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标 ★ ”一起探尋适合兒童的教育!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不能因為富有,就理所當然地浪費材料。不能因為貧窮,就固步自封不去嘗試追求品質。”

撰文 | 石悅欣

編輯 | 沈佳音

營運 | 屈昕雨

《看天下》雜志原創出品

在地球另一端貧困潦倒的非洲村裡,沒有磚瓦,沒有起重機、推土機,沒有電,沒有幹淨的飲用水,當然,更沒有學校。大字不識的村民,光是同炎熱和饑餓做鬥争,就消耗掉了他們的大部分精力。

但如果沒有學校,村子裡将會世世代代地窮下去,還是得建學校。用什麼建呢?這裡最不缺的就是黏土,那就用黏土吧。

為了孩子們能夠有地方念書,村民們不分男女,用盡全力向着腳下的黏土揮汗如雨。跺腳的跺腳,揮槌的揮槌,抛光的抛光,雙手和雙腳成為了他們唯一能動用的“建築器械”。

“黏土國小”蓋成了,村子終于有了第一個學校。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甘多國小 (圖源:普利茲克獎官網 Erik-Jan Owerkerk)

這座讓世界為之震撼的建築,被《紐約時報》評選為“二戰後全球最重要的25座建築之一”。它的設計者和“包工頭”,正是在村裡土生土長的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一名黑人建築師。

今年,距離這所學校建成,已經過去21年了,學校依舊堅挺,孩子們依舊喜歡它。

2022年3月15日,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建築師王澍曾經獲得的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建築獎公布了結果,凱雷榮獲了2022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

他是這個建築屆“奧斯卡”的第51位獲獎者,也是第一位獲得這項榮譽的黑人。

普利茲克的獲獎語寫道:“在極度匮乏的土地上,凱雷為那裡的居民開創了可持續發展建築。作為一名建築師和奉獻者,他通過美觀、謙遜、大膽和富有創造力的建築,清晰的建築語言和成熟的思想,在地球上這個經常會被人們遺忘的角落裡,改善了無數居民的生活,給人帶來建築學科範疇之外的饋贈,凱雷堅定地捍衛了普利茲克獎的使命。”

凱雷的獲獎也釋放出了普利茲克獎的野心和信号:建築可以成為一處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源泉,建築可以帶來持久的幸福和快樂。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從不毛之地出發

非洲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旱季。炎熱,幹旱,盤旋在頂空的太陽向腳下這片土地肆虐着自己的光熱。到了短暫的雨季,降水猛烈,洪水降臨,建築被沖垮。而且這裡深陷貧窮的泥潭,教育程度低,基礎設施落後。想要在這片土地上大展身手地搞建築,難上加難。

1965年,凱雷出生在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位于西非布基納法索的甘多村。

凱雷是家中的長子,父親是村裡的酋長。這裡沒有電,沒有幹淨的飲用水,沒有學校,房子基本用黏土建造。

他在一個沒有幼稚園的社群長大,整個村莊就是他的遊樂場,村子裡的人整日都忙于找食物和水。但是社群裡的人就像家人,村民們互相照顧,一起蓋房子,雨季過後大家一起修複房子。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到了晚上,大家圍着凱雷的祖母坐成一圈。祖母講故事,她的聲音在四周回蕩,大家緊緊地挨着,安全感包裹着幼小的凱雷。“這是我對建築的第一感覺。”凱雷說。

父親堅持讓凱雷讀書和寫字。凱雷7歲那年,他跟随叔叔一起搬到了遠離村子的城市裡。他也成了村子裡唯一有機會接受國小教育的孩子,第一個走出村莊去上學的人。

在城市裡,他第一次坐進了教室。四周都是用水泥砌成的牆壁,上面布滿了破爛的牆皮和污垢,幾根木頭橫跨牆壁的頂端,上面鋪着一排廉價鋼條,撐起了教室的天花闆。無處通風,也沒有照明。

在布基納法索,最熱的時候可以達到45度。一間教室裡共有超過150個孩子,學習的時候大家湊在一起,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凱雷在這裡學習了6年。

