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三星堆文化與三星堆國家

時間:4月1日(周五)14:00

地點:騰訊會議

嘉賓: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施勁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三星堆文化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考古學文化。考古學家非常幸運地在三星堆遺址發掘到8個埋藏坑,坑中的埋藏物原先應是三星堆國家神廟内的整套像設、陳設和禮儀用具。其中的像設表現的不同等級、不同族群、不同職業的三星堆統治階級成員在祭祀場所中的情況,給我們認知三星堆國家中央權力機構的運作提供了豐富且形象的材料。随着田野工作的推進和考古研究的深入,三星堆文化一些現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古代國家,其中央各社群如何配置設定權力?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系又是怎樣?三星堆國家如何将治權推行到整個管控區域?三星堆古國的國家結構與夏商周王國有何異同?諸如此類問題,關系到三星堆國家的結構和特點,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将有助于中國早期國家和文明的研究。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人類學的視野與方法:一個食人族部落的消亡史

時間:4月1日(周五)19:00-21:00

地點:世紀文景新浪微網誌

嘉賓:祁濤(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王希言(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人類學博士)

瓜亞基人,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1963年,法國人類學家皮埃爾·克拉斯特在瓜亞基人被安置于定居點後進入了這個部落,與他們一同生活,從生育、死亡、飲食、求偶、部落管理、性向認同、勞動分工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書寫。1972年,他出版了名為《瓜亞基印第安人編年史》的作品。4月1日晚,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播客節目“柏拉圖什麼”主播祁濤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人類學博士王希言,将雲做客陸家嘴讀書會,從人類學的視野和方法,講述這個拒絕“文明”,坦然赴死的食人族部落的故事。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操作自然:皮柯·米蘭多拉論人的自由與存在秩序的重構

地點:騰訊會議(ID:452564804)、哔哩哔哩·文藝複興與近代哲學

主講人:陳廣輝(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講師)

文藝複興時期的唯名論革命是一場以人為中心的存在論革命。其中,皮柯·米蘭多拉在調和古代與基督教思想資源的基礎上,颠覆了新柏拉圖主義以降的存在巨鍊,重構出以人為中心的存在秩序。本講座試圖通過分析《論人的尊嚴》和《創世七論》的文本表明:一方面,皮柯将人從存在巨鍊中抽離出來,無限擡高人的存在位置,進而形成自然和自由兩個領域;另一方面,皮柯強調人是上帝的形象,将人視為自然由多為一的中介,賦予人操作自然的魔法能力。皮柯的這一論述雖然不能完全調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張力、重構存在巨鍊,甚至會由于人的不穩固性而造成自然秩序的坍塌,但對于主體性的确立和人的尊嚴的彰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中國文學的“日常性”

時間:4月1日(周五)20:00

地點:天一文化講壇微信視訊号

主講人:楊無銳(文學博士)

4月1日晚,文學博士楊無銳走進天一文化講壇直播間,與大家一起探讨中國文學的“日常性”,傾聽《古詩十九首》中,或是三兩酒友、或是深閨婦人、或是遠行旅者,那些“何不策高足,先居要路津”、“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的故事。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兩金川之役與乾隆時期的藏漢公文翻譯

時間:4月2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騰訊會議(ID:740404834,密碼:147258)

主講人:鄒立波(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副教授)

“邊關何處:新視野下的明清邊疆”系列講座的第五場,邀請四川大學的鄒立波副教授主講。鄒老師長期緻力于漢藏關系史、藏彜走廊、中國民族學學術史等領域研究,代表著作有《明清時期嘉絨藏族土司關系研究》等。

清明上河圖裡的衣食住行用

時間:4月2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清華藝博官方微網誌、在藝直播等

主講人:餘輝(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可謂宋都的“百科全圖”和社會生活史,畫面場景十分生動感人,更何況其“衣食住行用”的制造水準和科技含量穩居世界之首。講座首先簡介張擇端的生平事略,指出圖中所繪與清明節的關系。此外,需要強調的是,張擇端是《清明上河圖》卷公認的作者,但是在該圖的背後,還有一個隐形畫手,此系何時何人、何種用意?演講者将舉出可靠文獻,一一揭秘。最後,通過比較北宋、明代和清代的三幅《清明上河圖》卷,請觀衆判斷不同時代的畫家心懷的不同創作動機與目的。

摩登風尚——近代上海服飾

時間:4月2日(周六)14:00

地點:哔哩哔哩·海粟講堂、樂遊上海微信視訊号

主講人:卞向陽(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是中國乃至于遠東服飾時尚的風向标。同時上海服飾時尚也引導了中國服飾逐漸與西方服飾體系接軌,并且創造了具有時代精神和海派特色的諸多式樣。本次講座,卞向陽先生将從着裝的摩登形象與流行傳播、服飾風貌、旗袍的旋律和中山裝的源流等方面與我們分享近代上海的摩登風尚。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作為一種“地方文學”的馬華文學的存在感和延宕的獨特性焦慮

時間:4月2日(周六)16:30-18:00

地點:ZOOM會議

主講人:黃錦樹(作家)

