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容易被乳腺癌找上的女性,有什麼特點?

每個女生都或多或少擔心過,自己有一天會不會得乳腺癌。

可惜,乳腺癌大部分病因仍不明确,是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是以沒辦法從病因入手來預防。

但對于想要遠離乳腺癌的我們,卻可以了解增加乳腺癌發病危險的因素,并且盡量避免。

而這些危險因素是什麼?如何避免?

今天,知妹就來好好說說。

知妹先給大家打個預防針,發現自己有以下危險因素,也先别焦慮,因為這并不代表一定會患乳腺癌,隻是風險比一般人稍高一點,需要更加注意。

1.有遺傳家族史

如果家裡有母親、姐妹患乳腺癌,那麼這類女生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并且患病的親屬人數越多,患病的風險也就更大[1]。

此外,如果攜帶緻病性基因突變(BRCA基因),那麼發生乳腺癌、卵巢癌及其他癌症的風險都會增加。

容易被乳腺癌找上的女性,有什麼特點?

一般情況下,如果醫生查出患者攜帶這種緻病性遺傳突變,也會建議患者的女性一級成年親屬比如女兒、姐妹等,在充分知曉篩查利弊的前提下進行篩查。

這樣就可以充分了解患病風險,進行相應預防或篩查措施,減少乳腺癌的發生或早期發現。

2.有部分良性乳腺疾病

有乳腺囊腫、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部分良性乳腺疾病的患者,乳腺癌發病風險比一般人要高[2]。

一項研究顯示,對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來說,患乳腺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62倍[3]。

容易被乳腺癌找上的女性,有什麼特點?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過緊張,通常B超檢查結節BI-RADS 4級及以上時,醫生才會進行幹預,比如病理活檢。而BI-RADS 2-3級通常都是定期随訪。

對于曾經确診過乳腺(小葉或導管)不典型增生的女性,建議按照高風險人群進行乳腺癌篩查。

3.月經、生育因素

初潮年齡早于12歲和絕經年齡晚于55歲,也是乳腺癌高危因素之一[2];

而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齡晚于35歲,也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2,8,9]。

此外,高内源性雌激素水準、子宮内膜異位症、暴露于治療性電離輻射(如放療)等,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2]。

以上提到的這些因素,我們難以改變,但以下這些乳腺癌危險因素,卻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避免的:

1.吸煙、飲酒

吸煙人群的乳腺癌發病率是不吸煙人群的1.24倍[4]。

而重度飲酒人群患乳腺癌的風險,是不飲酒和偶爾飲酒人群的1.61倍[5]。

在生活中,要注意少飲酒、不吸煙、遠離二手煙。

2.肥胖

肥胖會影響雌激素水準,大量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絕經後乳腺癌患病風險[6]。

而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可以降低乳腺癌發病風險[2]。

容易被乳腺癌找上的女性,有什麼特點?

其實“動起來”并沒有那麼難:

避免久坐,每小時站起來伸展一下;

利用上下班的時間多多走路、騎車、爬樓梯;

還可以根據天氣和身體情況做感興趣的運動,比如廣場舞、乒乓球、爬山等。

找到興趣,才能長期堅持運動。

乳腺癌早期通常是不痛不癢,很難發現的。

“會不會悄無聲息突然患上乳腺癌”,也是姐妹們很擔心的一點。

而乳腺癌篩查,可以幫助我們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止病情遷延。

那麼該多久做一次篩查?做什麼項目?知妹已經為你整理好了:

01、乳腺癌高危人群,該如何篩查?

(1)更早(

(2)40歲以上每年1次乳腺X線檢查。

(3)每6~12個月1次乳腺超聲檢查。

(4)每6~12個月1次乳腺體檢。

(5)必要時聯合乳腺增強MRI。

(如顯示不全,可上下滑動檢視)

02、一般人群,該如何篩查?

20~39歲

不屬于高危人群的女性,可進行正常體檢,但不建議使用钼靶做乳腺癌篩查。

40~70歲

每1~2年進行1次乳腺X線檢查并結合每年一次乳腺彩超檢查。

對緻密型乳腺(乳腺X線檢查提示腺體為c型或d型)推薦與B超檢查聯合。

70歲以上

每1~2年1次乳腺X線檢查。

(如顯示不全,可上下滑動檢視)

對于乳腺問題,我們無需焦慮,但不能完全不管,了解并且規避危險因素,定期篩查,都能讓我們擁有健康的生活和乳房。

審稿專家

程琳|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副教授

參考文獻

[1]邵志敏, 沈鎮宙, 徐兵河. 乳腺惡性良性腫瘤學(第2版)[M]. 複旦大學出版社, 2018.

[2]赫捷,陳萬青,李霓,沈洪兵,李江,王勇,李靜,田金徽,周寶森.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1,北京)[J].中國惡性良性腫瘤,2021,30(03):161-191.

[3]裴廣軍,付莉,崔亞玲,王文雷,高利華,陸維權.中國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19):2650-2652.

[4] Gaudet MM,GapsturSM,Sun J,et al. Active smoking and

breast cancer risk :original cohort data and meta-analysis[J.J Natl Cancer Inst,2013,105(8):515-525.

[5] Bagnardi V,Rota M,Botteri E,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ite-specific cancer risk:a comprehensive dose-re- sponse meta-analysis[J].Br J Cancer,2015,112(3):580-593.

[6]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Diet,Nutrition,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 cer:a Global Perspective.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Ex- pert Report 2018 [M].Washington DC:AICR,2018. Avai- lable at dietandcancerreport.org.

[7]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9年版)[J].中國癌症雜志,2019,29(08):609-680.

[8]CuiY,Deming-Halverson SL,Shrubsole MJ,et al. Associ-ations of hormone-related factors with breast cancer risk according to hormone receptor status among white and African American womenJClin Breast Cancer,2014,14(6):417-425.

[9]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Menarche,menopause,and breast cancer risk:indi- 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including 118 964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from 117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 Lancet Oncol201213(11:1141-1151.

内容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