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懶漫的風雅

作者:拿來主義繼承人

春花開了起來,

照在月亮裡。

春水柔軟起來,

江上蕩起了小舟。

黃昏的青磚小巷裡,

往複來回慢悠悠的長調。

一夕,一夕,浮光裡的日與夜,

有一種懶慢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懶,心無束負(縛)為懶,

慢,心上曼妙為慢。

春來無事,隻為花忙。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如此,是為懶慢。

懶漫的風雅

詩人在落雨的春夜,閑居小樓,不做清明夢,隻是倚窗聽一夜的春雨,聽小巷裡有人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一盞茶畢,一首詩成。

懶漫的風雅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不問東西,不談紅塵,隻是與山花對飲。酒酣而眠,灑脫若仙。

懶漫的風雅

懶慢的人事,是一個悠長的省略号,緩緩地停下,拖出一道長長的褶皺,止于此而又未止于此。恰似行小舟于湖上,破山水而去,悠長迤逦……

懶慢的本意,其實是悠閑,與無目的和無功利。猶如紙上行草,徐徐緩緩,枝枝蔓蔓。因為心上無事,隻是任光陰緩緩漫過。

懶漫的風雅

蓦然想起蘇轼的《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寝,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可以見之,明月、清風、三月之春、八月中秋,皆不足貴,所貴在于心之自由。若是身心皆為自由,山河皆入我懷中,那是最最可貴的。

懶漫的風雅

我亦常像蘇轼那樣,月下清遊。得空便去拜訪月亮,并不日日去,隻是隔三差五地去看看月亮。有時候,月亮也懶慢,并不出來見客,隻在雲中閑躺着。那也無妨。因為在空曠的春夜,隻是看看天空也是極好的。

懶漫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世間美妙的事情,有一位名叫關東野客的作者寫過這樣一段話,“做一隻懶慢的狗,在滿園春色的院子裡睡午覺、伸懶腰。不關心愛情,隻在乎骨頭和窩。”

極是平實的一段話,卻讓人忍不住便開始在腦海中雲遊起來。這春色滿園的院子,大概沒有比杜麗娘的花園更确切的了。

懶漫的風雅

《牡丹亭》中便有極其旖旎的描繪,“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在這鬧熱紛紛睡了一地春花的園子裡,做個懶慢的園林客,隻是悠閑地曬曬太陽,看朝飛暮卷,看姹紫嫣紅,伸伸懶腰,打個應時應景的哈欠。人生曼妙,也不過是如此了。

懶漫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陶淵明想來也是個極懶慢的人,不戀世間的浮華聲名,草帽一系,便往那山林田村裡去。雖無錦繡羅帳、錦衣玉食,卻多了半畝田地,可種一地青瓜菜豆。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遠處望南山,淡飲菊花酒。雖樸素,卻是閑散自由。

夜來春睡重,一覺到天明。無需去思考長遠的未來,隻需關心每日的糧食與蔬菜。于陶淵明而言,這最尋常的茅檐破廬,無疑已是桃源了。

懶漫的風雅

偶然讀到這樣的文字:“我想有個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種植絲瓜,絲瓜沿竿而爬,迎光開出幾朵黃花,花謝結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土地上,看絲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陶淵明大概便是在這樣的慵懶平常,卻又妙趣橫生的日常中,生起來的浪漫詩心。

懶漫的風雅

蘇轼也有過如此之願,“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雲。”

幾時歸去,做個閑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雲,也是諸多漂泊之人所願。如陶淵明這般,從鬧熱紅塵中拔足,歸于素淨的山野,做個漁翁,或是村夫,做個閑人,種一藤絲瓜,亦是極好的事。

懶漫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幽居在辋川的閑人王維,定是常見這樣的夜色。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懶漫的風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懶漫的風雅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懶漫的風雅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最是尋常的姿态,是空曠山林,竹影曵曵,月色明亮,一人,一琴,輕攏慢撚,琴聲遠逸,月色柔長。不去問千古,不去追明日,隻在這樣沉靜的片刻,感受着時間緩慢的流速。一呼一吸之間,皆是風雅意。

懶漫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人世間懶懶看一輪月的,不隻是王維,還有沈複與芸娘。

《浮生六記》中有記諸多他們的浪漫日常,其實不過是瓜果蔬食的日常瑣事,卻是因兩情相悅,而多了許多旖旎情緻。春夜宴,便是其中一幕。

“是夜,月色頗佳,俯視河中,波光如練,輕羅小扇,并坐水窗,仰見飛雲過天,變态萬狀。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兩人之情興否?’”

