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不建議奶奶帶娃?”複旦女教師一席話,無數寶媽直言:太難了

作者 | 探長(共1677字,閱讀約4分鐘)

“你會追着孩子喂飯嗎?”

這一個小小的問題,對于每位家長來說都是不一樣的。

年輕的寶媽大多認為,孩子2歲就能夠自己吃飯了,即便吃的到處是飯粒,但也要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

老一輩的父母們往往會覺得,給孩子喂飯很正常,讓孩子多吃幾口能長身體,而且孩子長大了就不會讓喂飯了。

晚輩長輩在育兒問題上總是産生分歧,于是就出現了一個新的論讨點,“到底是媽媽帶娃好還是奶奶帶娃好呢?”

“為啥不建議奶奶帶娃?”複旦女教授一席話,讓無數寶媽直言:太難了!

一位複旦女教授曾坦言,自己是育兒專家,而且在自己的事業領域也小有成就,有自己的育兒理念,并且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但是,自己已經上國小的兒子,卻被外婆一直喂着飯。這個行為在她的育兒理念當中可是一大“禁忌”。

當兒子吃飽準備放下筷子的時候,外婆一定會親自主動的再給孩子喂幾口,讓孩子再多吃一點,不管吃幾口,喂飯這個流程不能少。

在外婆眼裡,可能給孩子喂飯沒什麼,讓孩子多吃一點對身體好,但漸漸的,這個喂飯的行為卻改變了孩子的很多習慣。

看到了孩子從之前的獨立到之後出現的種種不良習慣,女教授建議:孩子不要讓老人帶。

看到這個建議,無數寶媽們沉默了,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我太難了!不讓老人幫忙帶,那誰來帶?我可沒有資本當全職媽媽,老公一個人的工資根本不夠一家人的生活開銷。”

“我婆婆太慣孩子了,連我兒子上廁所都得讓奶奶陪着,這就太過分了!我可不能讓孩子長廢了,是以選擇了做全職媽媽。和工資比起來,孩子的健康成長更重要。”

“老大是我婆婆帶的,一年級的時候近視200度,原因是天天玩手機;蛀牙補了5顆,原因是一天吃糖不控制量。老二我堅持自己帶,現在性格活潑,發育的很健康。”

“又不是所有老人都這麼慣孩子,我媽就對孩子很嚴厲,原則性問題不能依着孩子。我覺得還是得分情況,也有不少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很獨立很有素質的。”

★孩子由誰帶,不是重點

家裡有條件的、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那麼女性當全職媽媽,自己教育孩子當然是最佳選擇。

但是很多家庭,夫妻都需要上班工作,朝九晚五,于是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老人的肩膀上。難道老人帶娃,孩子的教育就會受到影響嗎?

●不管誰帶孩子,教育的那個角色,一定最好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老人可以幫幫忙,這是孩子身體發育的基本條件,但是孩子的教育工作才是重點,爸爸媽媽要主動承擔這份責任。隻有三觀正,品行端,孩子的未來才能更加順利。

★與長輩統一教育觀念

很多年輕的父母認為,讓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自己便不敢再要求老人或者提出意見。雖然這是心疼老人的表現,但有一點卻是容易忽略的,那就是:

“到底什麼行為是真的愛孩子?”

老人愛孩子可以了解,但有些愛過了頭,反而是會害了孩子。

比如孩子想要什麼買什麼、吃零食沒有量、追着孩子喂飯、孩子一哭就妥協等等行為,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

是以,當老人在教育孩子時或者是日常行為有溺愛孩子的表現,這時父母就要與老人合理溝通了。

如果沒有達成一緻意見,那麼當孩子不在場時,父母與長輩就要表明自己的原則與理念,讓老人完全了解。

當然,老人是過來人,大多數老人的建議也有一定的道理,那麼晚輩就應該虛心接受,隻有雙方達成統一,減少争吵,才有利于後期的教育。

當孩子知道在家裡,哪些事情應該聽父母的,有一個“說的算”的人物,那麼也能夠避免孩子出現左右為難或者不聽父母的話,有爺爺奶奶保護的局面。

“不建議奶奶帶娃”的初衷,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但相信很多家庭很難做到。

是以,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做全職媽媽,那麼在下班回家之後,就要多和孩子溝通,觀察孩子的一些表現。有不足的地方,不僅要盡早督促孩子改正,還要及時跟長輩交換意見,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共同努力。

辣媽語錄:

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與長輩相處,互相了解最重要。

隔代往往會有代溝,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年輕的父母并不需要是以而焦慮或者生氣。

彼此都是為了孩子好,我們要做的就是,多溝通多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寬容,相信教育工作會進行的越來越輕松的。

家長們,你認為老人帶娃存在哪些利弊呢?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