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嗡嗡”聲鬧心!小區充電樁離樓棟僅2米,合規嗎?

每到夜間

“嗡嗡”聲響個不停

吵得人難以入睡

... ...

近日,市民吳女士

在武漢城市留言闆反映

武漢開發區碧湖新村小區

59棟樓下修建了

幾個電動汽車充電樁

這本是件便民的好事

但這些充電樁緊鄰居民樓

其中一個快充樁運作時噪聲很大

影響附近居民休息

“嗡嗡”聲鬧心!小區充電樁離樓棟僅2米,合規嗎?

碧湖新村小區59棟樓下的充電樁距離居民樓僅約2米。 長江日報記者孫笑天 攝

随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高,對充電樁需求也越來越高,一些缺乏相關規劃的老小區,充電樁多安裝在居民樓之間的空地上,可以預見會出現更多吳女士遇到的問題。電動汽車充電樁與居民樓之間距離是否有要求?對此,記者進行了探訪。

充電樁“嗡嗡”響了兩個月

居民無奈用燃油車占車位

吳女士家住碧湖新村小區60棟,去年下半年,該小區59棟後方修建了4個電動汽車充電樁,一個快充3個慢充。安裝之初,充電樁使用率不高,吳女士也沒在意。春節過後,幾個充電樁的使用頻率高了起來,越來越多的電動車主趕來充電,問題也随之出現。

“每晚7點到淩晨,嗡嗡聲連響六七個小時。”吳女士說,快充樁功率大、充電快,可同時供兩台車充電,使用率很高。每晚陸續有車子過來充電,“嗡嗡”聲連綿不絕,她家距離充電樁10多米,但兩間卧室和客廳内都能聽到。

吳女士的孩子上國中,充電樁的噪音讓孩子學不好、睡不好。上個月底,她實在難以忍受,便把自己的燃油車停在充電樁前。沒想到第二天早晨開車時,卻遭到新能源車主質疑,差點引發沖突。“我知道停在這不應該,但實在是沒辦法。”

6日上午,記者現場看到,4個充電樁并排豎在居民樓下的停車位後方,距離樓棟僅2米左右。一個約一人高的大型充電樁上标注着“電動汽車直流充電機”,還貼了一張“充電樁已壞請勿使用”的提示。根據吳女士拍攝的視訊,該充電樁運作時發出的聲音的确很大。

該小區物業負責人稱,已多次接到居民反映此事,經實地勘察,也的确有較大噪音。前期曾向充電樁營運企業反映,但其稱要4月底才能加裝隔音設施。“我們隻好想辦法,暫時停用該充電樁。”

該負責人表示,充電樁是街道引入的第三方公司安裝,在小區有6個點位,僅該處因距離居民樓較近遭到投訴。

充電樁與居民樓之間該“隔多遠”?

多部門表示無明确标準

吳女士認為,随着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普及,小區内的充電樁也會越來越多,可能會出現更多她遇到的問題。“在安裝充電樁時,應該考慮這些問題,進行規避。”

充電樁與居民樓之間該“隔多遠”?記者先後咨詢了市發改、規劃、環保、消防等相關部門獲悉,根據現行政策,在小區内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不需要進行規劃審批;充電樁建設不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也就不需要環評;對于其與居民樓的距離,并沒有明确要求。但從實際情況考慮,在居民區安裝充電樁應該綜合考慮車位與居民樓距離,包括功率噪音等、盡量使用交流慢充樁。

相關人員介紹,按照國家《電動汽車分散充電設施工程技術标準》,電動汽車充電樁可以安裝在住宅車庫内,這等于是可以在居民樓内安裝,但《标準》并未對居民樓外安裝選址進行明确,僅在規劃選址部分提出,選址應滿足周圍環境對噪聲的要求,在使用者居住地停車位、機關停車場配建的充電裝置宜采用交流充電方式。

業内人士:老小區内安裝

應結合場地條件合理制定方案

6日下午,記者聯系到碧湖新村小區充電樁運維企業相關負責人。其表示,接到居民反映後,已聯系生産廠家進行測試,将采取措施進行降噪處理。

該負責人表示,小區内電動汽車充電樁安裝不需要進行審批,也沒有相關限制條件。但在實際安裝中,企業在選址時也會考慮對居民的影響,在距離居民樓較近時,盡量使用沒有噪音的交流充電樁(慢充),避免後期引發不必要麻煩,但有時受各種因素影響,不能完全規避風險。

“在工作中遇到過不少類似投訴,我們都會盡力解決。”該負責人認為,随着電動車的普及,肯定會出現更多類似問題,應該有一個明确規範進行指導。“一台直流充電(快充)裝置的成本要五六萬元,我們曾有充電樁被居民投訴後拆除,造成一定損失。”

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産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姚國衛表示,目前,在居民小區中安裝的充電樁以交流樁為主,直流樁很少,出現噪音擾民的情況應該極少。但小區和充電樁企業在安裝充電樁時,應該根據場地實際條件,合理制定安裝方案,如安裝點位距離居民樓較近,應使用交流樁,避免影響到居民生活。“針對網友反映的這個案例,我們也将現場調查,看一看問題出在哪。”

【來源:長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