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雖然注定錯過

但還是值得期待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疫情之前的最後一次旅行,你去了哪裡?

很多人的答案都是2019年的濑戶内國際藝術祭。

最近,這場三年一度的盛事再次拉開了帷幕。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濑戶内海位于日本本州、四國、九州之間。海上島嶼衆多,每天隻有限定的幾班小船往來其中。低調靜谧,與世無争。

自2010年開始,随着藝術祭的舉辦,這裡漸漸變成了全日本最文藝的烏托邦。每屆活動都有超過100萬遊客光臨。

草間彌生的波點大南瓜、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館和Benesse House酒店、豐島美術館……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前來朝聖,肯定刷屏過你的朋友圈。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今年,藝術祭走到了第五屆,不僅可以看到安藤忠雄和杉本博司的新作,還有71組國内外藝術家參展,共同完成這場文藝盛宴。

01

爺爺奶奶的笑容

歡迎大家重回濑戶内海

每屆藝術祭的主視覺都出自原研哉之手,今年也不例外。

原研哉被稱為“日本平面設計界教父”,是無印良品首席設計總監。他還負責過代官山茑屋書店、伊勢丹、味之素等大牌的視覺設計,深谙日式美學的精髓。

這次,原研哉聯合日本殿堂級攝影師上田義彥,創作了3款海報,以島上3位原住民爺爺奶奶為模特,展示他們的日常生活,拉近當地居民與遊客之間的距離。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原研哉說,每次造訪這些小島,他都對老人們的親切熱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能重制他們的笑容。

是以,他讓爺爺奶奶戴上缤紛的彩色太陽鏡,以濑戶内海的自然風光為背景,定格了這些溫暖的瞬間。

老人們的笑顔極具感染力,仿佛在歡迎大家光臨小島,奔赴闊别3年後再相會的約定。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直島的好處,就是有很多老人。”日本是人口老齡化大國,原研哉希望借由這些充滿活力的爺爺奶奶,讓世界看到老年人耀眼的能量,向遊客傳遞幸福的訊息。

藝術祭開辦至今,這還是第一次以“人”為視覺主體,過往幾屆都圍繞着海島本身。

比如2019年有些神秘暗黑的“海中生物”系列。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相比之下,今年的視覺不僅讓人覺得眼前一亮,和人的關聯也更緊密。

而這正契合了藝術祭的主題:使濑戶内諸島重制昔日自然與人類交相輝映的盛景,讓濑戶内海成為全球所有地區的“希望之海”。

02

安藤忠雄新作

與草間彌生是絕配

這一屆藝術祭,安藤忠雄操刀的新館Valley Gallery驚豔亮相。

很多造訪濑戶内的旅人,最初都是沖着這位日本著名建築大師、普利茲克獎得主的大名而來的。

30年前,他在直島打造了當地第一間博物館倍樂生之屋(Benesse House),集美術館與住所為一體,讓直島一炮而紅。

其中的Oval房型僅有6間客房,旺季時提前半年都訂不到,号稱世界上最難訂的酒店之一。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30年後的今天,他再度出山,在倍樂生之屋附近的峽谷中,推出了迄今為止最具概念性的建築大作Valley Gallery。

展館占地96平方米,靈感來自日本神社,整體造型是一個梯形,并以棱角分明的鋼制屋頂覆寫。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屋頂由幾個微微隆起的三角形組成,呈現出折紙褶皺的效果。

中間露出一個30度角的狹長開口,将室外的天空、風景、四季變化引入室内。

這樣的設計也保證了自然光的進入。陽光透過傾斜的天窗,在牆上投下銳利的陰影,如同日晷的輪廓。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建築延續了大師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風格,一如既往的幹淨、極簡、天然。

正如安藤所說,這是一個像白色帆布一樣純粹的空間。“一切多餘的東西都被抹去,隻留下随着時間和季節變化的光線投射的色彩。”

館内放置了草間彌生的作品《納西瑟斯的庭院》。無數個鏡面的小鋼球灑落在地上,與灰白的展覽空間顯得極為契合,絕對是下一個熱門打卡地。

這一作品其實早在2006年開始就待在直島上了,直到這一屆藝術祭,才随着Valley Gallery的完工搬遷至此,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新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Valley Gallery是安藤忠雄在直島上創作的第9個建築。

