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有一些三觀一緻的婚姻,還是會走到離婚的道路?

小陳是位年輕有為的律師,和女朋友談戀愛的時候很聊得來,他們聊彼此所相信的真理、觀念、聊生活、孩子、家庭、金錢等,在婚前所有能聊到的話題都聊遍了。

經過三個月彼此心與心的交流之後,他們确信彼此的三觀是一緻的,有共同的目标和想法,絕對不會像許多婚姻那樣,最後吵架、分居、離婚收場。

另外因為是律師,小陳對于自己的婚姻非常慎重,還特意做了婚前咨詢,也做過性格評估,以及拟定好了未來成家之後遇到問題所采用的解決方法,可以說為這段婚姻做了萬全的準備。

然而,結婚還不到一年,他們就吵架要離婚......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判斷結論是:在兩人結婚前彼此所了解對方的觀念和想法,都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而得出的結論,在意識層面兩個人的想法是一緻的。

但是當他們結婚之後進入日常瑣碎生活,對方的某句話或某個行為很容易引發了他們潛意識裡的信念或者是記憶,進而導緻他們情不自禁就做出反應,他們的行為被無意識操控了卻不自知,卻把各種吵架和不滿都歸咎于對方的問題,互相責怪,最後受不了對方,隻好分手。

三觀隻是基礎,互相了解才是關鍵

那些因為三觀相同在一起的人,三觀真的相同嗎?

在現實生活裡面,很多因為三觀相同進而走在一起的人,分開後的理由确實三觀不合。歸根結底,不過是有些人拿“三觀”當借口,掩蓋自己對對方逐漸不滿意的真相而已。

他們眼裡所謂的三觀相同,是你能不能符合我心裡的預期,随時随地提供我想要的情緒價值……

若是符合,那就是三觀相同,若是不符合,那就是三觀不合。

是以,因為三觀相同走到一起的人,三觀未必真正相同。可能是一方因為愛或是其他目的,在背後默默妥協或是僞裝了而已。

有讀者來問我:常常聽你們說三觀,可三觀到底是什麼?

我回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她發了個翻白眼的表情過來:“我知道是這三個,問題是,它們具體指什麼?怎樣來判斷他的三觀和我的差多遠?”

我一想,也對。九個字怎麼概括得了一個人的脾性品德呢?

又怎麼能靠着這些空蕩蕩的概念去鑒别終身伴侶?

可操作性和可信度都太低了。

簡單點,三觀就是基于:對所處環境的不同認識(世界觀),采取相應的行為方式(人生觀),最終得到不同的結果(價值觀)。三觀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世界觀的奠定,大到整個世界的組成,小到生活的環境狀态。

有人說,三觀不一樣的人在一起說話累,就像擡杠一樣,各自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問題,誰也不讓着誰!坦白講,這樣的夫妻在一起過日子确實很累,但你有沒有想過,三觀是“動态固定”的這個問題?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不同階級層次的人,認知程度也不同,其中“三觀”也會産生變化,值得一提的是,三觀通常在人放棄學習,不再對自己進行知識填補後,開始定型,并且穩定在一個階段。

這兩種人若組成一個家庭,生活就容易變成一場災難:

結婚紀念日,她渴望豪華西餐廳的燭光晚餐,他卻執意在家做飯;

發了年終獎,他堅持要去旅行,可她看中了商場的裘皮大衣;

孩子上幼稚園,她預定了貴族式雙語,他卻認為民辦的很實惠……

客觀點說,三觀相近的夫妻,在溝通方面及生活相處的方式和觀點看法,都是很好的一個開始,但是能不能一直幸福,并不完全是三觀相近決定的。

因為,影響幸福的因素有很多,就像你打撲克牌,開始抓了一把好牌,但是中途被你打得稀爛,最後無奈輸掉。

三觀這件事前面也說了,是會變的,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的愛也一樣,愛會随着時間的改變而改變,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就連人民币都會出現升值,貶值的現象,更何況人了。

人都會變老,變醜,甚至變得自私,變得身邊最親近的人,不在人世。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結婚後會覺得對方和戀愛時不同,發出“你變了”的感慨。

三觀不同,三觀相同,三觀相合是三種不一樣的概念。

對于三觀不同,有人這樣解釋: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遊戲,這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裡撸串,這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卻說那玩意死貴,你可真矯情。這就是三觀不合。

那什麼是三觀相同和三觀相合?

