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論|吳福木:《母親與河》一篇“講好黃河故事”的力作

《母親與河》一篇“講好黃河故事”的力作

文/吳福木

評論|吳福木:《母親與河》一篇“講好黃河故事”的力作

(網絡圖檔)

“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講好黃河故事,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任務。山東,文化大省,沿黃重要省份,做好黃河文章,講好黃河故事,必然是文藝家們的光榮使命。王濤的大散文《母親與河》可謂應運而生,一發表便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共鳴,被視為一篇“講好黃河故事”的力作。當然,這篇作品更是一份獻給母親河——黃河以及黃河兒女的厚重大禮。

黃河山東段長628公裡,占黃河總長度的11.5%。山東是黃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彙區,是下遊生态保護和防洪減災的主戰場,在動能轉換、對外開放、文化傳承等領域獨具優勢。東阿沿黃57公裡,占山東段黃河總長度的9.1%。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熱潮中,“黃河故事、黃河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已是繁花綻放,霞彩滿天。王濤,這位生長在黃河邊的東阿籍國家一級作家,是真正的“黃河之子”,由他抒寫黃河情緣,可謂不二人選。

王濤其名往往與“烏龍鎮系列小說”聯系在一起。但知其散文者寥寥。原因有二,一是他确實不大寫散文,人們讀到他散文的機會很少;二是他在小說方面的知名度掩蓋了他散文的成就。但我是知道他散文功夫的,十幾年前就讀過他那篇有關黃河的洋洋灑灑四萬字的長篇散文《大河東阿行》,而他的另一篇描寫自然生态的散文《大地的孩子》曾入圍“第三屆豐子恺散文獎”,并最終獲得了“首屆汨羅江文學獎”。這一次,他最新的傾心之作《母親與河》,又一次讓我感到了震撼。

對于這篇散文,之是以言其“大”,一是篇幅長,全稿達15000字;二是内容豐富廣博,曆史現實交織;三是文化深厚,援引佐證,恰到好處;四是結構宏大,大開大合,自如圓滿。好久沒有讀到這樣回腸蕩氣的大散文了,真是解我一渴。網上好多人也競相轉發,“大手筆”之贊聲不絕于耳。

散文有“小家碧玉”之作,自然也有“大家閨秀”作品。王濤注定是寫大散文的作家,因為這些年他“主攻”長篇小說,寫散文必然浸淫其風,更要者是他有大情懷、大悲憫,故而不可遏抑,激情澎湃,大有“晴空一鶴排雲上,便有詩情到碧霄”之風範。他的散文總能打破時空,古今穿越,既有現實之冷峻,又有魔幻之華彩,而且引經據典,案頭功夫做得充分,重視考證、考據,彰顯出豐厚之學養。不僅如此,正像他的小說一樣,宏大而複雜的結構,豐沛而跌宕的語言,讓人折服。這些風采,都在《母親與河》中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展現。

然而,這篇散文打動我心弦的不僅是“大”,更是“情”。情何在?那就是故鄉情,愛國情,親情,眷眷,拳拳,殷殷,引發讀者“同頻共振”。深沉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這一主題,在《母親與河》中得到了充分凸顯。題目拟得好,“母親”與“河”緊密聯系在一起,時而突出母親,時而突出黃河(還寫了其他河流,自是為襯托黃河),不管怎樣寫,都是雙線并行,如滔滔黃河水流向遠方……

“雙線”行文,“有意”為之。作家把母親的單個人生放置在一條對一個地方帶來重要變化和影響的大河的架構中考察,這樣母親的命運便與黃河的曆史交織在一起,并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繁衍達到了休戚相關的地步,母親的人生意義也就在與黃河的同悲共樂中顯示出來。王濤說:“母親是黃河邊上生長起來的,是以文章中這樣一個結構是自然形成的,當然也是下了點功夫才找到的。”所言極是。雙線結構,相映生輝,是《母親與河》最大的藝術技巧。作家找到了“一個人和一條河的關系”這個“切入口”,對母親的懷念自然就表現出來了。是以,把一個人(母親)放在一個有特定影響的自然與文化背景中塑造、展示,意義更大,“黃河故事、黃河文化”的魅力更大。這正是王濤這篇大散文的可貴之處。

有情有韻,是為文的高境界,高标準。在《母親與河》中,作者無論寫外祖父外祖母,還是寫父親母親,即便寫到自己,都以“情”浸潤,由“情”貫通。母親是一個堅強仁愛、任勞任怨、知書達禮、甘于犧牲的不平凡女性,戰争年代剛剛過去,就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工作,參加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來。在此後的歲月裡,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更是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做出了平凡但也堪稱偉大的奉獻。在母親身上,王濤傾注了深厚的感情與心血,彰顯出一顆金子般的赤子之心。很多情節,很多畫面,令人難以忘懷,尤其讀到母親喝苦苦的中藥以及徒步到清平學習的段落,我不禁潸然淚下……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雖幽必顯。”“修辭立其誠。”“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中外文論都強調“語言”的重要,且要求要“誠”,要有“情”。在這個問題上,王濤是積極且有成就的實踐者。我讀過他不少篇什,感到他筆下的文字既天馬行空,汪洋恣肆,又自然流淌,渾然天成。《母親與河》的最後一段寫道:“在那個綿延不絕的夢裡,母親一定又聽到了水流沖刷屋牆發出的沙沙聲,也一定又看到了魚兒跳躍和鳥兒飛翔的動人情景。黃河,我在心裡替母親說,你的女兒回來了,回到你懷抱裡來了……”這樣的語言,這樣的想象,這樣的情味,如此美妙的虛實結合,令人回味悠遠……

小說家寫散文,自有其特殊的風采,既有小說的想象空間,又有散文的抒情韻味。作者寫實、寫意融合,聯想豐富,想象奇瑰,綿密而潇灑,徜徉其中,真乃樂也。

在欣賞《母親與河》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作家為寫好這篇文章可謂下足了功夫。古代典籍、地方志書、村名鄉貌……無一不是。“寫出好文章真是不易!”這樣的一篇文章可抵得上百首“打油”,又何止百首!無病呻吟者,苦人也哉。但王濤先生卻說:“我其實寫不了散文,被趕上架的鴨子而已。”如此謙虛,不知又讓多少人汗顔。讀過這篇文章後,我們會由衷感喟:有幾個能寫出這樣大氣、厚重、情深的散文的“鴨子”?

如果你想了解黃河的曆史與文化,如果你熱愛山河大地,如果你也想給自己的母親獻上一首贊美詩,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準,如果你想領略寫實與寫意的美妙結合,那麼請讀一讀王濤這篇大散文——《母親與河》!

守正創新,以文化人,做好黃河文章,講好黃河故事,我們責無旁貸。與此同時,我們也期待讀到王濤先生更多的大散文作品。

2022年2月18日

評論|吳福木:《母親與河》一篇“講好黃河故事”的力作

【作者簡介】吳福木,山東東阿人,中共黨員,進階教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聊城市評論家協會理事。出版著作四部。詩詞、散文、評論均有涉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