除了此前提到的倍樂生之屋,他還修建了地中美術館、李禹煥美術館、安藤美術館……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将直島打造成現在的藝術殿堂。

這些美術館内收藏有大量藝術作品,其中不乏大家之作,如莫奈的《睡蓮》,李禹煥的自然岩石和鐵闆藝術,James Turrell結合空間和光線展示的抽象藝術,Walter De Maria的貼金木雕和黑色球體等,都很值得一看。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Walter De Maria裝置藝術作品之一:貼金木雕和直徑為2.2米的球體組合而成的空間

03

攝影大師杉本博司

打造水面上的玻璃茶室

此次的新項目中,杉本博司的“時之回廊”展覽也備受矚目。

杉本博司是日本國寶級攝影家,曾獲“攝影諾貝爾獎”哈蘇基金會國際攝影獎,被英國《泰晤士報》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藝術家”之一,3張照片拍賣出1000多萬的高價。

雖然此前他的作品一直在倍樂生之屋展出,但在本屆藝術祭上,除了原有的室内陳列,展覽還擴充到休息室、會議室和戶外空間,集結了攝影、設計和雕塑。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杉本博司從2014年開始打造的玻璃茶室“聞鳥庵”,也在最近正式面向公衆開放。

茶室坐落于水面之上,四面被玻璃圍繞,意在讓人們體會四季變遷和時間流逝,觀照自然,反思自我。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展館中的咖啡廳也經過了全新的改造,使用了杉本博司所說的“神樹”——神台杉、屋久杉和栃木。

這3種古老的木材,同樣記載了時間和曆史的波瀾壯闊,也深化了安藤忠雄提出的“自然、建築、藝術共生”的理念。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04

衰敗的小島

因藝術重生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濑戶内海大概上榜了很多人今年的旅行清單。

比起東京、大阪、京都,這顯然是個小衆的目的地。但2019年,它卻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最值得去的52個地方之一。

毫無疑問,濑戶内海是因藝術而重生的。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日本海上交通的要塞,船舶往來如織,多種文化在此交彙,也曾因漁業繁榮一時。

然而,自從1960年代以來,島上大規模的工業開發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人口逐漸流失,島嶼也喪失了活力。

1988年,安藤忠雄初次來到直島,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當時,小島陷入了空前的衰敗。金屬冶煉廠排出的毒氣,讓樹木大量枯萎。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安藤忠雄Benesse House酒店

直到2010年濑戶内國際藝術祭的啟動,越來越多文藝愛好者踏上了這片海岸,各島嶼才開始經濟複蘇,重煥生機。

2019年,遊客數量超過百萬,創下了曆史紀錄。

許多優質的藝術作品永久留在了這裡,漸漸融為了濑戶内海生态的一部分。

其中最出圈的,當屬草間彌生的大南瓜。裝置位于直島碼頭,在大海的深藍背景下顯得格外亮眼。

去年夏天,南瓜被台風刮走,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轟動。今年的藝術祭,也并未看到它的身影。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不過,濑戶内海的12座小島上,有趣的作品不勝枚舉。雖然因為疫情無法去現場觀看,外灘君還是列出了一份必打卡的清單。

希望下一屆藝術祭,我們不會再錯過。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草間彌生《Red Pumpkin》 (直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 SANNA《Naoshima Port Terminal》(直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三分一博志《The Naoshima Plan“The Water”》(直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藤本壯介《直島展覽館》(直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Christian Boltanski《心髒音檔案館》(豐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豐島美術館(豐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木村崇人《海鷗的停車場》(女木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Leandro Erlich《不存在的存在》(女木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Jaume Plensa《男木島之魂》(男木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川島猛和Dream Friends《在濑戶獨舞》(男木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山口啟介《步行方舟》(男木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崔正化《太陽的贈禮》(小豆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迷路之街~變幻自在的路地空間~》(小豆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荒神明香《Inujima "Art House Project" S-Art House / "contact lens"》(犬島)

三年等一次,濑戶内海最文藝的時候來了

中島伽耶子《時之舊家》(高見島)

文、編輯/strawberry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以上内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