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院“停用風波”背後,學術界苦知網久矣

中科院“停用風波”背後,學術界苦知網久矣

雷達财經出品 文|孟帥 編|深海

近日,網傳中科院因難以承受千萬級别的續訂費決定停用知網的消息,引起大量讨論。截至發稿,#網傳中科院停用知網#、#中科院回應停用知網#等話題吸引了超過3.5億的閱讀量。

據多家媒體報道,該事項為真。

雷達财經梳理發現,這并非知網首次被抵制。在山東、雲南、湖北、安徽、河北等地,很多高校都出現過停用知網又再次重新開機的情況。其中,影響最大的是2016年3月,北京大學官網上貼出因中國知網漲價而停用的通知,引發了中國知網壟斷的質疑。

“我自己下載下傳還要付費,我本人卻從沒拿到過一分錢稿費。”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知網多次被作者投訴擅自收錄論文,其中,中南财經政法大學89歲的退休教授趙德馨被中國知網擅自收錄100多篇論文,通過訴訟方式維權,累計勝訴金額達70多萬。

“學術界苦知網很久了。”北京某大學研究員向雷達财經表示,中國知網收錄全,短期内很難被取代。炮轟知網不是目的,而是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套共赢方案。

中科院因千萬續訂費停用知網

4月17日,網絡上流傳一封落款顯示中科院“文獻資訊中心”的通告郵件,郵件中稱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暫停中科院對CNKI資料庫的使用權限,自4月8日起,中科院有關CNKI科技類期刊和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無法下載下傳。

中科院“停用風波”背後,學術界苦知網久矣

據郵件顯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自2008年起便承擔全額訂購費用,在全院内開通使用了CNKI科技類期刊和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但CNKI資料庫憑借極具影響力的的市場地位,對續訂價格卻維持着較高的漲幅,是以中科院2021年訂購CNKI資料庫的總費用達到千萬級别,成為了中科院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

郵件中還稱,雙方在多輪談判之後,CNKI資料庫仍堅持近千萬的續訂費用,是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正考慮通過維普期刊資料庫和萬方學位論文資料庫,對CNKI資料庫形成替代保障。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多方對知網高昂的續訂費叫苦不疊,有多所高校曾表示難以承受知網的漲價行為,不少網友調侃“天下苦知網久矣”。

2012年12月,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宣布,因CNKI中國知網資料庫商家漲價過高,雙方未達成使用協定,自2013年起1月1日起将暫停使用該庫平台。

2013年12月、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也兩度因漲價而宣布暫停使用知網。2013年,武漢理工大學汽院研究所學生會通過官微表示,中國知網資料庫在2011年至2013年間漲幅分别為11%、24%、20%,對方堅持2014年漲幅不低于15%,學校圖書館與知網談判失敗,後續暫未完成2014年續訂合同的簽訂工作。

2016年,武漢理工大學再次宣布暫停使用知網資料庫,其中提及知網自2010年到2016年(報價)的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達18.98%。時隔11天後,武漢理工大學稱,經過雙方的反複溝通,資料庫商最終決定于2016年1月21日起恢複開通。

2016年3月、2018年12月,北京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也曾釋出通知稱,暫停使用中國知網資料庫。此外,南京師範大學、金陵科技學院等學校也都發過類似的通知。

雷達财經從中國政府采購網上了解到,2022年,中南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中國知網資料庫采購項目最終的成交金額為150萬元;武漢理工大學以127.85萬元的價格采購中國知網資料庫項目;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以79.8萬元中标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知網”系列電子資源采購項目;北京語言大學以65.46萬元的價格續訂中國知網(CNKI)資料庫。

值得一提的是,以青島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發展中心為例,該機關2022年萬方資料庫采購項目的成交價格為18萬元,遠低于其CNKI(中國知網)資料庫采購項目的成交價格220萬元,後者采購價格是前者采購價格的12倍有餘。

因知網目前在同類型市場上擁有相對領先的市場地位,網絡上時常能聽到知網是否涉嫌壟斷的質疑聲。今年3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一司在回複記者有關知網是否涉嫌壟斷的網上留言時表示,“市場監管總局正在核實研究。”

九旬教授狀告知網擅自收錄論文獲賠70多萬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知網近段時間内首次成為輿論話題中心。自“翟天臨不知知網”事件後,去年12月,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年近九旬的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知網一事,再一次讓知網成為話題中心,該案也成為2021年度網絡治理十大司法案件之一。

