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作為家長的我們,簡直恨不得一顆心都撲在孩子身上。然而,很多時候就算你在孩子身上下了再多功夫,監督寫作業也好、報補習班也罷,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毫無起色,就像陷入了瓶頸期一樣。

家長朋友們往往會很着急,一味想着往孩子身上再加點什麼好。其實,這個時候遇到瓶頸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長。你很有可能陷入了一種“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導緻自己和孩子整天忙忙碌碌,卻一無所成。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别再讓低層次邏輯閉環禍害孩子了!

低層次邏輯閉環,是指一些聽上去非常荒謬的思想,經過因果循環而得以自洽的過程。比如:孩子特别喜歡看卡通片,基本上所有空閑時間都坐在螢幕前。媽媽覺得很生氣,孩子學習不好都是被這卡通片害得,于是家長把卡通片給舉報下架了。

在這個過程裡,起因:孩子看卡通片——結果:學習變差。邏輯達到了自洽,這位媽媽就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裡。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試着對媽媽說,卡通片和我的成績沒有直接關系。那麼這位家長肯定是聽不進去的。固步自封,這是低層次邏輯閉環的第二個特點。當她認為自己的邏輯很完美、很正确之後,她就聽不進去不同的聲音了;對他而言,所有來自外界的質疑都是錯誤的、或者是不懷好意的。

有可能還會回孩子一句:我還不知道你?不就是想看卡通片,好不讀書嗎。這時候,孩子會是什麼心情呢?八成是覺得父母不可理喻、無法溝通。

這一點是很可怕的。要知道,教育是雙方的事,即家長和孩子。當孩子失去和你溝通的欲望,父母說得再多也是無用功。同時,這也是陷入低層次邏輯閉環的父母,對孩子造成最壞的影響。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停止你的狹隘想法,高層次的父母都這麼想

那麼是不是邏輯閉環就一定不是好事呢?也不能這麼認為。既然有低層次邏輯閉環,自然就有高層次邏輯閉環。

高層次邏輯閉環與前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高層次的思考中,擁有高度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還是上面的情況,高層次家長在面對孩子總看卡通片時,她的思考邏輯是探索原因——嘗試溝通和了解——做出行動。

具體的表現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媽媽通過溝通以後,發現孩子之是以愛看卡通片,可能是因為覺得孤單,是以才影響了學習成績,是以解決辦法就是多抽出時間陪孩子玩遊戲,孩子的生活比較充實以後就不那麼沉迷卡通片了,在學習上也會花更多的心思,成績提升。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孩子老看卡通片是以學習不好,這其實是一種籠統、封閉的想法。而高層次邏輯剛好與之相反,他是精确、具體可行的。家長們陷入低層次邏輯閉環不可怕。陷入而不自知,或者不肯走出自己的狹隘,這才可怕。

高層次邏輯閉環的父母們,這兩點也很重要

1.學會修環

一些父母在高層次上形成了邏輯閉環,給了自己環道躍遷的可能。在躍遷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開放的态度、與時俱進,以此完善自己的邏輯閉環,這個過程就是“修環”。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2.抓住孩子學習的重點

關于孩子的事情太多了,有考試成績、愛好特長、身心健康……家長不能苛求孩子面面俱到。是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内,家長應該找到教育重點,并堅持下去。比如一個即将小升初的孩子,成績最重要,那其他無關課程就可以停一停了。

學習不好的孩子,父母往往陷入了“低層次”的邏輯閉環,卻不自知

寫在最後:

孩子的學習效果是急不得的,家長應該放平心态。保持開放、接受度高的心境;時時刻刻休整自己的邏輯閉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