你喜歡看書,我也喜歡看書;你喜歡吃牛排,我也喜歡吃牛排,這是三觀相同。

你喜歡看書,我不喜歡,但我尊重你的喜歡,甚至願意傾聽你閱讀之後的感想;你喜歡打遊戲,我不喜歡,但我尊重你打遊戲的喜好,甚至可以一起和你來一把。這叫三觀相合。

三觀相合比三觀相同重要的多,因為婚姻是兩個人無距離甚至是負距離接觸的生活,時間長了,愛逐漸被瑣碎掩蓋甚至打敗,這時候兩人的真三觀才慢慢開始顯現。

而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誰和誰會百分百的三觀相同,即便是生活在同一環境、同一條件、甚至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

是以,三觀隻是基礎,學會容納并了解彼此的“不一緻”才是相處長久的關鍵。

心随境轉,三觀會變

一個人三觀的形成和環境密切相關,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生存環境……而當一個人成長到二十多歲時,他的三觀基本已經成型。

但成型不代表不會發生變化。一個人若是有大起大落的經曆,便會很難堅持曾經的想法。

比如把已經成型的富二代和窮小子分别置換一下生活環境,他們的三觀自然而然會發生改變。

隻是大起大落部分都是主觀的,堅強的人經曆了無數的困難是大起大落,脆弱的人過不了一個坎,對ta而言,亦是大起大落。

生活中你仔細觀察下有些人就會知道,每過一段時間,他對一件事物或是一個問題的了解都會發生可大可小的變化。同一個問題,十年前和十年後會有不一樣甚至是相反的回答。

以前覺得對的,現在發現是錯的;以前覺得是錯的,現在也能慢慢接納了。

比如,婚姻不幸的女人,結婚前,常常以為婚姻是避風港,結婚後才發現婚後所有的風雨都是結婚帶來的。

結婚後不久,小玉便懷孕了。她本想繼續工作,但奈何身體每況愈下,時常犯困,工做工作不好,休息休息也不好。

而丈夫看到逐漸憔悴的妻子,内心也十分心疼,便勸說小玉辭職養身。

小玉思量很久後,聽了丈夫的話。起初,小玉在沒有工作壓力的環境中,惬意地刷劇、逛街、尋找美食。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為了妻子和孩子的未來,更為忙碌的丈夫。

随着日子一天天過去,她内心變得越來越空虛。夫妻兩人并不是工作狂,工作不過是為了生活,大多時間以享受生活為主。

以前沒懷孕時,她周末便會和丈夫過二人世界,出去看電影、吃飯、遊玩。可現在丈夫忙于工作,而自己又非常的空閑,導緻小玉一度懷疑丈夫不愛自己。

小玉本以為生了孩子後,她便可以回歸職場,可沒想到孩子太小,完全離不開她。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認為小玉很可憐,為了婚姻和孩子失去了自己。如果你這麼覺得,不如看看強子(小玉丈夫)的視角。

家裡的房貸是強子還的,他的工資負擔家裡的生活剛剛好,是以在孩子沒到來前,家裡的開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随着小玉懷孕,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賬戶的餘額慢慢開始透支。是以強子便想着多接點活,這樣妻子和孩子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就是他為什麼連周末時間都忙于工作的原因。

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主觀的,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誰都不能感同身受對方一路走過來心境轉變。

是以,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去換位思考了解并了解。在知道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進而做到思想同頻,為同一個目标努力。

要知道,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幻想對方能猜到并給你想要的需求,有效得多。

不斷重新認識并接受對方,才能曆久彌新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疫情之下,七旬獨居老人,因不會用手機訂菜,嚎啕大哭。

在現在網絡發達的時代,出行必不能缺少智能手機。但那些不會智能手機的老人呢?他們被抛棄淘汰了嗎?

你不能否認,這是事實,是必然。隻是之後的老人不是被時代抛棄的,是被那些不尊重老人的人群和規則淘汰的。

圈層總有大衆和小衆,而一個健全的生存體系,是做到考慮弱者、幫助弱者、保護弱者。且這些“弱者”也願意主動地去了解這個時代的變化。

就像工作中,老闆允許一個剛開始實習的員工能力不足,但絕不會接受一個永遠都不長進的手下。

感情裡也是同理。

結婚後,思維進度不同的夫妻,就像一個騎着自行車,一個開着轎車,剛開始時還可以在相同的道路上行駛,但随着速度的不同,彼此的距離便會越來越遠,直至一方在可視的目光中消失不見。

愛你的人自然會等你,和你同步,但你不能保證對方會一直愛你,而人也不能一直用愛束縛對方。

為什麼有一些三觀一緻的婚姻,還是會走到離婚的道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