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疫區支援就有機會入編,後方留院的醫護會怎麼看?

導讀

在現在的形勢下,留守後方的醫護真的不比去一線的輕松多少。

來源:醫脈通

作者:阿廖沙

本文為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疫情反彈,其中上海形勢尤為嚴峻。

截至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已從全國16個省份調派醫務人員4萬餘名和每日238萬管核酸檢測的能力支援上海,與上海的醫務人員一起開展醫療救治和核酸檢測等工作。

危難之際,自當同心協力,共同度過難關。為了不辜負這些醫務人員的付出,各地都出台了相應的獎勵政策。

2022年4月5日,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吉林省人社領域全力支援抗擊新冠疫情若幹政策措施》,就“激勵關愛一線醫務工作者及相關人員”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待遇激勵、落實工傷保障、評優傾斜等方面。

除此之外,吉林省還放出了一個相對“重磅”的獎勵,即為抗疫一線醫護開辟事業機關招聘綠色通道。

根據檔案内容,對直接參加本輪疫情防控一線的事業機關貢獻突出的非在編人員,可根據本機關實際用人需求,在空編空崗的前提下,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和有關要求,報人社部門後直接辦理聘用手續。

該政策一出在醫療圈引發了不小的争議。衆所周知,近些年醫院的“縮編”趨勢明顯,在較發達地區,博士畢業的醫生都未必能穩拿編制。是以不少從業者擔心,這種情況下将“編制”作為獎勵是否會衍生出不公平現象?

确定了文章選題後,我聯系上了一位有過抗疫經曆的山東醫生老劉,針對“給編制是否公平”進行了交流。老劉說抗疫是一個宏大的事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讨論獎勵是否合理應該結合當下情況。

武漢疫情時期,人們對于新冠病毒還比較陌生,防護措施也不到位。那個階段的一線醫護需要承受遠大于今天的風險以及心理負擔,是以給予“重獎”(例如編制)是合理的,也不會遭受非議。

兩年後,随着經驗積累,防控措施也不斷完善,且病毒也經過了多次變異,從“德爾塔時代”過渡到了“奧密克戎時代”,傳播性雖然增強,但毒性也顯著削弱。

今天的一線醫護依然辛苦,但在危險性和心理負擔方面,遠低于武漢疫情時期的醫護。是以給出的獎勵,尤其是“非物質性”的獎勵應該慎重。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疫情初期飽受争議的“醫護子女中聯考加分”事件。

2020年2月,湖北官方釋出《關于進一步關愛和激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的若幹措施》中顯示,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本年參加中考的,在錄取總分基礎上增加十分;本年參加聯考的可優先選擇專業;另外部分優質高職還可以專項招收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入學。

該政策引發激烈讨論,父母的功績能否讓下一代繼承?

當時輿論場上反對派居多,大家認為對醫護本身怎麼獎勵都不為過,加薪、升職、甚至對于貢獻突出者送車送房都可以。但教育是特殊的,要保障孩子都能在同一起跑線,中考、聯考還是相對公平的,不應該再對孩子父母的特殊貢獻加分。

給編制和中聯考異曲同工之處,都容易引發關于“公平”的沖突。

在交流過程中,老劉表示這個政策本身象征意義大于現實意義,檔案明确規定了兩個先決條件,即在“空編空崗”的前提下,對有“突出貢獻”的一線醫護開啟綠色通道。

想要同時滿足這兩個并不容易,首先“空編空崗”的情況并不多,其次什麼是“突出貢獻”難以界定。如果沒有可靠的監管,這個政策确實有可能滋生出“走後門”的空間。與其畫一張這樣的“大餅”,倒不如直接給多點物質獎勵,多放幾天假。這樣最公平,也最合理。

最後,老劉告訴我:“在現在的形勢下,留守後方的醫護真的不比去一線的輕松多少。”

每當所在城市發生疫情後,科室裡都會抽調部分醫護去一線工作。此外,由于規培的專碩是學生身份,很有可能被封在校園中無法到醫院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科裡的人手嚴重不足,留守人員很容易陷入超負荷的工作狀态中。

自疫情暴發後,社會各界對于一線醫護的歌頌與贊美從未停止。經老劉提醒後我才意識到,留守醫院的醫護群體被忽略了太久,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們始終在默默奉獻,守護着患者的健康。

中國抗疫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銘記。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身影,希望所有的付出都不被辜負,希望所有的辛苦都能被看到。

責編|阿廖沙 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