事情的起因是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了趙德馨教授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撰寫的100多篇論文,但教授本人卻并未從中收到一分稿費,當讀者甚至自己下載下傳自己所寫的文章時,卻還要另外付費,趙德馨教授是以将知網告上法院。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搜尋“趙德馨 知網”詞條,可以檢索到多達204篇相關的法律文書。

後續知網敗訴,被法院判決賠償趙德馨教授70多萬元。同年的12月10日,中國知網通過其公衆号向趙德馨教授道歉。

知網表示,《中國學術期刊(CD光牒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是中國知網的主辦機關,目前已将與趙德馨教授相關的涉案作品進行删除,将積極會同相關期刊編輯出版機關與趙德馨教授進行溝通,并妥當處理趙德馨教授作品繼續在知網平台傳播的問題。

對于知網的道歉,趙德馨教授回應稱,就這個問題本身,知網道歉的态度還是可以的,但也希望對方能拿出誠意和具體的整改措施去解決問題,而非停留于表面,“不能輸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趙德馨外,彼時93歲的周秀鸾教授及趙德馨的學生蘇少之教授,也對知網的侵權行為進行了起訴。

據長江日報報道,此次網傳中科院停用知網事件的消息在網絡上發酵後,趙德馨教授時隔4個多月後也再次發聲。

趙德馨教授表示,自知網向其釋出緻歉聲明後,知網方從業人員在春節前曾來拜訪,但并未就實質性問題展開探讨,自己提出問題後,對方沒有表态,并且自那以後對友善再未與其取得過聯系,也沒有與其商量過有關論文重新上架的事宜,“進度太慢了,我估計催他們也沒什麼用”。

除了被作者告上法庭,知網也曾被平台使用者訴諸法庭。2018年5月,蘇州的一名大學生小劉因寫論文需要在知網支付7元下載下傳資料,網站要求其需要最低充值50元,但此後小劉剩餘的43元卻陷入了複雜又艱難的退款流程,于是小劉狀告知網。2019年2月,法院認定知網充值中心關于最低充值額限制的規定無效。據報道,後續知網更新了網站的支付設定。

此外,天眼查顯示,《中國學術期刊(CD光牒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近年來卷入的司法糾紛多與侵權有關,其中涉及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的案由達832起,涉及侵害作品資訊網絡傳播權糾紛的案由達678起,涉及侵害其他著作财産權糾紛的案由達139起;該公司身為被告/被上訴人的法律訴訟涉案金額達313.5萬元。

背靠清華 毛利率超50%

屢次卷入争議的知網,到底是何來頭?1999年3月,以全面打通知識生産、傳播、擴散與利用各環節資訊通道,打造支援全國各行業知識創新、學習和應用的交流合作平台為總目标,王明亮提出建設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該項目被列為清華大學重點項目。此後知網在政策的大力支援,及衆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幫助下,逐漸發展壯大。

據知網官網顯示,中國知網是清華大學下屬的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與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公司,是國内專業從事全球學術、教育等文獻資源的內建化數字出版、為各行各業創新提供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高科技文化企業。

同方股份曾在财報中表示,作為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受讓《中國學術期刊(CD光牒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出資權益的附加條件,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接受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委托,代為行使電子雜志社的管理權和經營決策權。

天眼查顯示,《中國學術期刊(CD光牒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前者的疑似實際控制人正是清華大學。此外,畢業于清華大學、曾在同方股份擔任副總裁的王明亮,在《中國學術期刊(CD光牒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個知網的關聯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

據悉,中國知網目前在全球50多國家和地區擁有2.7萬家機構使用者,年下載下傳文獻總量達到20億篇次,使用者涵蓋高校科研、黨政企及其智庫、公檢法軍、醫藥衛生、中國小與農村,其中高校使用者覆寫76%的世界前500強大學。

被多所高校吐槽漲價、有清華背書的知網,到底有多賺錢?雷達财經注意到,知網幕後公司同方知網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

據同方股份釋出的2020年年度報告顯示,旗下公司同方知網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為11.6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3億元,毛利率高達53.93%,毛利率名額高居同方股份主要控股、參股子公司的首位;去年上半年,同方知網主營業務收入為4.96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892.7萬元,毛利率同樣過半,達到51.3%。

對于頻惹争議的知網,人民日報曾評論道,“知網理應更好地承擔傳播學術資源、推動學術交流的使命,而非亂栽搖錢樹、念歪生意經。近年來,中國知網面臨的定價風波、版權争端不斷,官司纏身、備受诟病。是時候反思己身,重新整理經營理念了!拿出行動,變革收錄、營運與盈利模式,多些公益性、少些銅臭味,中國知網才能行穩緻遠,把知識之網織密織好。”

注:本文是雷達财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