戲的前幾章,也認識了不少NPC之後,我終于明白了原來細膩的人物設定才是幫它脫穎而出的另一關鍵。

遊戲的主角也就是玩家本人,本是一個在996壓迫下天天加班的勞苦打勞工,“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在内卷的行業裡被折磨着,隻是“我”比我們都要勇敢,跨出了裸辭這一步。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但房租和生活壓力卻不會憑空消失,是以“我”走上了早餐店老闆的道路,沒想到開業第一天就遇到了前一天被自己剛剛“開除”的老闆。

出人意料的是,老闆并沒有苛責“我”的離職,反倒很清楚自己畫的大餅不夠香,也很贊賞主角從零開始的勇氣。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在這個小小的攤位上,“我”認識了被主人抛棄的狗子、用美貌作為盔甲卻内心柔軟的女強人、獨自照顧失智奶奶的同齡女孩以及用照片記錄美好的攝影師小哥。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小哥”其實是藏在遊戲裡的《盜墓筆記》吳邪彩蛋

在與NPC交往的過程中,“我”好像真的變成了大家生活中會遇到的那些個早餐店老闆。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圖源水印

人們從未看到過他們在淩晨3點備餐的身影,隻會在擁擠的早高峰對上老闆充滿疲憊的笑臉。他們總是操着一口不知道歸處的地方口音,用超乎常人的手速和精确度旋轉着一張張面皮。

如果你去得多了,他們會記住你的習慣,豆花要吃甜的還是鹹的,烤冷面要不要加辣椒,手抓餅要放幾個蛋;你也會記住他們的故事,家裡孩子在哪上學,為啥走上了賣早餐的道路,老家還有沒有人在等他。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這并不代表你們的人生就有了交集,對彼此來說你們依舊隻是那個會在早高峰出現的NPC,講述着自己的喜怒哀樂。直到有一天,他會選擇回家照顧老人,或者你終于厭倦了現在的生活離開這裡。

但和新朋友說起煎餅果子,你一定會滿臉驕傲地說,“最好吃的肯定是我家樓下的那家!”

《樓下的早餐店》也是這種遊戲,你不會特意記住它,但在很久之後别人說起殺掉你最多時間的經營類手遊,你就會想起裡面有血有肉的NPC們以及那隻還在等主人的狗子。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對國小生或許有點幼稚,對二十多的成年人剛好”是我看到對《樓下的早餐店》最恰當的評價。

事實上,即使這個遊戲還處于測試期,但它已經暴露出了太多的問題。

遊戲的操作過于簡單,簡單到甚至不需要拖動食物,隻需要點選就能催促AI進行下一步操縱。但難度卻并不算低,甚至很多人需要靠朋友伸出第三隻手才能過關。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明明講述的是中國傳統美食的故事,但NPC臉型和UI都與早年間的歐美卡通畫風太過類似,你甚至很難将它們區分開來。

遊戲目前雖然沒有任何的氪金通道,但每天的體力值卻隻有5點,強迫玩家觀看廣告進行下一步的關卡探索。

這些都是它緻命的缺點,很多玩家正是在知曉這些的前提下,卻還邊罵邊在TapTap為它打下了高分。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隻因為瑕不掩瑜,而大多數成年人在這個焦慮的社會都太需要一個來自于樓下早餐店的安慰。

小時候玩做飯小遊戲,是幻想未來能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廚師,長大了後玩美食店模拟經營遊戲,是因為知曉:早上起床能在樓下買到喜歡的美味,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幸福。

連國小生都嫌幼稚的遊戲,如何吸引了80萬成年人通宵練手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