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作者:上觀新聞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我先上”“我能行”“堅決完成使命”……這些天,區委辦公室黨員幹部黃金德、鄭文禹、毛娉婷、傅維中、李靜怡聞令而動、主動請戰,投入到社群抗疫行動中。一句句熱血承諾躍然螢幕、一個個忙碌身影奔波在防控現場,有人化身“搬運工”,有人做起了“跑腿小哥”,有人當起了“話務員”,從機關到社群一線,他們為全面打赢“大上海保衛戰”傾盡全力。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舊疾複發,仍堅守“疫”線

黃金德和鄭文禹進駐的是,外灘街道北京居民區。居住密度較高、衛生條件簡陋、房屋錯綜複雜,因為前期感染人數較多,每天都有從方艙及隔離點回來的居民。二人到崗後迅速進入狀态,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快速準确、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我來!”早在報到當日,社群需要将3000餘套抗原試劑盡快搬運至指定地點,黃金德不顧腰椎間盤突出舊疾的複發,搶着先搬。随後他又加入配送隊伍,選擇了與居委辦公駐地距離最遠的小區,來回數次取發物資。挨家挨戶配送的過程中,還需要将試劑數量精确到個位數,他不懼繁瑣将每管試劑、每張試紙、每個棉簽、每個回收袋都分門别類點數清楚,同時細心地将每戶物資數量寫在外包裝上。穿着防護服、戴着面罩的他,盡管抄寫困難,仍堅持一筆一畫字迹清晰,共計完成了一千餘位居民的配送任務,他的耐心細緻得到了居民和其他志願者的一緻贊許。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同樣是報到當晚,鄭文禹顧不上休整,就和另外一名志願者在短短三小時内搬運了1500餘箱物資,當他脫下隔離服後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他又不知疲倦地化身“快遞員”,配送了一千餘套抗原試劑。在社群的每一天,他就這樣奔波往返于居委駐地和一戶戶居民住戶之間,幾天後,他對居民區各個門棟的位置已經相當熟悉,能夠獨立帶領一組志願者挨家挨戶敲門,排摸核對實有住戶情況。

當一次次聽到居民感謝和慰問的話語時,他們深深感到,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一根“電話線”架起“連心橋”

一同進駐北京居民區的毛娉婷和李靜怡,負責在居委會辦公室接聽居民電話。憑借着女性特有的溫柔和細膩,她們盡己所能、将心比心,和居民解釋防疫政策、對接各類需求。每天清晨,從兩人踏入辦公室那刻起,電話鈴聲幾乎從不間斷,直到晚上十點,經常是前面一個問題還沒完全整理好,話筒剛放下,鈴聲又響起,這樣的循環往複已成為常态。幾個小時下來,會突然發現自己口幹舌燥,都顧不上喝一口水。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面對有些對政策不了解的居民,常常電話一接通就是一通情緒宣洩,隻有等對方心情舒暢一些了,她們再适時找準切入點,耐心解釋、細心安撫;有的訴求一時沒法解決的,她們就做好情緒和心理疏導,幫助尋找可以解決的其他辦法;有的訴求較為特殊但是合乎情理,她們就和相關負責人溝通,盡量幫助協調解決。遇到那些八九十歲的獨居老人打來電話,講話聽不清楚,心理壓力也大,她們就悉心開導老人,勸老人放松心情,不要過分焦慮。

她們通過一根電話線,連起了社群和居民之間的“連心橋”,用懇切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向大家傳遞着疫情逐漸向好、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

隔離點的每張笑臉,都是一種鼓勵

一周前,傅維中根據組織安排去往某隔離點工作。傅維中和來自團區委、發改委的兩名幹部組成的轉運對接組,被稱為整個隔離點的“中樞神經”,承擔着溝通、協調、管理、規範的重任。

他們每個人都有了“新身份”

區轉運辦釋出轉運資訊至人員抵達點位的一個多小時内,他們需要緊張、精準地了解人員情況、安排好房間、協調生活用品、共同與公安保安接引人員入住;隔離期滿,他們需要在一天時間内提供房間人員精準名單,協調醫務人員做核酸、消殺隊消殺、疾控采樣監測、保潔打掃清潔布置房間、向後方釋出房源資訊、再接收下一批人員。目前點位上每天都有人員轉入轉出,因為工作内容涉及進出人員和房源的實時統計,可以說容錯率為零。為確定統計資料準确有效,他經常深入隔離區域,逐個敲門詢問核對,清點房間和人員。在轉運接收或者送返隔離人員時,同樣也是秉承了工作中一貫的嚴謹細緻,逐一核對人員資訊,確定不漏一人,不錯一人。

每天清晨,當陽光照進隔離點的時候,傅維中的内心就充滿力量,“能有機會在這個特殊時期和大家一起并肩戰鬥,對我而言是一段難忘的經曆。”傅維中說,每當看到解除隔離人員的一張張笑臉,他就越發堅信,勝利就在前方。

記者 / 王月華

編輯 / 孫沖

圖檔 / 區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