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作者:周鷹

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今天下午在中華父親山嵩山腳下,舉行章程修改暨理事增補會議。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參加會議的有理事長王振北,副理事長郭曉麗、鐘松炜,理事王建立、耿曉偉等五人。業務主管機關登封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文化市場科程丙立科長應邀出席。會議由理事長王振北主持,郭曉麗副理事長宣讀修改後的登封市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章程,根據新的年檢制度安排對章程暨理事進行修改變更。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此次會議的主要問題是:一、業務主管機關變更,由原先的登封市文化局改為登封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理事成員變更,由原先的三人變更為五人;三、新的章程增加兩段章節,資訊公開和黨建工作,由原先的八章修改為十一章。大家以舉手表決的形式通過新的章程暨理事變更事宜。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的性質主要是利用非國有資産自願舉辦,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嵩山木雕的傳承與創新、成果展示、理論研究、對外加工、宣傳推廣為主的非營利性民間文化活動組織 。宗旨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地域文化之一的北派代表嵩山木雕傳承有序,增光添彩。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嵩山木雕源之“天地之中”嵩山,它始于先秦,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民國至改革開放前,戰争與貧困,十年浩劫等原因,直接導緻嵩山木雕技藝冷落沉寂。改革開放後,伴随着中原大地的廟宇寺觀及府第民居工程的修複,嵩山木雕複蘇萌芽,重制生機。2004年,嵩山木雕被河南省公布為首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項目。2021年7月,被河南省公布為“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地處在大中原的中心一—嵩山,廟宇寺觀,府邸民居,曆經漢、魏、唐、宋、元、明、清,綿延不絕,形成了中國大中原地區上下兩千年形象直覺的建築史,為嵩山木雕的傳承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文化底蘊是一個地區的靈魂,作為嵩山地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嵩山木雕文化就是其靈魂和根脈,更是人類智慧和文化的結晶。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大陸南北木雕風格迥異,作為北派代表的嵩山木雕,集南北之精華,融合了多個門派的技法與表現形式,刀法和技法更是别具匠心、獨樹一幟。它不僅具有北方的粗犷、渾厚之豪放,同時亦具有南方木雕的精巧、秀麗之豐潤。經過數代木雕大師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獨有的藝訣:“用途尺寸是前提,材料内容看實際,設計下料責明确,影印鑽孔莫着急。鋸空平底照線走,粗坯輪廓要清晰,精雕修光悟神氣,無中生有靠程式。”嵩山木雕講究高不拘細,近距精雕,把無形的精神内涵變為有形的物質形象,制作流程是先根據實際需求決定尺寸的多少,再選擇軟硬适度的材料,設計出相應的内容。在制作過程中把設計好的圖案影印在相應的材質上,利用線雕、陰雕、陽雕、透雕、深浮雕、淺浮雕、镂空雕和雙面雕等多種技法,形象化地表現出來,在光影的作用下,形成栩栩如生的立體質感效果。

嵩山木雕保護進入新時代

嵩山木雕的主要特點是題材多樣、内容豐富、布局均勻、線條流暢、層次清晰、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古樸典雅,以“技納南北之精華,内含匠師之靈氣”而聞名于世,載入史冊。為了更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嵩山木雕,登封市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于2006年應運而生,2021年8月又被河南省公布為省級非遺項目嵩山木雕保護機關,使嵩山木雕的傳承與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平台!(圖文:王振北;編輯:周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