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後遞補金牌 切陽什姐:我想擁有奧運冠軍光環那一刻

十年後遞補金牌 切陽什姐:我想擁有奧運冠軍光環那一刻

切陽什姐 資料圖

得知女兒切陽什姐有望遞補為奧運會冠軍時,父親公保拉布旦正在草原放牧。電話那頭,妻子索南傑告訴他這一喜訊時,他放下手上的草料,愣了許久。寬廣無邊的草原上,公保拉布旦悄悄落了淚。

那天,為切陽什姐掉眼淚的還有姐姐楊措加。妹妹的委屈,楊措加都懂,但她隻能一個人偷偷哭。哭過後,她安慰自己,把眼淚抹幹,發了一條快樂的朋友圈:“老妹好樣的……”

切陽什姐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獲女子20公裡競走銅牌,後來被遞補成了銀牌,這塊銀牌直到今年春節前才收到,是姐姐楊措加簽收的。對于這塊奧運金牌,切陽什姐可能同樣需要長期等待。

遞補倫敦奧運銀牌之後再次遞補金牌

3月21日晚,世界田聯誠信委員會宣布,俄羅斯女子競走選手拉什馬諾娃因興奮劑違規被禁賽兩年,取消其2012年2月18日至2014年1月3日的所有比賽成績,其中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會。

這意味着中國選手切陽什姐将遞補倫敦奧運會金牌。得知這一消息後,正在意大利訓練的切陽什姐給姐姐楊措加發了一條微信。切陽什姐說:“難過的心情更多一些,不太想說這件事。”

次日早上7時,楊措加起床時看到了妹妹轉給她的連結,不太敢相信,又馬上上網搜了一遍,看到滿屏報道後,她慌慌張張跑到隔壁屋,“媽,妹妹成奧運會冠軍了!”

母親索南傑像是聽懂了,又像是沒聽懂。楊措加指着櫃子裡的那塊銀牌解釋:“這塊銀牌要變金牌了。”

今年春節前,切陽什姐遞補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銀牌剛剛郵寄到家。誰能料到,最初的銅牌變成銀牌後,又要變為金牌了。

據國家體育總局官網消息,切陽什姐有望成為第一位獲得奧運金牌的中國藏族運動員。

時間回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賽場,當時22歲的中國選手切陽什姐初登奧運會賽場并進入女子20公裡競走決賽。

這是她最拼的一次比賽,“走完兩個膝蓋好疼”。這次比賽中,練習競走僅4年的切陽什姐,以1小時25分16秒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排名第三,獲得銅牌。

切陽什姐的奧運會銅牌後來遞補成銀牌,源于2015年時,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裡競走亞軍卡尼斯金娜被查出興奮劑違規,所獲銀牌被取消,切陽什姐升至亞軍。

切陽什姐這枚被遞補的奧運會銀牌,直到今年春節前,才郵寄到她姐姐位于海晏縣的家中。1:25:16,11.08.2012,獎牌上刻着切陽什姐倫敦奧運會的比賽成績和日期。

3月21日,當年的奧運會冠軍拉什馬諾娃因興奮劑違規被取消成績,這意味着切陽什姐有望遞補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裡競走的金牌。

面對這一喜訊,切陽什姐說:“雖然很多事情已經過去,但我有證明自己的獎牌。”

開心之餘,切陽什姐内心亦有難過:“我沒有感受過冠軍的樣子,沒有得到奧運會冠軍的光環,雖然光環是一時的,但那一刻的光環我想擁有。”

回看切陽什姐的競走生涯,她三戰奧運會,但倫敦奧運會是她唯一一次站上奧運會領獎台,而她本該站在更高的位置,去享受祝賀和歡呼。

放羊女娃入選省級競走隊

1990年11月,切陽什姐出生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尕海村的一個普通牧民家庭。

切陽什姐的祖輩過着遊牧生活,小時候,她與很多牧民家孩子一樣,在高原草場上放放羊、唱唱歌,每天要走很遠的路,累了,爸爸就把她背在背上,休息夠了,她接着繼續跑。

草原生活讓切陽什姐自幼練就了強韌的身體素質和心肺功能。父親公保拉布旦說,女兒有運動天賦,9歲她就學會了騎馬。

2004年,海北州舉辦第四屆中學生運動會,切陽什姐在女子長跑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運動會結束後,時任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兒業餘體校教練的周曉雲找到了這場長跑比賽中的冠亞軍,問她們願不願去體校練體育。

周曉雲至今依然記得兩個女孩的不同回答。獲得第一名的小姑娘身體條件也很好,但她的父母不同意,認為在體校練上幾年還是會回到草原,“父母想讓她留在牧區早點結婚”。周曉雲了解,這是當時大多數牧民的想法,對于生活在草原的牧民來說,在競技體育賽場上争金奪銀,太遙遠了。

周曉雲又問切陽什姐願不願去,“願意”。她愛跑愛跳,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切陽什姐的父母想着家裡條件不好,去練練體育也可以。

那時的業餘體校條件簡陋,訓練場地都沒有,學生們隻能在馬路上跑步、壓腿和訓練。

切陽什姐記得,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奧運會還是2008年,那時,她已經被周曉雲推薦到了青海省體校。