懶漫的風雅

花前月下,總是會催生出來許多曼妙的情感。在蘇州的小河裡看月亮,清涼涼的月色,如水一般流淌在人間,披一身月光做衣裳。素淨的兩個人,在素淨的蘇州,看一輪素淨的月亮,不知今夕是何夕,也無需知曉今夕是何夕。光陰悠緩,在春夜裡,無端也生出許多悠遠的詩意來。

浮生之中,本就是絢爛的豔麗少,而平實的歡愉多。唯有在這平實裡,也留有一些餘白,留有一些浪漫,才能在心中生出這樣的春花秋月來。

懶漫的風雅

煙火最是懶慢,卻也最是風雅。沈複芸娘的日子,便是如此。“月印池中,蟲聲四起,設竹榻于籬下。老妪報酒溫飯熟,遂就月光對酌,微醺而飯。”如小舟飄蕩,至很遠很遠,才打個旋兒歸來。

故而亦有人說,“沈複之文,有種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院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懶漫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畫家車前子說,“古詩中有種調子,會慢條斯理地彌漫開來,接受時間的撫摸就像是呼吸。”我看宋詞亦如此,有一種慢條斯理慵懶的風雅。

宋詞極多慢詞,依慢曲填寫,調長拍緩,與小令一起,成為宋代詞人最為常用的曲調樣式。宋詞是可以吟唱的,最是日常的,也最是風雅的。柳永之後,宋朝慢詞盛行。常見的詞牌後總見一個慢字,聲聲慢,揚州慢,蔔算子慢,木蘭花慢……

懶漫的風雅

慢,古書上寫作曼,亦是延長引伸的意思。宋詞的慢,慢于曲調,慢于意境。長長的黃昏裡,一支慢曲,晃晃悠悠,人停下來聽曲,也停下來思味平生。

徐徐鋪開,宛如水墨,百來字的詞可以分解成前世今生,千百年的糾葛。緩慢慢地吟誦,好似一場長亭的送别,或是金陵的晚照,遲遲不盡。人遊走在一阕詞之間,慢慢騰騰,是一種婉轉而又古舊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懶漫的風雅

中國的水墨畫,亦是一種懶慢的風雅。東一筆,西一筆,畫紙上暈開的點點水墨,都是寂寞的心事在開的花。娴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移步、落筆、生花,都在這看似散漫的筆觸裡。

中國的山水,落在紙上,向來是朦胧的意境。一支筆,一張紙,縱橫恣肆,寫意流暢。不必細緻到毫發不差,隻将山水的模樣淺淺拓在紙上,一個輪廓,一片青綠,便得一個飄渺的幻境。确如車前子所言,水墨,是閑暇時候,宣紙上的散步。

若是囿于陋室無處漫步,于紙上散步,也是極好。

懶漫的風雅

世間讓人快樂的,其實都是懶慢的。好風涼月,袂雨時雪;花開滿庭,新釀初熟;莳花弄草,浮雲來去;溫風拂面,春花開落。

蘇州的評彈與昆曲,在昏黃的光影裡咿咿呀呀。長橋上人來人去,懶慢的人在橋對岸,斜倚着看看光景,聽聽曲子,日子便過去了。

懶漫的風雅

仰觀宇宙之大,你我皆是蜉蝣。歲月千古,浮生若夢。觸手可得的,不過是懶慢時光裡的細雨微風。越是懶慢,越是風雅。是以啊,懶慢一點,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