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爸訓娃記(109) 别讓風筝斷了線

第一百零九篇 帶孩子放風筝(二)

(接上篇)放假的第二天依然天氣晴朗,春意盎然。我想前一天兒子放風筝玩兒得那麼高興,就趁熱打鐵,還是帶他去放風筝,讓他繼續感受戶外活動的樂趣。可是沒想到兒子卻斷然拒絕了,還是想在家裡玩兒玩具。沒辦法,強扭的瓜不甜,我就陪他在家裡玩兒。

可是一直到下午,他還是絲毫沒有想外出的意思,我指着外邊說:

“你看外邊天氣多暖和,一會兒太陽就落山了。晚上有點冷,想出去都不行了”

“可是我覺得玩兒玩具有趣呀”

兒子還是拒絕。

“要不這樣,你要是出去玩兒,回來我讓你多看兩集卡通片”

實在沒辦法,我隻好使出了“殺手锏”。

果然奏效,雖然兒子很不情願,但還是跟我一起出去了。但是到了外邊,兒子好像幹什麼都沒太大興趣。我想帶他放風筝,他說不放了,昨天都放過了,過幾天再放。讓他踢球,他也說沒意思。隻好帶着他騎着平衡車到處逛,最後來到了一個小操場上。

J爸訓娃記(109) 别讓風筝斷了線

操場上恰巧有他的一個同學,可能因為疫情很久沒見了,兩個小家夥見了面顯得格外親熱。然後就一起說說笑笑地玩兒滑梯,把我這個拿着各種運動用品的老爸晾在一邊。不過沒一會兒那個孩子被家長領走了,兒子又悻悻地騎着單車吵着要回家。沒辦法,隻好帶他回家了。

不過我也知道怎麼讓兒子到戶外運動了。放假第三天,約了一個與兒子總在一起玩兒的同學,到我家附近的小操場上一起玩兒。我想不用到太遠的地方,孩子們隻要見了面一起玩兒,哪裡都是天堂。果然那個孩子在家裡也呆得很悶,見到兒子就顯得高興異常。我把風筝遞給了他們,但是直接被兩個小家夥無視,兒子一把拿起裝玩具的袋子,把帶來的玩具散了滿地,然後兩個小家夥就在春風裡,在陽光下,一起玩兒玩具。

他們玩兒得非常投入,有時一起玩兒打仗,有時互相追逐,有時靜靜地商量着什麼。小操場裡充滿了他們的歡聲笑語,也吸引了兩個其他的小朋友,他們四個就一起快樂地玩耍着。

J爸訓娃記(109) 别讓風筝斷了線

快到午飯時間了,我叫他們停下來,那個孩子的家長也過來接他了。誰知兩個小家夥都不想回去,又哭又鬧。沒辦法隻好又讓他們玩兒了一會兒,最後隻能讓他們在哭聲中含淚道别。

想想也挺有趣,本來怎麼叫兒子他都不到戶外活動,結果卻要用強制的手段讓他回家。這其中的差别就是他是否喜歡,是否有内驅力。如果他不喜歡,即使用強制的方法,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相反的情況,我什麼都不做,也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就是“無為”的力量。

孩子與成人的想法和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即使是成人,不同人的想法也是大相徑庭。孩子的思考方式是非理性非邏輯的,他們是“右腦生物”,是以如果想要讓孩子做什麼事,一定要換位思考。即使無法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也要認清目标是什麼,不要把方式當成目标。為什麼踢球是戶外運動,放風筝是戶外運動,玩兒玩具,互相追逐就不是呢?這些成人不認可的方式,同樣可以達到讓孩子快樂,強身健體的目标。快樂不是強加的,而是要内心感受的。

J爸訓娃記(109) 别讓風筝斷了線

看着手裡的風筝,我覺得孩子就像這風筝一樣,家長就像放風筝的人。而風筝線就像家長對孩子的愛。很多家長想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做事,于是他們把線收得很緊。于是愛過了頭,弄得親子之間非常緊張,針鋒相對。家長卻忘記了要控制的目的。

但是面對風雨的是風筝,它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借力,去躲避狂風,以讓自己飛得更高。孩子們需要家長的愛,需要家長幫他們把握方向,讓他們心有所系。但并不是因為愛,他們就要失去自我,活成家長想象成的樣子。是以如果愛太緊,愛太累,他們可能會掙脫,會斷線,會飛往不知何處。是以家長們一定不要忘記初心,忘記目标,别讓風筝斷了線。(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