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年舞蹈家孟慶旸:領舞《隻此青綠》傳承傳統美學

4月24日,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在北京演出的最後一場結束後,有觀衆在台下熱情呼喊:“孟孟,生日快樂!”那一天,正好是《隻此青綠》領舞、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青年舞者孟慶旸的30歲生日。正在謝幕的她,淚水就在眼眶中打轉。都說三十而立,她在邁向30歲的這一年,收獲了掌聲與鮮花,也獲得了成長與蛻變。

青年舞蹈家孟慶旸:領舞《隻此青綠》傳承傳統美學

看孟慶旸的履曆,會覺得她一路很順利。小時候她熱愛舞蹈,9歲就跟家人說要來北京求學,後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屢獲“桃李杯”和北京舞蹈大賽獎項,畢業後考入了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後來多次上春晚。2021年,她接到了一個全新的劇目——《隻此青綠》。

這一次,孟慶旸飾演的角色與以往都不一樣,劇中的“青綠”根本不是一個人物,甚至不是一個實物,而是一個從青綠山水中凝練出來的物化形象。在周莉亞、韓真兩位導演的悉心指導下,她嘗試去了解“青綠”身上的情感層次,去學習宋代美學的表達方式。《隻此青綠》中當然有很多技術性的難點,比如後來被廣大網友模仿和膜拜的“青綠腰”,雖然也要花精力訓練,但和塑造形象相比,技術性的問題對孟慶旸來說都不算難題。

青年舞蹈家孟慶旸:領舞《隻此青綠》傳承傳統美學

2021年8月,《隻此青綠》在北京首演,之後開啟了第一輪巡演之路。盡管此時“青綠”已經獲贊一片,但孟慶旸覺得,她還可以更深入融入這個角色。每場演出開始前,孟慶旸化好妝,都把自己關在化妝間裡,讓自己的心沉下來,安靜坐一會。突然有一天,她在無比安靜的環境中找到了感覺, 一下進入了“青綠”的狀态,那是既帶着《千裡江山圖》畫魂的超脫,又帶着人的情感的微妙狀态,“這個角色跟觀衆之間要有疏離感,當她在台上的時候,不需要關注台下有多少觀衆,今天的觀衆熱不熱情,隻需要去享受‘青綠’就好。”孟慶旸說,那一瞬間她讀懂了青綠,讀懂了她為何孤寂千年,還擁有那份執着。

青年舞蹈家孟慶旸:領舞《隻此青綠》傳承傳統美學

今天回想起來,孟慶旸在那一刻能夠靈光乍現,背後有無數個夜以繼日的準備與積澱。從啟動排練開始,孟慶旸就開始去學習她此前并不了解的青綠山水,每次登台後,導演也會向她回報問題,“當我第二天站到台上,再去反複想昨天的問題,突然就明白了。”孟慶旸說,藝術就在于日積月累,“它就像杯子裡的水,裝到一定的程度,容器一下就變得滿了,人的情感也變得飽滿了。”

今年春節,《隻此青綠》登上了春晚舞台,通過直播信号傳遍大江南北,一夜爆紅。此時的孟慶旸反而十分淡定,“這個角色給我帶來的變化,讓我心境變得平和了很多,這可能就是傳統文化的力量。雖然每天工作可能很忙,但我看待事情會變得平和,可以說是步履矯健,充滿力量。”

青年舞蹈家孟慶旸:領舞《隻此青綠》傳承傳統美學

心境的改變,也改變了孟慶旸對舞蹈藝術的看法。在此之前,舞蹈是她的職業,也是愛好,她對舞蹈的愛到了癡迷的程度,每天起早貪黑的練功自不必說,受傷了也盡力堅持。她不願意跟媒體說自己多努力,也從不主動說自己受過多少傷,“我覺得說這些沒有什麼意義,任何舞者身上都帶着傷病,這些東西是留給自己的,隻要你站在舞台上,絕對要用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正是帶着這種執着,她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

随着《青綠》的爆紅,孟慶旸看到了很多觀衆因為她,因為這部劇喜歡上了青綠山水,喜歡上了宋代美學。沉醉于傳統文化,她的心境也變了。“在以前,舞蹈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現在我承載的意義不一樣了,我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以後無論我做做什麼事,都要從我做起,把力量傳播給大家。”

三十而立,孟慶旸在這一年更加堅定地立在了舞台之上。

【人物小傳】

孟慶旸,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2009年,憑借個人舞蹈《蘭陵王入陣曲》獲得第9屆“桃李杯”舞蹈大賽金獎。2012年,進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工作,2015年後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