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作者:亮節智庫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平樂村,地處漢魏故城遺址,因東漢明帝為迎接西域入貢飛燕銅馬築“平樂觀”而得名,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歸來宴平樂,美酒鬥詩千”詩句,脍炙人口,千古傳頌。平樂村亦是全國唯一的牡丹畫生産基地,素有“書畫之村”的美稱,被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基本概況

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平樂鎮的平樂村,距洛陽市12公裡,有着濃厚的曆史文化沉澱,且南臨千年古刹——白馬寺,交通便利,有着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平樂村年創作銷售牡丹畫40多萬幅,收益達1.2個億,變為聞名全國的農民牡丹畫第一村,這裡的農民用牡丹畫 “活”了一個村!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2006年當地政府着手采取措施,開始将平樂村打造成“中國牡丹畫第一村”。2007年,平樂村被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特色文化産業村”榮譽稱号,平樂鎮也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那平樂村是如何憑借一幅畫,實作“一年掙他一個億”的小目标的呢?今天亮節君就帶各位去探索一下平樂村到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發展曆程

千百年來,平樂村民有着崇尚文化藝術的優良傳統。“平樂農民牡丹畫”則興起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而平樂村牡丹花的發展故事則要圍繞一位美術教師講起。

1.與花邂逅

1983年春,第一屆洛陽牡丹花會在洛陽市王城公園舉行。在洛陽務工的郭泰安帶着弟弟郭泰森到城裡賞花。那是郭泰森第一次看到牡丹花,他被千姿百态、色彩豐富的牡丹花瓣深深震撼。由于沒有相機,身為美術教師的郭泰安就用随身攜帶的鉛筆在本子上素描出一朵牡丹。這次和牡丹的邂逅,成為郭家兄弟生活的轉折點。

2.産業契機

頗具美術功底的郭泰安于是開始創作牡丹畫,郭泰森在兄長的影響下也開始艱苦練習。随着技法日漸成熟,兄弟倆抱着試試看的心态,到白馬寺景區賣畫。沒想到,遊客對牡丹畫愛不釋手,瞬時搶購一空。漸漸地,本地、外地的商家慕名而來找他們定畫,兄弟倆的牡丹畫聲名鵲起。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此後,郭泰森也迎來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高光時刻”:2010年,他赴台灣進行文化交流活動;2017年,作為文化使者,郭泰森随河南省大型文化交流團出訪厄瓜多、哥倫比亞等多個國家。同時受郭泰森影響,村裡不少農民也想學習畫牡丹,在當地政府的支援和幫助下,郭泰森舉辦了牡丹畫免費教育訓練班、畫師教育訓練班,參加教育訓練的學員場場爆滿。

3.以花為産

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開始積極推動牡丹畫商品化,村裡幾位比較有名的農民畫家把作品銷往西安、濟南、昆明等大城市,有些還漂洋過海,被日本、美國、東南亞各國書畫愛好者收藏。收入的不斷提高,調動了村民的繪畫積極性,促使當地搞牡丹畫創作的農民逐漸增多,為牡丹畫銷售數量的增加創造了條件,促使牡丹畫銷售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除了繪畫作品直銷外,2016年以來,繪畫還帶動裝裱、研學、文創、電商、物流等新業态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平樂村僅牡丹畫一項産值每年可達一個多億。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4.借勢奧運

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洛陽市組織“千人千米畫牡丹”活動,平樂村100多位農民畫師參與,一時轟動全國,也引來黨和國家上司人到該村調研、考察。平樂村牡丹畫借助奧運這個契機,不僅名聲大噪,奧運第二年開始政府也加大投資力度,先後扶持3800多萬元,規劃建設了占地90畝的“中國平樂牡丹畫創意園區〞,建成營運以後,把100多位畫師請進園區集中創作、交流、展示、經營,規劃産業發展的方向,集聚發展、轉型提升。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智庫錦囊

平樂村以文化為魂、産業為基,不但讓平樂村農民實作了在家門口就業緻富,同時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幫助平樂村農民闖出了一條文化傳承、文旅融合的發展新路子。在艱巨的鄉村振興道路上平樂村無疑是用了一股“巧勁兒”,其中又有怎樣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呢?亮節君在這裡總結了三點,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幫助!

1.借勢資源 抱團發展

鄉村振興發展中,有些村子有優勢資源,但不懂得盤活資源,我們一定要懂得“借勢”的重要性。這些有非物質文化遺産或者特色資源的鄉村,可以通過将優勢資源盤活、利用,作為本村的核心競争力,借助資源優勢快速“占坑”,形成自身特有的吸引點。還要有敏銳的眼力,發現周邊優勢資源,并且将其與自身關聯起來,借勢自身、周邊所有能利用的資源,實作資源價值最大化。

通過整合資産、資源、資金,探索“村企、村民”抱團發展模式,可以有效推動集體經濟整體突破、提質增效。要做好“一村一品”,通過合作社、村集體、企業+農戶等方式推動産業規模化、統一化、産業化發展。

2.占領市場 營銷緻勝

當本身沒有優勢資源可借助時,我們就要學會自己“造勢”,以市場少有的、特别的吸引點作為旅遊産業的溫床,孕育出本土别具一格的亮點資源,先行占領市場,并且不斷将其更新完善,永續性發展才能充當村民永久的搖錢樹。

酒香也怕巷子深,營銷環節是大陸農民最薄弱的一環,該如何破解?有以下兩個切入點。

專業化團隊 在資源充足、已有基本産業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統籌建立一隻懂網際網路營運模式,同時具備農業專業知識的産業營銷隊伍;或者通過教育訓練等方式将村民武裝起來形成内部營銷團隊。

引進式外包 可以通過購買專業團隊的打包營銷服務,以便快速組建更為專業的營銷隊伍,以縮短對接客源市場的距離,占領市場,解決銷售難題。

3.文旅融合,價值再造

鄉村經濟發展,要以文化帶動産業成型,将主導産業發展為龍頭,逐漸讓産業擴散蔓延。做好文旅結合,互相成就并且互利共赢,文化因産業而得到傳承,産業因文化而具動力。亦可将文化注入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整個鍊條中,提升産品附加值,實作各方價值最大化。

綜上,依托本土優勢資源,使本土優質文化與旅遊相融合,借勢周邊能利用的資源并且抓住時代流量契機,再迅速占領市場,做好市場營銷,就能将鄉村有限的資源開發到無限的價值層面,是鄉村振興道路上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
她用牡丹畫活了鄉村振興,一年能掙“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