作為馬華文學的代表,出生于馬來西亞的黃錦樹,自1986年到台灣讀大學,之後便留在台灣教書、寫作,出版了《雨》、《大象死去的河邊》等作品,其中有一些已經引進大陸。本次講座,我們邀請黃錦樹來跟讀者做一次線上分享,談談他眼中的馬華文學。

藝術能“激活”鄉村嗎?——《崖邊2:藝術裡的村莊》創作分享

時間:4月2日(周六)19:00

地點:上海圖書館微信視訊号

嘉賓:閻海軍(非虛構作家、《崖邊mook》主編)、李向明(藝術家)

《崖邊2:藝術裡的村莊》一書從全國範圍内選擇了六個典型的藝術鄉建村莊,邀請六位藝術家,深度解讀藝術、土地與人的關系。北京通州宋莊如何變成中國當代藝術的搖籃?雲南光崀的豬窩咖啡為何火爆?福建廈地古村落如何變頹圮腐朽為生機勃勃?在閱讀中,一起思考藝術賦予鄉村複興的力量。本次創作分享會,我們将邀請到《崖邊mook》主編閻海軍與當代藝術家李向明,帶您開啟一段遠在西南的藝術鄉建之旅!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人應當如何共同生活: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者的分歧

時間:4月2日(周六)20:00-22:00

地點:ZOOM會議(ID:2988778714)

主講人:讓-馬可·納伯恩(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哲學系教授)

“國際柏拉圖主義名家系列講座”本講邀請的讓-馬可·納伯恩教授,現任拉瓦爾(Laval)大學哲學教授、哲學系主任,古希臘和古代晚期哲學專家。他涉獵極廣,既是熟悉古代手稿傳統、精研古代神秘主義,在方法上有所獨創的學者,也是一名沉思古代與現代批判思維的思想家。

“文學之談良多”——阿甘本思想的國文學契機

時間:4月3日(周日)19:00-21:00

地點:騰訊會議(ID:274453119,密碼:8532)

主講人:趙倞(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師)

文學之談良多”語出古希臘哲學家西塞羅,他在其書信中将“國文學之事”與“嚴肅之事”相對。而在詩學傳統中,“嚴肅”、“高尚”訓示着以“悲劇”為代表的進階風格,則是否 “國文學”(文章之愛、親近言辭)暗示了某種與“戲谑”、“喜劇”相近的特色?這一初始定位,有助于我們對當代意大利思想家阿甘本的深入領會。谙識古代傳統的阿甘本,既提倡“國文學的審慎”,又推崇意大利文化的“喜劇”底色,主張以“輕易從容”對治資本主義的病弊。講座将從阿甘本的思想學術實踐選取若幹重要片段,如柏拉圖書信的诠釋、古代“神聖人”形象的建構等,探讨國文學與哲學的密切互動。我們将看到,基于文字校雠、語義疏通的國文學,不僅構成了阿甘本學術思想的嚴格基礎,也奠定了其政治哲學的基本色調。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被誤解和被了解的古人日常——《風月同天》創作分享

時間:4月3日(周日)19:00

主講人:侯印國(文化學者)

唐代真的“以胖為美”嗎?古代人是不是也追星?冬天古代人穿不穿秋褲?古人是如何抗疫的?這些被誤解和被了解的古人日常都被寫進了侯印國教授新作《風月同天:古代文化變遷中的細節》中。4月3日晚,我們帶來線上講座:被誤解和被了解的古人日常——《風月同天》創作分享。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力量的實作與超越——斯賓諾莎的“人性力學”

時間:4月3日(周日)19:00-21:30

地點:騰訊會議(ID:35687824693)、哔哩哔哩·文藝複興與近代哲學

主講人:吳功青(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和17世紀許多哲學家一樣,斯賓諾莎哲學深受近代科學的影響。這不僅表現在,斯賓諾莎用幾何學的方式建構他的哲學體系;而且也表現在,斯賓諾莎堅持用機械論尤其是力學的方式了解世界和人性。在斯賓諾莎那裡,心靈正是和身體/物體一樣受制于機械論的力學原理(如慣性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定律),努力追求自我儲存的力量,才會陷入“愛我所愛、恨我所恨”的激情。與此同時,斯賓諾莎也向我們指出:心靈一旦超越有限樣式,上升至無限樣式和屬性,繼而進入對實體的沉思,就會超越于機械論的力學原理,獲得更高更持久的力量。

虛拟予言:哲學的“躺”

時間:4月4日(周一)13:00

地點:哔哩哔哩·上海三聯、抖音·上海圖書館等

主講人:郁喆隽(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鬧市中的哲學課”第三講,4月4日下午,我們邀請了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德國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郁喆隽來到直播間,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哲學。宅家的日子,搜一部心儀已久的電影看看是不少人的選擇,向愛電影又愛思考的你推薦郁喆隽老師的《當柏拉圖遇到盧米埃爾——電影中的哲學思辨》。郁喆隽說,哲學可以和電影達成一種互動,恰恰是因為電影太假了,是以它是如此之真。通過電影,可以用一種更逼近存在的方式來接近哲學,來探讨哲學問題。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宋代思想中的謙遜