2008年4月,青海省體工一大隊到體校選拔競走隊員,教練看切陽什姐站在旁邊,就讓她去陪隊員“走兩圈”。

選拔賽結束後,教練告訴她“你也被選上了”。

14年競走繞地球赤道“走”了3圈

切陽什姐得知自己有望遞補奧運會金牌後,曾和家人視訊,理應高興,但大家卻欲言又止。

視訊中,切陽什姐率先打破沉默。她打趣姐姐楊措加:“你忽然變成奧運會冠軍的姐姐了”;坐在一旁的姐夫接過話茬,調動氣氛,“那我現在不就是奧運會冠軍的姐夫嗎?”大家又一起安慰媽媽,“你現在是奧運會冠軍的媽媽了,開心點”。大家在玩笑中哈哈大笑起來。

遠在牧場放牧的父親後來又給楊措加打了一個電話,詢問遞補冠軍的詳細原因。

“之前的冠軍查出了興奮劑,妹妹就遞補上去了。”那頭的爸爸歎了一口氣,“辛苦總算有回報了”。楊措加聽到爸爸的聲音是顫抖的,那是為了不讓女兒聽出哭腔,強忍難過的聲音。

直到現在,60歲的公保拉布旦仍在草原放牧,母親在海晏縣幫着楊措加照顧小孩。每年6月,母親索南傑也要回到草原,他們要把150餘頭牛羊趕到更高處的夏季牧場,搭上一個帳篷,在此安家一個多月。

為了和女兒聯系,公保拉布旦學會了用微信,但草原上沒有手機信号,他隻能在山上放牧時給女兒發條資訊。在他看來,“在草原放牧很辛苦的,但和做牧民比起來,練體育更辛苦”。

切陽什姐給自己算過一筆賬,如果一天按30公裡算,300天就是9000公裡,自己競走14年,算下來就是12.6萬公裡。地球赤道長約4萬公裡,按此計算,她14年競走已繞地球赤道走了3圈。她說,凍也得走,熱也得走,要天天走、天天走,這就是競走的日常。

10多萬公裡的競走路,切陽什姐一路走來交織着榮譽、低落、傷病、康複,還有一次次在家附近訓練卻無法回家看望家人的無奈。

在楊措加的印象中,妹妹已經好久好久沒在家過年了,她解釋:“我說的‘好久好久’是不記得有多久了。”

去年在東京奧運會、陝西全運會結束後,切陽什姐回到老家休整,她回到了牧場,又和父親一起放牧,一起撿牛糞,曬牛糞。

“如果沒有遇見競走,現在的自己也許就生活在牧區”,體育改變了切陽什姐。

“我想打破‘亞軍’宿命”

在藏語裡,切陽什姐的名字代表着幸運,她的體育生涯似乎也是順風順水。

2006年進入體校練習中長跑,2008年被選入專業競走隊,2010年入選國家集訓隊,2011年首次參加世錦賽獲得季軍,2012年首次參加奧運會成功站上領獎台……

但在殘酷的競技賽場,這位藏族女孩的競走故事裡,終究夾雜着些許遺憾。

2017年,天津全運會,她獲得亞軍。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她獲得亞軍。2019年,田徑世錦賽,她獲得亞軍。2021年,陝西全運會,她獲得亞軍。

2018年的雅加達亞運會上,切陽什姐在一路領先的情況下,最後時刻被楊家玉反超——雖然兩人的成績同為1小時24分38秒,但由于身位靠後,切陽什姐再次與金牌失之交臂。

那場比賽後,切陽什姐趴在欄杆上哭得不能自已。

2021年,陝西全運會女子20公裡競走決賽,又是亞軍。賽後,切陽什姐接受媒體采訪,一句話還未講完,沒忍住的眼淚就奪眶而出。“我堅持了這麼多年,總是沒能獲得一枚金牌,很多人說這可能就是我的宿命,但我不相信,我想打破這個宿命。”切陽什姐的含淚講述讓人動容。

她的價值早已超越金牌分量

全國錦标賽、全國冠軍賽、世界杯單站賽,切陽什姐拿過很多冠軍,但每到含金量更高的重要比賽,她總是與最高領獎台擦肩而過。她自己也說:“我好像總是差那麼一點點運氣。”

切陽什姐太需要一枚證明自己的金牌了。有段時間,她甚至不想參加比賽,“因為一參加比賽就會想,會不會又是第二名。比賽過程中,我一邊走一邊想,要不拿第三名算了,第三名反而沒那麼遺憾,對吧?”

記者問她,“競走”是什麼? 她回答,是美好。記者又問,“比賽”是什麼? 她回答,是遺憾。

如今,在距離倫敦奧運會比賽10年之後,在她已經想把一切都看淡的年齡,切陽什姐将遞補奧運會金牌的消息刷屏了。

“可以表面洩氣,但内心一定要偷偷給自己鼓勁兒。”這是切陽什姐很早點贊過的一條微網誌,就像她面對人生的遺憾,雖有不甘,仍在努力。

切陽什姐對于中國競走的價值,早已超越了一塊獎牌的分量——她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位進軍奧運會賽場的藏族選手,也是第一位站上奧運會領獎台的藏族選手,更是第一位三度參加奧運會的藏族選手。

來源 長江日報

編輯:李拓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