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熱點搶先看|“國粹”雕漆:中國紅閃耀世界舞台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熱點搶先看|“國粹”雕漆:中國紅閃耀世界舞台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将于2022年6月3日—6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屆時,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将攜衆多雕漆藝術精品亮相展會。參展作品既有傳統題材的傳承佳作,又有融入時代特色的創新産品。其中,《剔紅水月觀音挂屏》是由工作室周鳳華大師與林品祥師傅共同創作,作品取材于法海寺壁畫。《剔紅八錦玉壺》集雕漆錦地技藝之大成,一壺之上融彙古今技法,可謂“教科書”級展品。《剔紅花籃盤擺件》将傳統雕漆木質胎體換成金屬材質,兩種材質“軟硬兼施”,極具現代審美情趣。此外,以雕漆錦地雕刻技法制作的現代首飾套裝,為傳統的雕漆藝術賦予了更多實用場景,也讓一抹中國紅閃耀在時尚舞台。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熱點搶先看|“國粹”雕漆:中國紅閃耀世界舞台

滿建民大師生前工作場景。

滿建民,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1945年生于北京,1962年進入北京雕漆廠,師從杜炳臣、劉金波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在雕漆藝術上創造性地應用了高浮雕及镂空雕技法,尤其擅長在花鳥、動物及房座題材雕刻上運用镂空雕技術。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滿建民大師無私地向徒弟傳授技藝,為雕漆事業的傳承作出了重大貢獻。

2021年12月6日,滿建民大師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一生、鑽研一生、守護一生、傳承一生的雕漆事業。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将攜衆多雕漆藝術精品亮相。參展作品既有傳統題材的傳承佳作,又有融入時代特色的創新産品。其中,《剔紅水月觀音挂屏》是由工作室周鳳華大師與林品祥師傅共同創作,作品取材于法海寺壁畫,作品人物刻畫生動傳神,山水、樹木、祥雲,鳥獸,罔不因勢象形,各具形态。《剔紅八錦玉壺》集雕漆錦地技藝之大成,一壺之上融彙古今技法,可謂“教科書”級展品。《剔紅花籃盤擺件》将傳統雕漆木質胎體換成金屬材質,兩種材質“軟硬兼施”,極具現代審美情趣。此外,以雕漆錦地雕刻技法制作的現代首飾套裝,為傳統的雕漆藝術賦予了更多實用場景,也讓一抹中國紅,閃耀在時尚舞台。

“用機器就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了”

“我們家老爺子是個對自己很‘虧心’的人。他在生活上是一個非常節儉樸素的老頭,不講吃、不講穿。可是對雕漆事業的付出,對工藝精益求精的追求,卻一點兒都不‘虧心’。”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負責人、滿建民大師之子滿山向記者這樣評價了他眼中的父親。

雕漆由于制作工藝的特殊性,是一門“快”不起來的技藝。滿建民大師曾說過這樣的話:“用機器就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了,我們是北京市誠信企業,傳承傳統文化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熱點搶先看|“國粹”雕漆:中國紅閃耀世界舞台

《剔紅子孫萬代葫蘆擺件》作者:王豔萍、滿山

記者了解到,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制作雕漆作品所用材質全部選用天然大漆,再加入熟桐油等其他顔料,調制成雕漆所用的罩漆。在可以借助機器生産的情況下,工作室依然堅持手工制漆。

“這是我父親定下的規矩,也是我們工作室永遠要保持的傳統。”滿山對記者說:“在雕漆行業不存在與時間賽跑的‘神話’,我們隻是在等待手工經過時間洗禮後的恩賜。一層漆的厚度比紙還薄,1毫米厚的漆層至少需要16道髹漆工序。冬天一天隻能完成一道髹漆工序,夏天一天至多完成兩道髹漆工序。普通作品根據雕刻要求需要上六七十層漆,雕刻要求較高作品就需要幾百層了。做高浮雕以及镂空雕時,一般都需要刷20毫米厚的漆,需要整整320道漆,僅前期的光漆工序,就需要耗費将近一年的時間。”

“手藝沒有完全傳承下去才是遺憾啊”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熱點搶先看|“國粹”雕漆:中國紅閃耀世界舞台

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積極開展“老帶新”“傳幫帶”工作,讓雕漆技藝後繼有人。

20世紀80年代,是雕漆工藝最紅火的時期。然而,這熱鬧的景象隻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市場需求的轉變,雕漆行業逐漸沒落。2003年,北京雕漆廠解散了。面對當時雕漆行業的窘境,滿建民大師生前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手藝沒有完全傳承下去才是遺憾啊!”

