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是否該給孩子灌輸“賺錢辛苦,咱家窮”?

周末在KFC吃飯,看到一個爸爸帶着孩子買兒童套餐,兩父子剛坐下倆,爸爸便給孩子說:“你知不知道,你吃的這頓飯等于爸爸半天的工資”,孩子不大,看起來有7、8歲,聽完之後不說話,但應該是聽懂了。

家長是否該給孩子灌輸“賺錢辛苦,咱家窮”?

這種場景其實不少見,我小時候也經常聽母親說“家裡沒錢但也給你買了”這種話,長大後,逐漸了解八線城市普通家庭收入的拮據,但也心疼孩子從小就要感受那種壓力和愧疚,是以你會在孩子面前表示賺錢辛苦的情緒嗎?

當一個家長對孩子說“賺錢辛苦,咱家窮”的時候,他的潛台詞實際上是在對孩子說:

“你看,我賺錢這麼辛苦,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欠我的,你必須得好好聽我的話,将來報答我孝敬我,否則你就對不起我!”

其實這些潛台詞,家長雖然沒有說出口,但裡面的情緒孩子完全Get到了,而且,孩子會把這些情緒打包成一個厚厚包袱背在身上,這個包袱叫做:愧疚感。

家長是否該給孩子灌輸“賺錢辛苦,咱家窮”?

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潛意識裡會把這種情緒歸咎于自己的身上,認為“都是我的錯,才害得爸爸媽媽這麼痛苦”。

是以,為了減輕父母的痛苦,孩子會開始做一件事,就是——壓抑自己的需求,讨好父母。

這段壓抑期能持續多久呢?從小時候路過校門口的小賣鋪,到18歲選大學專業,再到談戀愛、結婚和生孩子,孩子習慣于在這段關系中過度替父母着想,甯可委屈自己的意志,也要讓父母滿意。

孩子不敢拒絕,也不敢拒絕,更也不敢堅持自己的主見,不敢去滿足自己的需求,進而一步一步地喪失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讨好型人格。

是以說,每一個讨好型人格的背後,都站着一個控制型的家長。

家長是否該給孩子灌輸“賺錢辛苦,咱家窮”?

在愧疚感中長大的孩子,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這種孩子長大後大體上會呈現兩種狀态:

第一種情況,如上文所說成為一個讨好者。

這類人壓抑自己的需求,為父母而活,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聽從父母的安排,又覺得人生沒有成就感,每天活在煎熬與糾結中。在親密關系中容易過度讨好伴侶,缺乏自己的底線,容易在感情中吃虧受傷。

另一種情況,則是徹底成為一個叛逆者。

壓抑到極限就是爆發,這類孩子處處跟父母反着來,父母讓好好學習,偏不學;父母讓好好找個工作,偏不找,或者三天兩頭換工作,混一天算一天。

這類孩子會在某些方面非常放縱自己,如縱酒、縱性、縱食,過量滿足自己的欲望,實際上潛意識是在報複父母。

家長是否該給孩子灌輸“賺錢辛苦,咱家窮”?

這兩類人表面上看起來很相反,甚至有點極端對立,但本質都是相同的,都沒有建立起獨立完整的人格。

綜上所述,建議父母盡量不要采取“賺錢辛苦,咱家窮”這種表達方式,因為這種表達的副作用太大了,它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揮之不去的愧疚感,讓孩子背着重重的包袱行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