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情緒障礙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杭州複旦陳虹主任聯合張金華心理治療師正在給家長線上遠端會診,并給予家長科學的治療建議。

孩子情緒障礙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事情還要從2021年說起,12歲的小薛正在上國小六年級,經醫生檢查患有情緒障礙的多動症,有網瘾,不願意上學。後來在我院住院治療後情緒好轉了很多,小薛也順利畢業,進入國中學段了。雖然小薛的情緒障礙有所緩解,但是在注意力這方面還是有待引導和治療。

小薛進入國中了,學習這方面家長比較關注,想着是否能幫助小薛提升學習的注意力,是否能提升學習成績呢?這次遠端會診家長目标很明确,針對孩子注意力這塊,希望獲得良好的解決方法,但強調不太想使用藥物治療。

我院已經開通線上會診模式,在家也能看醫生。

孩子情緒障礙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孩子情緒障礙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兒童常見的情緒障礙有哪些?

兒童情緒障礙是發生在兒童少年時期的以焦慮、抑郁、恐懼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疾病,在兒童的精神心理問題中發生率較高,女孩明顯高于男孩。常見的類型有焦慮症、恐怖症、學校恐怖症、強迫症、抑郁症和癔症。

兒童在心理發育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自身的素質、家庭環境、幼稚園和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兒童大腦發育尚不成熟,心理狀态很不穩定,很容易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遺傳的易感素質在不良的環境因素作用下,往往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

焦慮是兒童情緒障礙的主要表現之一。小年齡的兒童常見的是過分擔心與最親近的或是所依戀的人分離,亦稱分離性焦慮,如與父母分開時就大哭大鬧,不吃不睡,還可以出現惡心、腹痛等軀體症狀,或是不現實地擔心親人發生意外等:年齡大的孩子可以出現社交性焦慮,與人交往時緊張不安。

孩子情緒障礙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恐懼情緒也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情緒問題,曾有研究90%的兒童在發育的某一階段有過一時性的恐懼反應,一般而言這是正常的現象,不會對生活和學習帶來影響,随年齡增長即自行消失,如怕黑暗,怕雷聲,怕某種動物等。但如果兒童所表現出的恐懼大大超過了實際的危害程度,或者實際上根本沒有危險性卻表現十分恐懼,而且這種恐懼的情緒持續相當的時間,由此産生回避、退縮行為,對正常的生活,學習,社交帶來嚴重影響,勸慰無效,那麼兒童的這種恐懼現象就達到了病态程度,應被考慮為恐怖症進行治療,如怕上學并目拒絕去學校,怕見人而不願外出等。

兒童抑郁較多是因受到心理刺激引起的,如與父母分離、家庭不和、受懲罰、考試不好等,從嬰幼兒到青少年均可出現,8歲以後兒童多見。不同時期兒童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表現為:情緒低落,哭鬧,好發脾氣,興趣減退,自我評價低,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有自殘、自殺行為等等。

總之,發現兒童有情緒異常,就要引起重視,及時找心理醫生。

有的家長由于工作或生活不逐如,常遷怒于“不聽話”的孩子習慣打罵并施使早期教育蒙上“陰影”。為此美國現代心理學家指出家教是一門藝術孩子是否聽話,取決于家長是否教導有方過多采取打罵來脅迫孩子“就範”“聽話”,必将事與願違。

孩子情緒障礙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愛是前提

在凝聚力很強的家庭内,愛是溝通思想感情的橋梁。

心平氣和

大人一激動便可以講出一些随後自己也追悔的話。如果有怒氣先壓一壓待情緒穩定後再說,我們對成年人并不輕易發火,這個态度同樣适宜對待自己的孩子。

話不宜多

唠叨不休往往導緻子女充耳不聞,這種說教經常用“當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作開場白,繼之以“将來你就會明自的”之類的詞句由于孩子生長在現實環境中家長教育最好用流行的語言因勢利導就事論事。

尊重孩子

要給予子女在讨論日常家務時的發言權。有事跟孩子商量商量事情總好辦些。同時也借此讓他意識到其在家庭中的地位與身份。

耐心傾聽

孩子有話讓他說完,别随意打斷話頭,等他講完後不妨把他的主要意思複述一遍,弄清究竟,然後提出建議。如果孩子丢掉了心愛之物即使那東西對大人微不足道,家長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滿足孩子稚樸的童心。

掌握時機

孩子有話讓他說完,别随意打斷話頭,等他講完後不妨把他的主要意思複述一遍,弄清究竟,然後提出建議。如果孩子丢掉了心愛之物即使那東西對大人微不足道,家長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滿足孩子稚樸的童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