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是禍亂世界的“伏地魔”

作者:光明網

【特别關注·俄烏局勢學者談】

作者:鄭東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俄烏沖突是21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從戰火燃起到目前局勢陷入膠着狀态,美國是當之無愧的最大“功臣”。美國利用北約這個冷戰遺孽,抓住俄羅斯安全“痛點”,撺掇烏克蘭加入北約,挑戰俄安全底線,妄圖以低成本的代理人戰争,置俄于死地,實作其穩固全球霸權的野心。俄烏沖突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美國為一己私利不惜破壞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秩序的原形,折射出美國對霸權日落西山的焦慮和恐慌。美國目空一切的霸道行為,最終必将反噬自身。

霸權秩序的追求者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俄烏沖突是大變局的新變量,勢必引發國際關系緊張長期化,對未來國際政治秩序産生深刻影響。俄羅斯面臨的國際環境将發生巨變。美國将不會放棄遏俄“良機”,最大程度利用俄烏沖突持續給俄“放血”。西方國家一些政客露骨表示,這次一定要在經濟上徹底搞垮俄羅斯,在政治上徹底邊緣化俄羅斯。可以預見,即便俄烏沖突結束,美俄全面對抗也不會終結。利用俄烏沖突,美國成功将俄羅斯樹立為美歐共同敵人,打掉歐洲對俄“幻想”,強化了對歐安全主導權。廣大亞非拉國家甚至美國的部分盟友,已看穿美挑動沖突而又讓他國火中取栗的真實意圖,不願成為美國棋子,其自主意願和能力将大大增強。《紐約時報》刊文指出,“全世界195個國家中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或加入制裁俄羅斯”,表明“世界大多數國家不跟西方站在一起”。這些國家數量多,人口占世界比重大,是國際公權力醞釀分化組合中不容忽視的“新中間地帶”力量。

美國以霸權秩序替代聯合國秩序的野心不死,企圖利用俄烏沖突打破既有國際權力結構和國際政治秩序,改變二戰後維持70多年的全球權力結構平衡,主導建構一個有利于本國的全球權力新體系和新秩序。今年4月26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使否決權後,聯大主席應在10個工作日内舉行大會辯論,所有聯合國成員都可以在會議上對該否決票進行審查和評論。有評論認為,這是美國為剝奪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權力而策劃的一次“政變”。二戰後形成的聯合國體系正出現前所未有的裂痕和動搖,暴露出美國壟斷聯合國安理會權力的狂妄野心,圖謀實作獨霸聯合國權力并對全球事務為所欲為,逼迫聯合國秩序服從于強權秩序。

逆全球化的操縱者

經濟全球化是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美國曾經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二戰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全球市場、原材料、勞動力需求旺盛,加速推動全球化程序,積極參與建構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大力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客觀上推動了全球生産要素的合理流動,全球化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受益。但美國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以跨國公司為主要載體的資本集團賺得盆滿缽滿,巨額利潤讓美國公司和富豪長期占據世界企業500強和福布斯富豪榜前列。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全球化的劇本卻在發生變化。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認為美國的全球經濟地位下降和巨額貿易赤字的産生,是全球化惹的禍。兩屆政府都在經貿關系中摻雜政治、安全等非市場因素。美國從全球化的推動者逐漸異化為全球化的阻礙者,對以往奉為圭臬的自由市場視為草芥,将貿易和金融“工具化”“武器化”,對市場規律全然不顧,貿易保護主義勢盛,人為制造貿易壁壘,破壞國際貿易規則,越來越背離全球化理念。相較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對經濟政策的政治操弄有過之而無不及,刻意突出“民主”和“威權”叙事,混淆視聽,打造“半導體聯盟”“民主國家科技聯盟”等排外小圈子,割裂全球市場,着力打造兩個平行市場。

在俄烏沖突中,美将俄羅斯銀行踢出SWIFT系統、當機外匯存底、沒收俄海外資産等行徑,将美元“武器化”,以國家安全邏輯壓制全球化賴以維系的資本邏輯,導緻世界各國對外匯存底的信心和美元信譽雙降。全球化或許将蛻變為區域化、集團化,用政治認同和政治集團來劃分經濟分工,經濟活動的政治屬性将越來越強。在國際力量格局東升西降大趨勢下,美國企圖重塑國際經濟秩序,即破壞一個本國主導但已不符合本國利益的秩序,建立一個本國主導且符合本國利益的新秩序。但這個過程以動搖美元霸權根基、破壞國際規則為代價,實際是損耗了美經濟地位。

全球安全的破壞者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但各國面臨的安全威脅日益複雜,戰争威脅始終揮之不去。大國在維護全球和平安全上具有特殊重要責任,若胸懷世界、感念蒼生,天下安、四海平則指日可待,功莫大焉;若自私自利、以己度人,天下亂、戰火起則永無甯日,贻害無窮。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本應是全球和平安全的建設性力量,但外行霸道,動辄以武示強,反而成為全球安全的破壞者。從阿富汗戰争到伊拉克戰争,再到目前的俄烏沖突,美或者直接沖鋒上陣,或者做幕後推手,絲毫沒有展現出大國應有的樣子。

不可否認,每個國家都有安全利益和捍衛本國安全利益的權力。但國際社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損害别國安全基礎之上,一部分國家安全不能建立在損害另一部分國家安全基礎上。否則,最終會釀成戰争沖突的惡果。細察此次俄烏沖突根源,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一輪又一輪東擴難辭其咎,可以說俄烏沖突是北約步步緊逼與俄退無可退之間碰撞的一次總爆發。一旦美國将“烏克蘭模式”在全球複制,打造所謂“亞洲北約”甚至“全球北約”,随意損害别國安全利益,則必将向全球擴散安全威脅和恐慌,倒逼世界中小國家選邊站隊,世界各國恐将優先事項從發展轉向安全,安全赤字将進一步惡化。正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傑弗裡·薩克斯所言,美國現在的做法可能讓世界被迫分裂為“親北約”和“反北約”陣營,這将破壞整個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穩定。

冷戰結束已30年,美國一些人逆時代潮流而動,身子已經進入21世紀,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時代,死守冷戰思維,熱衷于制造對手、拉幫結派,搞集團政治、陣營對抗,沉浸于意識形态偏見不能自拔。有些美國人抱着非敵即友、非黑即白的二進制對立思維,唯恐天下不亂,面對國際和地區沖突事件,不行勸和促談之舉,反做火上澆油之事,慫恿挑唆,大搞軍火外交,釀成今日歐洲大陸重燃戰火的苦果,嚴重破壞世界和平與穩定。多年來,世界上哪裡有戰争,哪裡就有美國的身影。即使美國沒有直接參戰,戰場上也不難找到美國的武器和裝備。美國的好戰思維和本性加劇地緣政治對抗,嚴重威脅國際安全,最終必然導緻激烈對抗,将世界搞得烏煙瘴氣、一團亂麻。

在國際社會面臨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挑戰下,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非但不向世界提供正能量性質的公共産品,反而沿用尋求單極化的世界權力結構、推行二進制對立的陣營對抗、打造單方面安全的軍事同盟、追求單一價值判斷的話語霸權等陳舊冷戰模式,成為世界和平的破壞者、全球發展的阻礙者、國際秩序的颠覆者。表面上看,這是在加強美國全球霸權,實際則是逆曆史和時代潮流而動的乖張之舉,隻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加速自身霸權的隕落。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05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