有一天他去上學,發現自己有個同學去世了。這種情況,在布基納法索常常發生,這裡缺水缺電,人們在不斷死去。

從那個時候起,凱雷的心裡就種下了一顆種子——為甘多的孩子創造機會,用自己的技能修建一所學校。

1985年,他走得更遠了,憑借職業木匠獎學金前往柏林學習建築。他白天學習建造屋頂和家具,晚上參加中學課程。1995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柏林工業大學學習,2004年獲建築學進階學位。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醫療和社會福利中心 (圖源:普利茲克獎官網 Francis Kéré )

在求學期間,他開始設計圖紙,建議同學們減少對咖啡和香煙的支出來籌集資金,用來支援自己的學校項目。

兩年後,凱雷帶着籌集到的5萬美元回到甘多,開始建造他的第一個建築——甘多國小。此時,他還是一名大學生。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用黏土建成的學校

當村民們聽說凱雷要用黏土蓋學校時,原本的欣喜若狂轉為失望、質疑和氣憤。“黏土建築是無法支撐過雨季的!但弗朗西斯希望我們用黏土建一所學校!難道這就是他花了那麼長時間在歐洲學習的原因?”

村裡的建造材料從來都是黏土,但大家從來沒有對黏土進行過創新和改造。

凱雷不斷溝通,敲開每戶的房門,說服每一個村民,終于大家開始信服了。村裡的每一個人,不分男女,都參與了建造的過程。

甘多沒有使用器械裝置的條件,一切建造都用最傳統的技術——人力。

男人們在黏土地面上,雙手杵着木頭,一隻腳用力跺向黏土地,持續好幾個小時。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甘多國小(圖源:普利茲克獎官網 Iwan Baan)

女人們手裡握着木槌,用勁敲向黏土地面,不時地加水再捶打,又是幾個小時。

接着負責抛光的人,用石塊給地面抛光。完成品出爐了。

“非常光滑,就像嬰兒的屁股。”凱雷說。

學校的牆壁都是甘多當地壓縮的黏土塊建造的,廉價鋼條隐藏在混凝土内部,教室的天花闆由這兩種材料共同制成,教室裡還配有簡單的通風系統。

甘多的國小校建成了。

“這所學校有一個簡單的概念,就是讓教室成為一個舒适的地方。我想讓教室适合教學和學習。”凱雷說。

雙層屋頂、遮陽室、間接照明、風塔、交叉通風,甚至采用陶罐來通風、采光……這些凱雷創造的新型建築形式,大大改善了村莊的現狀和村民的生活,在政府的推動下,一步步被推廣到了非洲的其他部落。

甘多國小的成功使學校的在讀學生人數從原先的120名增加到700名,他在2004年是以獲得了阿卡汗建築獎(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這也讓凱雷成為了非洲的頂級建築師。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2004年到2008年,凱雷再次和村民們一起擴建了教師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和校舍。之後,凱雷在布基納法索、肯亞、莫三鼻克和烏幹達等國建立了更多的國小、中學和醫療設施等。

在非洲,黏土是最普遍的建築材料。非洲的雨季來勢快且兇猛,迅猛時洪水也會随之而來。但雨季也不是隻有災難,泥和沙子随雨水沖刷而至,為建築提供了豐厚的材料。

位于西非馬裡傑内古城的大清真寺,經過三次修建後于1907年完工。在建造時,建築材料全部都是當地的紅黏土和樹枝,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黏土建築,是非洲著名的地标建築之一,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 錄》。

甘地國小闡釋了凱雷的建築理念:與社群一起為社群打造一個動力源泉,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彌補社會不平等現象。

2014年,他在布基納法索的昂戈設計并着手建造了醫療和社會福利中心。那裡的牆壁裝飾着高高低低,錯落有緻的外窗。不管是站着的醫生,還是到這裡坐着休息的訪客,或是卧床的病人,都可以觀賞到窗外獨特而别緻的風景。

2019年,布基納法索的萊奧迎來了凱雷設計的“萊奧醫生之家”。這裡的住宅由壓縮的土磚砌成,外牆塗上石膏,既保證了隔熱,又避免風化。來這裡支援的醫生和志願者可以在此居住,前來通路的專家也可以更好地和當地醫生交流。