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的周鳳華和杜強兩位師傅就來自北京雕漆廠。提及當年學徒的過程,周鳳華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在廠裡做學徒真是要吃苦的!”周鳳華向記者回憶了自己學徒時的經曆:“記得當年廠裡做雕漆大缸,一位師傅在雕刻‘鹿角柳’,我去請教了幾次,這位師傅就是不傳藝。于是,我就利用那位師傅午休的時間,用鉛筆和白紙去塗樣(一種花紋的複制方式)。塗到一半的時候,這位師傅回來了,直接說了我一句‘你塗你也不會!’”

老師傅的一句冷語,讓不服輸的周鳳華暗下決心。“當時我就那麼想,雖然現在我的技藝還不行,但是我的技術終究會強起來,我會超過你們的。”周鳳華說道。如今,周鳳華不僅繼承了傳統雕漆的幾十種技法,更将其技法創新到一百五六十種,也被業内譽為“中國錦地雕刻第一人”。

如今,在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周鳳華與杜強兩位師傅一邊從事雕漆制作與創作,一邊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所學,無私傳授給學生們。在工作中,兩位師傅從一條線的曲直,到一刀剔刻的深淺力度,都會嚴格要求學生做到最好。“我有時候真是急啊,恨不得像喂飯一樣,把自己腦子裡的技藝嚼碎了喂給孩子們,就是想讓他們快點成長,快點把雕漆的擔子接過來。”周鳳華說道。

兩代“掌門”的隔空對話

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熱點搶先看|“國粹”雕漆:中國紅閃耀世界舞台

林品祥師傅正在制作本次參展作品

《剔紅水月觀音挂屏》。

在曆史上,雕漆主要運用在“小而精”的作品。而滿建民大師喜歡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比如,人民大會堂檢閱大廳裡2.6米高的花瓶,釣魚台國飯店和紫光閣的壁畫,北京市人民政府贈予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的澳門回歸禮《花好月圓》等作品,每一件都是規制恢弘,耗時巨大的“國寶級”藝術品。

如今,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的重任,落到了滿山的肩上。在滿山看來,滿建民大師完成了為雕漆藝術“立标杆,樹豐碑”的任務,為時代留下了更多的雕漆藝術“大作”,讓雕漆藝術走進殿堂,讓中國紅的漆藝閃耀在世界的舞台。而在新時代新消費的趨勢推動下,傳統的雕漆藝術如何更好地傳承,更好地與更多人民群衆産生互動、産生黏合,讓古老的雕漆藝術在當代煥發時代的生機,就成為擺在滿山面前的問題。

曆史上,雕漆藝術雖然精美,但是最早僅限于皇家的文房、家具、陳設器品類。這麼美的一門藝術,卻總是“高高在上”。人們可以欣賞雕漆,但是如何讓“人”與“雕漆”産生互動與共鳴,産生情感上的碰撞,乃至于血脈上的糅合,成為了雕漆藝術未來需要探索的方向。

對此,滿山對于雕漆藝術有着獨到的見解:“目前,工作室設計團隊已經研發出一批融入雕漆藝術的首飾、挂件以及念珠等作品。在每一件雕漆鑲嵌首飾上,通過錦地不斷地變化與組合,賦予首飾靈動的美感。雕漆首飾因工藝複雜,制作周期長,也被譽為‘中國的進階定制’。為古老的技藝賦予時尚的生命力,我們不僅在器型和用途上對于雕漆進行創新,在顔色搭配與工藝上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例如,黑白色的雕漆手串,打破了傳統雕漆以紅為主、以紅為尊的固有思維,注入新的審美元素。此外,純漆雕刻的手把件,将傳統雕漆的胎體去除,以純淨的漆塊為材料制作手把件,并将圓雕、透雕等技法融入其中。”

如今,滿建民雕漆藝術工作室在滿山的營運下,已經成為集“制作+教學+展示”為一體的雕漆文化體驗館,獲得了來自工藝美術行業與社會各界的認可與關注。面對這些榮譽,滿山平淡地對記者說:“在這個工作室裡,我不是大師,也不是管理者,我隻是一名服務員。我每天做的就是為雕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鋪路,讓工作室的大師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創作與技藝傳承的工作中。”

閑暇之餘,滿山總喜歡在博物館裡走走,看着櫥窗裡滿建民大師留下的作品,就好像父親以另一種形式在守護着北京雕漆技藝的發展與傳承,守護着工作室的繼承與創新,也仿佛在時刻鼓勵着滿山:“小子,這才哪兒到哪兒!加油接着幹!”

文|本報實習記者 賈淘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