時間:4月6日(周三)18:00-20:00

地點:騰訊會議(ID:918505342)

主講人:金渡镒(南韓成均館大學儒學院教授)

“朱子學與中國文化”系列講座第55講,邀請南韓學者金渡镒主講。講座将以二程與朱熹為主要例子,檢視宋代的思想家如何了解從古代一直延續下來的德目“謙”。

附:線下活動預告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北京|工巧之明:藏傳佛教藝術理論書寫的可能性

時間:4月1日(周五)15:00-17:00

地點:海澱區雙清路30号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東南四層凱風會議室

主講人:姚霜(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水木學者”博士後研究員)

“工巧明”,作為藏傳佛教“五明學”知識體系中的一種,是藏傳佛教祖師從《瑜伽師地論》與《大乘莊嚴經論》中所總結出菩薩成道需要修習的知識。“工巧”指的是工藝與技術制造的才能,其知識範圍包括繪畫、造像、建築設計、甚至造橋、修路、煉金術等。早期零散的五明著作從印度佛教的相關梵文典籍中翻譯而來,但是逐漸地,這類文本被西藏的曆代祖師不斷豐富,形成了系統的五明學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每一塊知識被講述的同時,其文化實踐、藝術傳統與宗教的核心也被理論化。伴随着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工巧明更是在西藏藝術的實踐中被曆代祖師不斷豐富。本次報告通過反思西藏繪畫史的書寫,試圖從工巧體裁的文獻分析出發,圍繞不同時代祖師的藝術文本與實踐,展現藏傳佛教的發展與藝術生産的密切關系與多元互動。報告将着重探索繪畫藝術的理論,通過學科史、比較藝術史到藏文文獻的探讨,試圖為藏傳佛教藝術史的發展勾勒出理論的可能性,進而在向外擴張的跨學科大趨勢下回歸西藏藝術自身,從内部重新發現學科的訴求。

北京|走進野外,尋找本心——《尋找法力》電影放映會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号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楊晔(博物探索學校創始人)、希娜珈(威士忌講師及顧問)

《尋找法力》(Finding Farley)這部影片,講述一個年輕的家庭進行了一次穿越加拿大的冒險之旅,他們以一種最不尋常的方式拜訪了文學傳奇人物法利·莫瓦特(Farley Mowat)的故事。通過這部影片,我們不僅可以欣賞5000公裡旅程中美麗的自然風光,也是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出身來,重新聆聽自己内心的感召與對大自然的渴望。4月1日晚,我們邀請博物專家楊晔來到北京SKP,帶領大家一起欣賞這部影片,重新點燃對探索大自然和戶外相關活動的興趣,感受山地文化孕育出的創造性和探索精神。

北京|街頭潮流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時間:4月2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6号北京SKP-S購物中心2樓SKP RENDEZ-VOUS

嘉賓:陳冠中(作家)、洪晃(媒體人)、有待(電台DJ、九霄電台創始人)

“潮流”二字是無法用正常的名詞解釋的方式加以诠釋的。它是一種态度,一種藝術生活形态,一種反叛精神,一種個體身份的識别、建構與認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舶來文化,它與中國本土文化發生了哪些碰撞,我們又該如何繼承它的遺産?對于潮流玩家、潮流品牌、潮流電商等各路潮流文化的參與者,又應如何解讀它在消費、零售、新商業中扮演的角色?4月2日,我們邀請了作家陳冠中、媒體人洪晃和“中國最具影響力”DJ、九霄電台創始人有待相約SKP-S,到街頭潮流文化的曆史變遷中去尋找答案。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北京|東來西就——秦的淵源、遷徙與都邑

時間:4月1日(周五)14:30

地點:海澱區頤和園路5号北京大學考古新樓A座101教室

主講人:梁雲(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教授)

《史記》記載秦人嬴姓,為颛顼之裔,少昊之後,屬東方族系,出自東夷。早期秦文化中源自殷商的因素證明了秦人東來。當然,秦人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也大量吸收了周文化和西戎文化的因素。在學界關于嬴秦西遷的三種說法中,周穆王時自山西西遷說與文獻記載及考古資料較為契合。近年早期秦文化考古工作,為尋找并确認秦早期都邑西犬丘、秦邑、西新邑、汧渭之會、平陽提供了重要線索。秦漢考古名家焦南峰研究員、梁雲教授的“秦漢考古與文明”系列八講,第一講邀請梁雲教授主講秦的淵源、遷徙與都邑。

線上讀書會|藝術能“激活”鄉村嗎?

成都|另類都市觀察筆記:成都真的是特别的嗎?——《成都的細節》新書沙龍

時間:4月3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号成都遠洋太古裡M68-70号方所

嘉賓:張豐(專欄作家)、西門媚(專欄作家)、西閃(書評家、藝術評論家)

成都在何種意義上是一個特别的城市?專欄作家、媒體人張豐2005年碩士畢業後從北京來到成都,至今已經17年了。《成都的細節》是張豐的“另類城市觀察筆記”,一個外地人對成都的審視和解讀。4月3号,來方所成都店和張豐老師一起,從“細節”出發,抵達這個城市的靈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