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作者:曆來現實

1940年,19歲的張愛玲在《天才夢》中寫下了那句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那會兒還在上學的她無論如何也沒想到,43年後,已經晚年的她,竟然會被這生命的虱子吞噬,一直持續了11年之久,直到她去世。

——前言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1955年,35歲的張愛玲隻身前往美國,離開了生她養她還帶給她名譽的祖國。

并非她不愛國,而是對政治天生不敏感的她,面對着國内大環境的改變,很有些躊躇和彷徨。

舉個小例子,當時一群文藝工作者開會,别人都穿的中山裝,剪得整齊劃一的短發,隻有她一身旗袍還燙了頭發,坐在那裡顯得格格不入,一群人目光圍過來,看得她渾身不自在。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她本就是資産階級家庭出身,吃穿講究,又拿着不菲的稿費,難免樣樣挑剔。但對她來說僅僅是适當享受生活的合理舉動,對于當時以工農大衆為主人翁的時代,她卻成了“罪人”。

有一回,她去西湖吃螃蟹面,雖然味道還可以,但面在湯裡泡得久了,有些發脹,她覺得口感實在難以下咽,便隻吃了澆頭,喝了些湯。

結果很快就有人說她浪費糧食,鬧得張愛玲很長一段時間都憂心忡忡,後來多次說:“得趕緊走,得趕緊走,在這兒活不成的。”

聰明、生性敏感的張愛玲,早就察覺到自己和新時代的格格不入。也多虧她走得早,不然像老舍、巴金、沈從文這樣的文人都曾被錯打受辱,何況她一個被人批評“整日寫舊時代陰私,滿紙紙醉金迷荒唐氣”的女作家。

1952年,張愛玲先是從上海來到了香港,三年後,香港的紛亂也讓她心生惶恐,最終來到了美國。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初來美國時,張愛玲眼裡是放着光的。這個号稱自由與民主的國度,還不知會給她帶來什麼,但光是這氣息就已經讓她期盼了,她摩拳擦掌,想要在美國打出一片天地。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似乎超出了她的預料。她精心準備的英文版《秧歌》,本想在美國一展拳腳,卻并未受到想要的結果。

雖然業内人士對這本書的評價并不錯,但銷量卻一直沒能達到張愛玲的預期。

作為一個早早就稱“出名要趁早”,也确實在20多歲就紅極一時的她來說,稿費無疑是維持她生活的主要來源。尤其在這異國他鄉,作品能否得到美國人的認可,這對她顯得尤為重要。

但張愛玲或許忽略了一點,中美文化有着顯而易見的差異,她作品中深受中國人喜愛的那些“舊時代的呻吟”,美國人不懂,也欣賞不來。

苦悶困頓的張愛玲,在不久就遇到了同樣落魄的作家賴雅。

那一年,張愛玲36歲,賴雅則已經65歲,兩人相差近30年。

然而這在世人看起來不太可能的緣分,硬是生生把兩人牽到了一起。人們都說賴雅配不上張愛玲,一直到如今,還有無數張粉是以心碎。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但張愛玲不管。或許是從小缺失父愛的童年經曆讓她不自覺地喜歡相對成熟的人,也或許是經曆了胡蘭成的背叛,獨在異國他鄉的她,她對感情的要求也不過是心意相通、相濡以沫。

總之她和賴雅結了婚,兩人一起住在一棟紐約的小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日子倒也幸福美滿。

賴雅風趣幽默,是個樂天派,常常逗得張愛玲開懷大笑。他又有長者的仁慈,也願意在一些小事上照顧張愛玲,早上起床為她準備牛奶咖啡,給了張愛玲許多生活上的溫暖。

兩人又同為作家,不缺共同語言,張愛玲的作品在國内好評如潮,賴雅的劇作在美國也是廣受歡迎。這樣的兩個人,交流起來自然沒什麼障礙,有些時候還能心意相通。

但好景不長,就如同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故事一樣,不知什麼時候,好好的一段日子,突然就生了裂痕。

張愛玲此刻面臨的危機,不是别的,而是丈夫賴雅突然的中風。

疾病面前,原本安穩的生活一下子化為泡影,張愛玲面臨的,不止是生活上的被迫“自立”,更是來自于“錢”的狠狠打擊。

看病要花錢,吃飯要花錢,什麼都要花錢。這會兒的張愛玲,真真體會到了沒錢的辛酸。賴雅雖然是劇作家,但樂天的他從不為生活考慮,晚年也沒留下什麼存款,每個月隻有52美元的社會福利金。

這可苦了張愛玲。在這段婚姻裡,張愛玲付出的,遠比賴雅要多得多。

她既要照顧賴雅,又要賺錢養家,可謂是身心俱疲。

遠在香港的宋淇夫婦是張愛玲的好友,也是她的鐵杆支援者,張愛玲曾一度都是靠着宋淇夫婦的接濟才活下去的。

對此,張愛玲曾很是内疚,她“始終對于金錢來往影響友誼這一點懷着一種恐懼”,但宋淇卻讓她放寬心,他們永遠支援張愛玲,默默做她的後盾。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宋淇是香港電懋公司的制片主任,在宋淇的幫助下,張愛玲接到了許多劇本寫作的機會。而且,宋淇還說服公司給張愛玲預支最高标準的稿費。有一次,張愛玲因各種事務身心俱疲,有5年時間都沒交稿,張愛玲十分憂心,專門寫信給宋淇夫婦緻歉,對方反過來安慰她,讓她不必擔心。

