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混”起來背後,王傳福在下一盤大棋

比亞迪“混”起來背後,王傳福在下一盤大棋

文 | 創牌者 母澤良

【1】

“不愧是全球第一大車企。”

十九年前,剛剛收購秦川汽車的王傳福毫不掩飾對豐田的仰慕之情。彼時,豐田的市值約等于53個比亞迪。

面對燃油時代的霸主,王傳福喊出豪言壯語:站在他的肩膀上,超越他。

沒人信王傳福能造出車來,更别說趕超豐田了。當天比亞迪股價便暴跌40%。甚至有投資者在大會上暴怒道“要抛售比亞迪股票,抛到死為止”。

王傳福隻以一句“埋頭苦幹、多幹少說”回應。

如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僅次于特斯拉,市值一度逼近萬億,狠狠打了看笑話人的臉。

同時,王傳福也為那句“超越他”給出了一個交代——正式停産燃油車,專注于純電與混動領域。

有人說,比亞迪這是“壯士斷腕”,但實際上,這對比亞迪連“擦傷”都算不上。

從比亞迪釋出的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來看,去年賣出的74萬輛車裡,燃油車隻有十萬輛出頭,平均每月不到一萬輛。

而今年前兩月,這一數字更是縮小到5000輛,不過是總銷量的零頭。

反觀其新能源業務,60萬的總銷量相較于2020年翻了三倍,并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排第一,全球排第二——僅次于特斯拉。

更誇張的是,2022年1月至2月,比亞迪在華銷量約18萬輛,遠超同期特斯拉的表現(約4.3萬輛)。3月的資料更是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突破10萬。

對于比亞迪來說,停産燃油車、專攻新能源的時機早就已經成熟了。

在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2022最有影響力的100家企業”中,比亞迪是唯一上榜的中國車企,同時還被評價為中國唯一有希望與特斯拉相抗衡的新能源車企。

是以,比亞迪這次宣布停産燃油車,可以視為對特斯拉正式下戰書。

具體怎麼争,王傳福很清楚:混動和純電雖然都是各大車企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混動作為燃油與純電之間最好的過渡方式,意味着“眼前的未來”。

誰掌握混動,誰就能擁有下一個十年。

【2】

據中汽協釋出的資料,2021年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售60萬輛,以121.6%的同比增長超過了純電動汽車。

而在這60萬輛中,比亞迪的DMi混動系列賣了27.2萬輛,幾乎占據半壁江山。

趨勢仍在加劇,2022年1月,比亞迪混動車型賣了4.6萬輛,同比漲幅達760.6%;2月賣出4.43萬輛,占混動市場總銷量的三分之二。

顯然,混動已經成為比亞迪最重要的一條大腿。

在2020年初,比亞迪的混動差不多隻占其新能源銷量的15%,但從今年前兩個月的資料來看,這個比重已經超過50%,累計銷量漲幅更是高達800%。

比亞迪真的“混”起來了!而核心自研能力是支撐其迅速完成戰略調整的關鍵。

2021年,自研超級混動DM-i、刀片電池、車規級半導體等互為支撐,為比亞迪鋪平了産銷增長的快車道。

一塊目前市面上最安全、保證不自燃的電池,配合業界領先的混動技術與全産業鍊自研下較低的價格,再加上一股“東風”,比亞迪的唐、宋、秦等混動系列确實沒有不火的理由。

這種全核心部件自研自産的能力,就算放眼全球也僅有比亞迪一家。同時,其“低成本高端化”的定價政策,也完全符合當下的市場趨勢。

一份來自乘聯會的報告顯示,合資品牌的燃油車正面臨油耗高不達标、電動車難以滿足主流需求的問題。是以,兼顧價格和性能,打造高成本效益的混動車是中國車企最好的破局點之一。

而比亞迪搭載DMi的首款車型秦Plus,起售價在10-15萬之間,比日系兩田便宜不說,還能享受綠牌政策。據線下門店回報,這款車在過去一年間供不應求,不少消費者交完訂金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車。

技術成熟、尊重市場、全産業鍊核心自研,如此看來,比亞迪想不“混”起來都難。但王傳福的目标,還不僅如此。

【3】

一流車企玩能源、二流車企玩科技。

這是業内流傳很廣的一句話,而王傳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玩“能源”的高手。

2003年,比亞迪就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電池制造商,在全部三個充電電池技術領域(锂離子電池、鎳镉和鎳氫電池)獨占鳌頭。

這也是為什麼,2008年王傳福決定進軍汽車行業時,會有那麼多人攔着他、勸他“穩穩當當的賺錢不好嗎?”

可王傳福堅信汽車行業将發生一場能源革命:中國70%以上的石油靠進口,每年花費萬億元,而電池明顯是更好的解決辦法!

這一論調如今看起來相當正确,但當時大部分人都認為王傳福瘋了。

他不管那些冷言冷語,硬是砸了10億元,造出了全球首款量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F3DM。

在那個找充電樁比找寶藏都難的時期,一款需要充電的車難言銷量。釋出後的一整年裡,F3DM也隻賣出了48輛。

此時,又有很多人出來笑話他,說“這技術壁壘不是你能輕易突破的”。

面對慘淡的銷量和世人的嘲諷,王傳福不改自己的判斷,他說:“所有的技術壁壘,都是給後來者營造一種恐懼,逼你放棄的紙老虎”。

雖然F3DM賠了,但研發資金換來了600多項專利技術。如今,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有如此建樹,很大程度歸功于它的電池能力和相關布局。

F3DM問世後,比亞迪又陸續推出了純電公共汽車、純電計程車、純電叉車;2016年其将純電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雲軌”和“雲巴”,先後落地銀川、重慶、巴西聖保羅、薩爾瓦多等海内外城市。

此外,比亞迪的另一業務“電池與光伏”也是不可忽略的闆塊。雖然在比亞迪的三項業務中,“電池與光伏”目前占比最小,但增速卻很快,甚至高于汽車業務。

“大自然沒有給我們石油,但給了我們沙漠,太陽在沙漠的日照時間,每年可以達到三、四千小時。未來,如果中國沙漠1%的面積鋪上太陽能電池闆的話,中國的電全夠了,火電全部關掉就可以了。”

為了實作碳中和,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是必然的曆史程序,但“電”雖然是清潔能源,可發電到目前為止卻不太清潔。王傳福清楚,如果不能實作清潔發電,零碳排放就始終是個悖論。

綜合來看,比亞迪顯然早已不隻是一家車企,更是一家“新能源科技企業”。在王傳福看來,汽車問題本質上就是能源問題,新能源電動車也不過就是一塊大電池。圍繞這個核心,王傳福順着産業鍊不斷布局,實作了比亞迪的華麗轉身。

一步步都是腳踏實地地攀登。就像王傳福所說的那樣,“其實我膽子很小,根本不會去豪賭”。

——END——

歡迎關注【創牌者】,品牌引領價值創造。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