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年必有聖人出:周滅了商,商湯竟然傳道給周文王?

作者:聽光中文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名篇《原道》中說: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傳焉。”

話說得非常順溜:道統道脈一代代薪火相傳;傳到孟子就斷了。

而且,時間上都是出聖人的節點。也就是孟子說的著名論斷:“500年必有聖人出”,即聖人之間一般相隔500年左右。

但其實,若再仔細推敲,就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些聖人之間的傳承是如何實作的?

不僅時間相隔有500年之久,而且後世的聖王繼承了前朝的聖王,卻推翻了前朝!

韓文公作為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原道》中的這段話都是什麼邏輯?

500年必有聖人出:周滅了商,商湯竟然傳道給周文王?

具體來看,有三個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第一個問題:

人們都清楚,堯傳舜,舜傳禹,且堯舜禹是同一時代。

但為什麼是夏禹傳商湯?

二者并非同一時代,而且是商湯最終滅了夏!

同樣,為什麼是商湯傳道于周文王周武王?

他們也并非同一時代,而且是周最終滅了商!

500年必有聖人出:周滅了商,商湯竟然傳道給周文王?

第二個問題:

堯傳舜,舜傳禹,以至商湯傳道于文、武,都是聖王之間的傳承。

傳到了孔子,就變了——

文、武、周公為什麼傳給了臣民階層的孔子?

而且隻是魯國臣民階層的孔子?

第三個問題:

孔子傳道給孟子,孟子離世後,為什麼就傳不下去了?

在韓愈眼裡,荀子也算不上真正的傳人。

500年必有聖人出:周滅了商,商湯竟然傳道給周文王?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并不複雜。

一言以蔽之,文化的傳承不同于朝代的更替。

天道有着自身的運作規律。道脈的傳承也有着自己的規律。所謂“聖人傳至道”。

韓文公站位很高,他是站在道統的高度,而不是站在一般的曆史角度。

商湯效法夏禹,跟商滅夏,是兩回事。

周文王武王效法商湯,跟周滅商,也是兩回事。

這不是朝代的更替,而是文化的傳承,是道統的傳承。

後朝的聖王繼承了前朝的開創聖王,是後朝繼承了前代的最優秀文化遺産,而不是文化糟粕。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近似于“文化複興”的意思。

文化複興不是簡單或全然的複制——

兩個意思:文化複興往往有自身的時代特點和創新;

文化複興未必能真正超越前人。

比如,商湯效法夏禹,但很難超越大禹;

比如孔子倡導周禮,但眼看着禮樂崩壞。

500年必有聖人出:周滅了商,商湯竟然傳道給周文王?

至于韓文公所說,道統到了孟子就“不得其傳”了,這其實是正常的一個狀态,道統的傳承,可謂或斷或續,可謂“明道若昧”。

至于道統由聖王轉到孔子,由廟堂轉到江湖,其實不足道哉,無論在廟堂,還是在江湖,都是自然而然的。

而且,孔子講的是王道,孔子本身也是“素王”。

也就是說,對于道脈或者道統而言——

無論廟堂還是江湖,都必然合乎王道;

無論廟堂還是江湖,都必然合乎人心。

500年必有聖人出:周滅了商,商湯竟然傳道給周文王?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光未央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