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豐田凱美瑞這款車一直以來,以品質穩定可靠性和舒适性的優勢,在中型車市場反響不錯。而實際上,在路上依然還能看到的有着十五年以上車齡的老爺車裡,凱美瑞也是最多見的車型,可見其品質穩定性口碑也不是蓋的。這與豐田的保守求穩不無關系,特别是在主流車型凱美瑞身上,應用的都是已經很穩定的東西,而且豐田本身控股着很多優質的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是以,總體來說品質穩定性和符合家用需求是最大的亮點。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然而,随着汽車市場發展,成本壓縮、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下,已經不可以用十多年前的眼光和口碑來判斷現在的車型了。

産品概述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凱美瑞是一輛非常有市場曆史的中型車,而深耕這個級别多年,也造就了凱美瑞對于這個級别需求有着精準的定位和豐富的經驗,是以凱美瑞也是很多人選擇家用中型車時會考慮進去的一個車型。而恰巧我認為,對于家用車最大最重要的标準就是要省心穩定,對于凱美瑞也算是比較認同的。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現款在售的凱美瑞是小改款車型,2.0L、2.5L和油電混合三套動力系統有分普通版和鋒尚運動版兩個外觀風格,共計10款車型指導價17.98-26.98萬元。豐田TNGA全球化架構平台打造下,對比以前的車型,會有了更厚重的質感,而且在車身結構和剛性表現上也有更好的表現。外觀就不多作贅述了,總得來說是各人審美,車身長4885(鋒尚4900)寬1840高1455軸距2825mm

内飾以實用性為主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相比于現在的汽車電子化風潮,凱美瑞的機械化内飾造型乍眼看上去是沒有什麼特色的,反而給人有那麼點特立獨行的感覺。但是當你真正去使用下來,會發現很順手,這也是凱美瑞之是以适合家用需求的一個特點,電子化過于多,除了在穩定性上會有更多的故障機率之外,在操作上也并沒有很友善,哪怕是語音識别控制系統。而凱美瑞保留了以機械為主的布局,加上有電裝等成熟的零配件供應,整車的品質穩定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在裝配工藝和品控方面,廣汽豐田也是名聲在外的,而且凱美瑞在操作便利的人體工學設計方面也做得比較合理。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在主被動安全方面凱美瑞也很能符合家用需求,被動安全氣囊全系标配到膝部,主動式輔助系統除了入門版車型之外,全系标配準L2級的自動輔助駕駛,雖然說不上能解放雙手,但其穩定性和調教合理性也是沒什麼毛病的,這對于家用車來說也至關重要。

乘坐舒适感相當不錯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凱美瑞在這個級别深耕多年的優勢就在于乘坐,無論前後排,坐上去對比才會發現,凱美瑞的的坐騎高度、靠背角度以及承托包裹度,都很貼合人體,而且重心偏低對于動态時的乘坐體驗特别友好。前麥弗遜後E形多連杆和TNGA底盤回報回來的質感不再晃蕩,而是多了點厚重線性質感,無論是駕還是乘都有不錯的舒适體驗。

動力系統推薦2.5L+8at車型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2.0L車型搭載的2.0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178匹,峰值扭矩210牛米,這動力輸出對于日常城市通勤沒有什麼問題,但上到高速盡管自然吸氣高轉輸出有優勢,但依然會稍顯力不從心。而所比對的CVT也雖然有低扭齒輪加持,但始終站在穩定可靠性角度考慮,我個人并不是那麼推薦。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2.5L車型是采用了經典的NA+at組合,在穩定可靠性上就有着非常好的優勢,而且整個動力表現也更符合中型車定位。2.5L高熱效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209匹,峰值扭矩250牛米,這台發動機的輸出和穩定性都很有口碑,再加上比對的是愛信8at,自家的東西組合調教起來,其平順性表現和動力輸出特性乃至燃油經濟性都可以說是很不錯的,可以說是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那種省心,換句話說,如果讓人願意把現款凱美瑞開成老爺車的話,那隻有2.5L車型能辦到了,你品。百公裡加速8.9秒左右,百公裡綜合油耗8.5L左右。

家用中型車标杆,豐田凱美瑞産品力解析與導購

混合動力雙擎車型搭載的是一台最大馬力178匹的2.5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88千瓦電動機組成,系統綜合總功率160千瓦,由一台行星齒輪E-CVT進行動能配置設定與轉換。豐田的混合動力已經相當成熟了,而且E-CVT的機械結構在穩定性表現上也比電子元件的更有優勢,也更能展現汽車機械的魅力。同時在動力表現和燃油經濟性方面有優勢,百公裡加速8.3秒,百公裡綜合油耗5.5L左右。但是,如果從穩定可靠性以及後期維保方面考慮,就會多點麻煩了。

綜上所述,凱美瑞在家用中型車領域裡相對來說會很符合需求,均衡性和舒适性并存,而且有不錯的品質控制,當然了,2.5L車型會更值得信賴。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請堅持己見,更多分享請關注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