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萌娃養成丨孩子說髒話罵人,是我的教養方式出問題了嗎?

在一個平靜日常的夜晚,其樂融融的晚飯桌上,一歲半的寶寶突然拿起湯匙大力敲打桌面,媽媽怎麼哄都不行,還突然冒出一句“媽媽是大傻瓜”。飯桌上的家人們隻把這件小事當做笑談,隻有媽媽心裡湧起一陣酸澀。

萌娃養成丨孩子說髒話罵人,是我的教養方式出問題了嗎?

這樣的場景,無數次出現在有寶寶的家庭中。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長中,很容易不經意間學到說髒話和打人這樣的不良行為。

面對低齡寶寶的這類“突發行動”,很多家長對此并沒有準備,有的甚至還不放在心上,是以錯過了對孩子進行正确引導的最佳時期。

今天,拜媽就來為新手寶爸寶媽們分享幾個應對寶寶不良行為的小妙招!

萌娃養成丨孩子說髒話罵人,是我的教養方式出問題了嗎?

首先當我們聽到孩子說髒話時,

第一步

要穩定住自己的情緒、保持平靜。

兒童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詛咒敏感期”,顧名思義兒童在這個時期特别容易說髒話、說壞話,一般發生年齡為三歲左右。形成的原因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掌握了大多數的發音但是卻并不知道很多音節組合的實際意義,這個時候孩子愛說髒話一般是因為TA發現自己在說這些的時候家長會有強烈的反應:或憤怒、或嚴厲禁止、或大笑。

這種激烈的反應會促使TA覺得自己說的話和家長産生了互動,因而刺激TA繼續說。是以在這種時候,家長應保持平常心,忽略孩子說髒話的行為,這樣就不會對這個行為進行強化,孩子發現家長反應平淡也就慢慢地不再說髒話了。

萌娃養成丨孩子說髒話罵人,是我的教養方式出問題了嗎?

第二步

在我們意識到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并且平靜應對之後,第二步就是去尋找孩子說髒話的原因。

如果是家裡有大人說話不注意使家庭中産生了說髒話的語境,孩子是因為模仿大人是以說髒話,那就要和所有的家庭成員達成共識大家都不要說髒話,給孩子一個幹淨的語言環境,這樣孩子也就會慢慢不說了。

如果是孩子已經知道了髒話的意義還在繼續說,作為家長就要耐心去詢問孩子心理狀況,去了解TA是不是有一些負面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表達,然後再對孩子進行正确的引導,借此機會教導孩子正确的情緒疏導方式,這樣孩子也就慢慢的不會再繼續說髒話了。

萌娃養成丨孩子說髒話罵人,是我的教養方式出問題了嗎?

除了說髒話,還有一些孩子會産生更為激烈的行為比如打人。那遇到孩子打人的情況怎麼辦呢?

首先作為家長,要確定孩子沒有遭受家暴、校園霸淩等暴力行為的傷害。排除暴力因素引發的打人行為後,家長要去了解孩子愛打人的原因。

研究表明,愛打人的孩子往往來自于兩種家庭:

01

父母權威型家庭

萌娃養成丨孩子說髒話罵人,是我的教養方式出問題了嗎?

這種家庭父母有很強的權威感,對孩子說一不二有很強的控制欲,這種家庭的孩子沒有辦法通過正常管道去和父母交流情緒,是以産生激烈的打人行為。

如果是偏向這種模式的家庭的父母,就要學會展示自己随和的一面,嘗試去和孩子做朋友,去了解TA的情緒,站在TA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孩子營造一種可以平等交流的氛圍,這樣孩子就不需要通過打人的方式來和父母建立溝通了。

父母權威型家庭

02

父母過度溺愛型家庭

萌娃養成丨孩子說髒話罵人,是我的教養方式出問題了嗎?

這種家庭看上去仿佛是對孩子擁有無限的愛,但是其實是一種麻木的家庭模式,孩子的任何行為在父母那裡都隻能引起一種反應就是肯定。

家長對打人行為麻木的忽略會使孩子無法産生正确的是非觀,有些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甚至會在孩子打人之後不以為意地發出大笑,這更會鼓勵孩子、更新孩子的打人行為。

如果是偏向這種模式家庭的父母,要嘗試建立賞罰分明的機制,去懲罰打人的行為,讓孩子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是不被鼓勵和允許的,這樣孩子也就慢慢地意識到錯誤不會再犯了。

父母過度溺愛型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希望拜媽支的育兒小妙招能給有這樣問題困擾的父母一點啟發。

你的每一個在看,

我都當成了喜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