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下今天,從吃好睡好開始

作者:劉潤商學

(本文首發于“劉潤”公号,訂閱“劉潤”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現階段,上海疫情反複之下,很多同學已經居家一個月了。也有很多同學留言問:

封閉在家怎麼辦?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幫你們找到了一系列高手請教。

首先,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健康,和睡眠、飲食、運動有關。

之前我們聊了在家可以做的運動,健身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更健康科學地吃飯睡覺。

— 1 —

囤大閘蟹?

前幾天我看見一個段子,說沒搶到菜,打開各種App,竟然顯示大閘蟹有貨能送。

拿下今天,從吃好睡好開始

(圖檔來自于網絡)

很多人可能好奇,大閘蟹不是秋天吃嗎?為什麼現在還有?這個問題,我請教了大閘蟹高手唐武平老師。

他說,現在的大閘蟹,應該是上個秋天留下來的。

蟹農,或者批發商常常會用網箱養着大閘蟹,囤到春節,或者春節以後來賣。期望可以賣更高的價錢。

但是,這樣囤蟹的人多了,加上受疫情影響,過年前蟹農的螃蟹沒消耗掉(像我的一位蟹農朋友,年前就還有1萬多斤沒賣掉),就會流通到其他管道,比如電商平台。

是以說,段子歸段子,這可能是現在能買到大閘蟹的原因。

如果這時真買到了大閘蟹,我建議不吃清蒸的,改做香辣蟹。

因為過季的螃蟹,不如當季鮮美,母蟹的蟹黃也會變得硬邦邦的,清蒸的話口感稍微差了點,是以建議做成香辣蟹。

具體怎麼做?B站上有一個Up主叫王剛大廚,我推薦按照他的麻辣小龍蝦的做法來做,親測好吃。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在居家特殊時期,如果能買到什麼,可以先買起來。

— 2 —

日常囤菜,囤這10類

那,我們日常應該囤哪些食物呢?

關于吃得健康、科學的話題,我請教了田雪老師,她是中國注冊營養師,211飲食法的創立人,《吃出漂亮》系列課程的作者。

田雪老師推薦了10類食物。

1)主食。雜糧雜豆。

先囤糧,也就是囤主食。

除了米、面,再來一些雜糧,比如,小米、糙米、燕麥,還有雜豆,綠豆、紅豆等。最好真空包裝。

雜糧雜豆,可以補充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而維生素能幫助代謝。

2)速凍面點。

包子、水餃、馄饨、燒麥。

選的時候注意,先選更有保障的品牌,如果是肉餡的,選瘦肉多,油少鹽少的。

如果不想長胖,那就少買手抓餅、蔥油餅這種脂肪含量太高的。

3)耐放的蔬菜。

囤完主食,接着囤蔬菜。

洋芋、胡蘿蔔、白蘿蔔、洋蔥,最近上海同學們的餐桌上,幾乎天天見。

還有南瓜、山藥,這些根莖類蔬菜,隻要放在幹燥通風的地方,能儲存很久。

但是,家裡囤了洋芋的朋友,可能陸續都發現洋芋發芽了。這是因為洋芋避光儲存,也還是難免發芽,建議直接煮熟冷凍。

從成分上來看,其實洋芋和山藥不是菜,是主食。

其他蔬菜,像筍、蘆筍、藕、西蘭花等,沸水焯過以後,瀝幹水分冷凍儲存,也可以放1-2周。

4)幹貨。

蔬菜,還可以來點幹貨。幹貨最大的優點就是儲存時間特别長。有些可以放一兩年。

像幹木耳、銀耳、幹香菇、腐竹、幹紫菜海帶,膳食纖維很豐富,還可以預防便秘。

5)冷凍肉。

再來看高蛋白食物。

魚蝦,牛羊豬肉。

肉,建議先買鮮肉,然後按每餐的量,切成小塊再冷凍。

如果把一大塊肉直接凍住,每次化凍後,吃不完又凍上,這樣反複冷凍的肉,容易繁殖細菌,口感會變差,還容易變質。

另外,選瘦肉,而不選肉卷。因為肉卷占地方,脂肪含量更高,不如瘦肉營養。

6)牛奶。

注意,買牛奶,可以選超高溫滅菌奶,比鮮奶的儲存時間更久。但是,不要買乳飲料。

每天300ml牛奶,增強免疫力。

7)幹黃豆和豆漿粉。

推薦這兩樣,也是為了補充蛋白質和膳食纖維。

8)罐頭食品。

另外,還可以囤一點罐頭。肉的。主食的。

怎麼選罐頭?

選油鹽含量低的罐頭。肉塊罐頭、水浸鮪魚罐頭、鷹嘴豆罐頭、紅腰豆罐頭、玉米罐頭、什錦蔬菜罐頭、蕃茄醬罐頭,等等。

而午餐肉罐頭、鹹魚辣魚罐頭,油鹽含量高,不推薦。含糖量高的水果罐頭,也不推薦。

9)萬能調料。

在家自己做飯,想吃到店裡大廚的味道,廚房一定要備好各種調料。燒烤粉、咖喱塊、麻婆豆腐調料、濃湯寶等等。

10)耐放的水果。

水果,也是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如果你是水果愛好者,推薦囤蘋果、梨,這類帶皮又有核的,常溫儲存也可以放很久。

為什麼推薦這10類食物?