“我希望能改變人們的思維定勢,推動他們去實作夢想、承擔風險。不能因為富有,就理所當然地浪費材料。不能因為貧窮,就固步自封不去嘗試追求品質,每個人都理應享受品質,每個人都理應享受舒适,每個人都理應享受‘奢華’。人與人是緊密連接配接在一起的,對氣候、民主和物質匮乏的憂慮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課題。”

—— 弗朗西斯·凱雷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建築可以帶來持久的快樂和幸福”

普利茲克建築獎是建築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自1979年設立以來,至今共舉辦44屆。中國建築學家王澍、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都獲得過這項建築界的最高榮譽。

此次凱雷的獲獎,讓評審團抛出了一系列問題:

在資源極度匮乏的情況下,建築扮演着怎樣的角色?面臨重重阻礙,建築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如何破局......

由凱雷設計的國小和中學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由此促進了許多機構的成立。每一個機構都表現出對生物氣候環境的敏感性和适應當地發展的可持續性。凱雷帶着自己的理念走出非洲,這種影響力開始橫跨全球。

西非的人們喜歡在一棵聖樹下聊天,講故事,慶祝并舉行集會,這是西非的傳統。2017年,凱雷将它融入到了英國倫敦的蛇形畫廊裡。

蛇形畫廊的中間是一棵“大樹”,外圍由三塊牆體組成了三角形,藍色的牆體也是凱雷兒時穿過的藍色衣服的映照。漏鬥形的屋頂可以将收集到的雨水進行景觀灌溉。這也隐喻了全球範圍内水資源短缺的現象。

他用黏土建的鄉村學校,獲得了世界建築大獎

蛇形畫廊(圖源:普利茲克獎官網 Iwan Baan)

除此之外,還有美國Xylem展亭,馬裡國家公園,肯亞的“獅子”初創園區,凱雷的足迹遍布丹麥、德國、意大利、瑞 士......

目前凱雷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位于布基納法索瓦加杜古的布基納法索國民議會大樓正在推進,但由于世界形勢的不穩定,現在仍未建成。

凱雷的建築觀念遠遠超出了建築的美學價值,他的成長經曆讓他非常重視群體和社群的力量。

“我覺得工作是一項我個人的任務,以及對社群的責任。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花時間對現有的事物展開調查,我們必須努力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凱雷說。

凱雷在甘多開展的項目,不僅改善了大家的生活條件,也培養了村民用自己的雙手建造的能力。他希望向世界傳達,建築可以激勵村民們去建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目前在非洲的所有項目都是由凱雷教育訓練過的人建造的,有200多名年輕人有工作,這份工作的好處便是,這些人不需要去鄰國打工再往家裡寄錢。

“甘多的項目,自始至終都在教育訓練村民的技能。因為我隻是希望某一天,如果我倒地死掉了,甘多至少有一個人能繼續這項工作。”凱雷說。

在凱雷上學期間,每當假期結束重返學校時,都會挨家挨戶道别。村裡的婦女們會做出一樣的動作:掀開自己的衣服,從口袋裡面掏出僅有的一枚硬币,遞給凱雷。七歲的凱雷,一直将此銘記于心。

有一天他問母親,為什麼村子裡的婦女都這麼愛他?

母親說:“她們想要為你的教育支出做點貢獻,希望你學有所成後可以重返村子,幫助村裡的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希望現在的我,可以讓村民們為我驕傲。”凱雷說。

*參考材料:

1.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TED演講

2.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Receives the 202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https://www.pritzkerprize.com/laureates/diebedo-francis-kere

3.IN THE STUDIO:DI B DO FRANCIS K R

https://www.kinfolk.com/diebedo-francis-kere/

4.Who Is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15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2022 Pritzker Architecture Laureate

https://www.archdaily.com/978508/who-is-diebedo-francis-kere-15-things-to-know-about-the-2022-pritzker-architecture-laureate

5.《202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6.《黑人,第一次》

來源:看天下實驗室

推薦

如果你興趣參與支援鄉村教育,

但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入手。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台,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但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或途徑,

或者是對自己的能力還沒有信心,

或者……

現在機會來了,

你可以拿出三天時間,

讓自己學會如何去實作這一願望。

我們在這裡為你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