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6歲首席科學家,突然離世

作者:21世紀商業評論
46歲首席科學家,突然離世

來源:官方微網誌

記者/ 方文宇 編輯/ 陳曉平

AI行業一顆明星憾然隕落。

6月14日,曠視科技釋出訃告,曠視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博士,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于當日淩晨離世。

“曠視失去了一位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探索和創新的領路人。”訃告稱。

在學界,孫劍一樣舉足輕重,他為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首任院長。學院官網首頁已經變為灰色,以示悼念。

46歲首席科學家,突然離世

英年早逝,業内痛悼。

對孫劍的突然離世,很多人無法接受,其兩名好友向《21CBR》記者表示,“太傷心了,無法表達”,而婉拒了采訪。

學年少成

孫劍為人工智能領域著名科學家。

公開履曆顯示,孫劍博士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1976年生人,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完成大學、碩士和博士學習,獲得電子工程(模式識别與智能控制)博士學位。

2003年,孫劍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擔任首席研究員等多個職務,後加盟曠視。

孫劍成名非常早,2010 年即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其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攝影學。

2002年以來,他先後在頂尖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 餘篇,并于 2009 年和 2016年,兩奪 CVPR(IEEE國際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别會議)最佳論文獎項。

CVPR為計算機視覺三大頂級學術會議之一,他也多次擔任CVPR領域的主席。

2017年,孫劍帶領的曠視團隊,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另一頂級會議ICCV上,擊敗谷歌、微軟、Facebook等巨頭,獲得了COCO(常見物體圖像識别)競賽單項冠軍,曠視也成為首個在COCO中奪冠的中國企業。

2017-2019年,曠視團隊獲得MS COCO物體檢測世界比賽三連冠。

曠視的官方材料稱,孫劍參與發明的ResNet(雲端深度學習算法、深度殘差網絡),是世界上第一個上百層的深度神經網絡,“開創了深度學習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46歲首席科學家,突然離世

根據谷歌學術搜尋(Google Scholar)資料,截至2021年6月21日,孫劍博士的論文已被引用204000餘次(H-index 111)。

因其卓越的學術地位,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孫劍成為首任院長。

由一家創新企業的現任高管,擔任一所名校的院長,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創業高管

2016年7月,孫劍加入曠視科技,任首席科學家。

他是曠視創始人印奇在MSRA的導師,後者視其為科研的啟蒙老師。

“孫劍博士的加入,無疑使我們在深度學習的基礎性研究上獲得強力而持續的科研實力和戰略優勢。”印奇在2016年的内部信上如是說。

作為曠視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全面負責曠視技術研發,上司了一支規模龐大的技術團隊。

截至2021年6月底,曠視研究院擁有超過300名AI算法研究人員,其工作負荷可想而知。

有報道稱,孫劍在去世前一天,還到公司正常上班,隻是沒有看出任何異樣。

他帶領曠視研究院研發了多項創新技術,如移動端高效卷積神經網絡ShuffleNet、開源深度學習架構曠視天元MegEngine、AI生産力平台Brain++等。

46歲首席科學家,突然離世

曠視科技完整的AIoT産品體系 來源:官網

這些技術構成了曠視多個核心服務的基礎。

比如,曠視科技多個部署在雲端的深度學習模型,即基于其參與的ResNet,目前已應用在雲端SaaS服務FaceID和Face++、城市AIoT作業系統“昆侖”等産品中。

曠視招股書顯示,孫劍是8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他在2019年短暫擔任過曠視董事,隻擔任半年左右,即重新專注在科技領域。

在他和同僚的努力下,曠視在曆次計算機視覺領域的世界頂級賽事中,累計赢得至少42項世界冠軍或最高榮譽,且成為“全球少數擁有自主研發深度學習架構的公司之一”。

謙和專注

孫劍是肩負耀眼榮光的技術專家,更多人用“謙和、專注”來形容他。

一位業内人士告訴《21CBR》記者,其于2019年前往南韓參加ICCV時,與孫劍博士結緣,“孫老師堅持做簡潔而本職的工作,對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有着巨大的推動,是我輩楷模。”

謙和、喜歡鼓勵年輕人,是孫劍留給他人的印象。

Facebook AI Research(FAIR)科學家何恺明,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期間,就是在孫劍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ResNet研究,榮獲2016年CVPR最佳論文。

46歲首席科學家,突然離世

曠視科技的價值觀是“追求、極緻、簡單、可靠”,孫劍參與塑造了這種文化。

“‘追求、極緻’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我們要做到最好,另一個是要付出最大努力,把所有的潛力都發揮出來。”現實中,他也始終如一堅持其所說的。

他本人這樣評述其效力的公司,“除了擁有充沛的計算資源,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鼓勵不斷高速創新的環境和追求極緻的文化。”

據自媒體“降噪NoNoise”報道,加入曠視後,孫劍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浏覽有意思的新論文,然後共享給年輕人。

他習慣每周要跟各個小組進行深入研究,分享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每天都會問自己,我應該做什麼事情,讓大家都有清晰的目标,讓大家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去做這些事情。”

在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官網,孫劍行程的資訊有限,可見他本人參與夏令營和進行報告的報道。

學院設有“西安交通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以及“曠視獎學金”,其應該出力不少。

對于剛剛重新開機IPO的曠視而言,孫劍的離去令人痛心。印奇在社交媒體表達哀思,“孫劍,一路走好!未竟的事業一定會完成的。”

曠視研究院的牆上,現在仍挂着孫劍奠定的研究使命:持續創新拓展認知邊界,非凡科技成就産品價值。

軀殼雖隳,意志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