田雪老師說,雖然因為疫情在家,雖然各有各的情況,但如果有條件,有團購管道的話,還是建議大家給自己、給老人囤一些耐儲存,又有營養的食物。

這樣,即使長時間封閉在家,也能吃出健康。

盡量别太過依賴友善面,火腿腸,因為我們還得維持好身體的抵抗力。

現在如果能團到貨,能買到物資,也建議盡量囤這幾類。

— 3 —

211飲食法

菜囤來了,想要吃出健康,還得了解怎麼吃。

特殊時期,“省吃儉用”是必要的,但也可以稍微注意營養搭配。

搭配的大原則,田雪老師說,我創立了一個211飲食法。

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每頓吃:2拳頭蔬菜(一半綠色,一半彩虹色),1拳頭高蛋白質食物(肉魚蛋奶豆),1拳頭主食。

這樣,就能大體保證7大營養素的均衡攝入。

1拳頭大概是多少克呢?

我們按1人份來算的話,蔬菜,早餐100-150g,午餐200-250g,晚餐200-250g;

高蛋白食物,每天一顆蛋、300ml左右的牛奶,魚蝦肉類每頓安排60g左右;

主食也是60g左右,煮飯的時候可以大米、雜糧各放一半。

這個份量是按“省吃儉用”标準來的,如果你是男生的話,可以适當每項增加30%的量。

拿下今天,從吃好睡好開始

圖檔是田雪老師的早餐食材。娃娃菜100g、1/2胡蘿蔔、1個拳頭大小的蒸熟的蕃薯、雞蛋1個、牛奶300ml。

具體每餐怎麼做,我分享一篇田雪老師的文章《疫情居家7日快手食譜》,供你參考。

— 4 —

平躺仰睡,搭配零壓寝具

再來看看睡眠。

我之前說,做咨詢顧問最需要的特質,就是你要有種能力,充電五分鐘,精神兩小時。

朋友們,這不是玩笑。睡眠真的太重要了。

預防疾病,減輕壓力,恢複精力,都靠睡眠。睡眠,是最好的抗衰藥。睡眠,大于一切。

我自己有一個睡眠整改方案,之前寫過文章,我先把它放在這兒,供你參考:

1)調低溫度。低溫,有助于我們從淺睡眠,滑入深睡眠。

2)遮蔽光源。以正午伸手不見五指為标準。

3)鍛煉身體。用運動,耗完剩餘電量。精疲力盡,有助于晚上快速充電。

4)戶外時間。早上坐公共汽車上班,晚上騎共享單車下班。暴露在戶外,有助于褪黑素分泌。

5)零壓寝具。身體局部承壓過大,會不自覺地翻身,翻身,再翻身。有親測有效的零壓寝具,求推薦。

6)早睡早起。每晚22:30上床。不看手機,帶本書上床。23點,準時用這本書打昏自己。

最近居家已經一個月的我,第4點戶外時間暫時做不到。其他幾點我正在實踐,感覺效果還不錯。

至于第5點,寝具,我們每天都要和它們相處8小時,如何挑選專業的寝具?

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睡眠專家,周寶峰老師。

周寶峰老師說,更專業的寝具,可以幫助提高睡眠品質。

為什麼?

因為睡眠品質取決于深睡眠時長,而不是睡覺時長。

影響深睡眠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翻身。一晚上,你可以翻身60-80次。

想要增加深睡眠時長,就要減少翻身的次數。而減少翻身次數,就需要有合身的床墊和枕頭,來完全承托身體。

挑選枕頭時,注意,要比對自己的脊椎曲度。然後,選材料,選軟硬度。

美國的脊椎醫生發明了一個MPT測試法(Muscle Power Test,肌肉能量測試),能根據11款正常型号,加減墊片,搭配出幾百個不同款。

這就像配近視眼鏡一樣,能為你量身定制枕頭。

另外,枕頭材質,可以選擇合理密度和厚度的記憶棉,因為它有惰性,零壓力。

床墊呢?也需具備更好的人體工學設計。

最好的睡姿,是“平躺仰睡”。

是以,一張好的床墊,一定要符合人體脊椎曲線,包括腰椎曲線。能讓人自然平躺,才能在神經系統暢通下,大腦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

剛才講的MPT測試法,同樣可以用來挑選床墊。

床墊的材料,也要零壓力,可以是太空棉。

隻有零壓了,翻身少,才能保證深睡眠。

你的體态,是你自己睡出來的。

如果失眠,數羊未嘗不可,但别從1數到100,試試數“12345,12345,12345......”循環重複下去。

最後的話

封閉在家怎麼辦?

提高免疫力,從吃好睡好開始。

田雪老師說,因為囤物資而焦慮,很正常,必要的話,也可以囤點“撫慰食物”,像咖啡、酒、巧克力等等。

找出那個,能讓你感到滿足,能在居家期間撫慰你的食物。

很多小區開始以物易物了,大家在符合防控相關的要求下,也可以積極參與。互助友愛的氛圍,有利于鄰裡和諧,身心愉悅。

周寶峰老師說,拿下今天,不是從早餐開始,而是從昨晚好好睡覺開始。

睡得好,才能恢複體力,第二天才能滿血複活。

唐武平老師說,要提高身體免疫力,也要提高思維的免疫力。

像我自己,蟹季之餘,也不能光在家坐着,等着來年秋天再吆喝賣螃蟹。平時,我選擇耕耘自媒體,為秋天蓄能。種下一顆影響力的種子,靜等花開。

感謝三位老師的分享,陪伴大家的居家時光。

現階段居家,吃好睡好,身體健康最重要。

好的身體,永遠是你的本錢。

大家保重。

好好生活。待出門的那天,我們依舊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