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家|破局疫情下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 葛均波設想“超級急救車”

疫情之下,急救系統不堪重負,可能耽誤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時間。為此,中科院院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建議,為急性心梗等需要急救的患者開辟一條全新的生命通道,在轉運的過程中就能開展相應的手術治療。

葛均波還向第一财經記者獨家透露了自己長期以來的一個設想,希望通過“超級急救車”來挽救更多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

急救系統超負荷

截至4月27日,上海本輪疫情已經累計死亡285例,死亡患者大部分死于原發基礎疾病,其中嚴重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危症和急症占了相當高的比例。

此外,在4月26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釋出會上也公布了一位33歲男性患者的死因,為突發心跳呼吸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診斷為心源性猝死。

對于這些現象,葛均波呼籲,應協同各方資源,充分發揮技術的力量,為更多心腦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求生的時間。

在疫情期間,急救系統超負荷運轉不暢成為最大的挑戰,直接表現在醫院的急診處于超負荷狀态,120急救系統無法滿足超負荷急救需求, 導緻急診患者就診等待時間延長。

葛均波認為,由于急救系統超負荷,導緻現在一些患者的轉診等待時間較長,一些急需搶救的高危患者因治療延遲而危及生命。

此外,盡管大部分三甲醫院在疫情期間已根據防控要求,采取對無核酸檢測報告患者設定獨立救治通道,提高防護級别等措施,但仍存在院内感染風險,且院内感染會導緻進一步擴大封控範圍和場所消殺,造成人員和設施減員,而醫院在短期内要配備和擴大相應的獨立急救單元和設施等,仍有不小難度。

針對上述情況,葛均波提出,能否探索一種與急救系統聯網的移動急救手術室,并與5G網際網路等技術相結合,打通資訊流,通過這種類似于“移動方艙”的“超級急救車”,建立起一套支援急診患者的移動救治解決方案。

葛均波向第一财經記者介紹,近幾年來,在上海市衛健委和申康中心的支援下,上海各家三級醫院均已建立“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對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卒中患者及時進行介入治療開通閉塞血管,極大提高了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上海市急救中心也已與各家“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協同,借助網際網路+5G數字技術,通過統一排程、 快速轉運、遠端傳輸、資訊共享,在各家醫院設立接收終端,搭建急救資訊一體化雲平台。

“超級急救車”項目

基于上述急救系統平台的基礎,針對疫情下胸痛、卒中等急危重症患者所需,西門子醫療本月推出了一種符合葛均波所設想的“超級急救車”方案。這款被命名為“遠征”的5G移動急危重症介入救治單元,可實作與其他醫療機構設施的無縫銜接,車内配備血管造影系統(DSA)、紫外線消毒系統以及負壓系統等裝置設施,可保障疫情下對急危重症患者的全介入學科需求。

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臨床治療系統副總裁浦峥嵘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就診流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以前120是直接對接急診胸痛中心的,但疫情下,一方面急救車難叫,另一方面到醫院還要做核酸,這會耽誤患者的搶救時間。”

獨家|破局疫情下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 葛均波設想“超級急救車”

據介紹,“遠征”移動危重症救治單元可對接醫院發熱門診/急診科;方艙醫院及定點醫院高危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封閉社群内需120急救患者等。由于救治單元内配備了完善了心腦血管手術設施,是以相當于一個”移動導管室“,可以直接在車内就進行PCI介入手術等,既減少疫情傳播風險,也節省轉運時間。

此外,每個救治單元還配備随車醫療組,由具備獨立處理心腦血管急危重症的能力以及豐富的感染控制經驗的醫生等組成,負責支援閉環内以及其他防控區域内急性心腦血管患者的現場介入治療。

同時,借助5G遠端醫療等網際網路數字技術手段,通過上海市急救一體化雲平台,各個救治單元可将資訊傳輸至指揮部,由專家對手術提供遠端指導支援,實作急危重症患者的多學科協同救治。

獨家|破局疫情下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 葛均波設想“超級急救車”

第一财經記者了解到,目前西門子醫療正在與中山醫院、上海市急救中心等機構密切溝通,希望能夠盡快将該項目落地實施。

“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車輛需要專門定制,并接入整個上海的急救體系,還要多方關聯,依托區域胸痛中心負責醫生随車排班,120急救負責協調車載急救單元開赴現場急救。”浦峥嵘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

他表示,理想情況下配置3-5台這樣的車載移動救治單元,基本能夠覆寫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腦血管危重症救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