患難見真情,張愛玲能得宋淇夫婦這樣的朋友,也算是幸運了。宋淇表示:隻要你還寫,我就一定為你争取出版的機會。

後世的粉絲也該感謝宋淇夫婦,他們的做法在客觀上刺激了張愛玲的創作,使得張愛玲留下的作品更多了。張愛玲的名聲進一步打響,也多虧了宋淇夫婦的賣力宣傳。

夫妻倆合作寫了《私語張愛玲》,還将張愛玲推薦給夏志清。夏志清就是《中國現代小說史》的作者,在中國現代和古典小說方面都頗有研究,國内文學專業的學子沒有不知道他的。他1948年赴美深造,之後就留在美國。當看了張愛玲的作品後“全身為之震驚,想不到中國文壇會出現這樣一個奇才”。

夏志清直接将張愛玲放進《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而且還對她推崇備至,給了許多的篇幅還寫她,足足占了43頁,連魯迅也不過才26頁。

當然,這一對比并非是說張愛玲的文學成就超過魯迅,但夏志清的這一做法直接将張愛玲的身份拉高了一個門檻,從此張愛玲的地位就不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寫些“鴛鴦蝴蝶派”的愛情傳奇,而是格局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在純文學殿堂中擁有了一席之地。

有了這些,張愛玲的經濟狀況終于有了改善。她原本想在美國掙下一席之地,卻沒想到,現實無情地打擊了她,當她嘔心泣血寫出的小說《粉淚》投給美國一家出版公司後,不僅遭到退稿,而且更令她難以接受的是,退稿信上竟将這本小說狠狠批評了一番,信上寫道:“小說所有人物都令人反感且肮髒(squalid)!”。

這給了張愛玲莫大的打擊,無論如何努力做出堅強的樣子,她畢竟隻是個小女子,又一向驕傲,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她一下子病倒了,瘦得形銷骨立。

若沒有宋淇夫妻的救助和夏志清的惜才幫忙,她可能在美國就生活不下去了。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我們都知道許多畫家都是死後成名,原因就在于有些前衛的思想内涵并不為當時的人們所接受和欣賞,而文學家也常常如此。張愛玲雖早已成名,但在不少人眼中,隻不過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小說罷了。

但夏志清一眼看出了張愛玲作品的真正價值所在,直接幫她奠定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從這一點來說,夏志清可真算是張愛玲的大貴人了。

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出版後,作家張系國專門寫了一篇文來抨擊這部小說,認為它沒有突出易先生的“漢奸性”,而且還把它定義為“歌頌漢奸的文學——即使是非常暖昧的歌頌——”。這在當時并非張系國一人這麼像,他算是代表了一批反對張愛玲的聲音。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張愛玲看到後非常生氣,便寫了一篇文來駁斥。夏志清也聽說了這件事,當時他正在台灣擔任一小說獎評選的評委,便主動為張愛玲說話,在評論獲獎作品的時候提到了這件事:

“最近張系國在他的《域外人專欄》裡,認為張愛玲在《色·戒》裡沒有強調汪朝重臣男主角的‘漢奸’性,表示十分遺憾。其時張寫的是一則永恒性的人間故事,發生在汪精衛時代的上海也可以,發生在袁世凱複辟時期的北京,阮大铖、侯方域時代的南京也可以,隻因張自己對僞政府時代的上海特别熟悉,就采用了這個背景——她無意寫人物個性忠奸立判的小說。”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無意寫人物個性忠奸立判”,看似輕飄飄的總結,但暗藏玄機,一下子就拔高了張愛玲的立意,道出了《色·戒》的價值所在,幫了張愛玲的大忙。對此,張愛玲很是感動。

1961年,在宋淇的安排下,張愛玲前往香港創作《紅樓夢》劇本,又回到了這片闊别6年的故地。

舊地重遊,心情複雜。遠在美國的丈夫賴雅又再度中風,張愛玲憔悴不堪。後來,她帶賴雅去了康橋養病,然而賴雅的身體已經是每況愈下了,醫生無力回天,半年之後,賴雅離開了。

張愛玲又回歸到了孤身一人的狀态。賴雅在時,她還有一些溫暖可以依靠,賴雅走了,她唯有自己環抱取暖。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她的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到了父親這一代,已經處處敗落。父親是典型的封建遺少,母親則是受過教育的新式女子,見丈夫一身惡習,性格又乖離暴虐,母親幾乎是直接采取了“放棄”的态度,直接去追求自己的人生,最後也毫不猶豫地和張愛玲的父親離了婚。

而夾雜在這一切中的張愛玲,從小就同時缺失了父愛和母愛。

一次,張愛玲被繼母誣陷,父親竟瘋狂打她,甚至把她關在屋裡好幾個月,生了痢疾也不給她買藥,任其自生自滅,那一次,張愛玲差點死掉。

而對于母親,張愛玲則是生疏的,疏離的。不像其他母子天生的親密,張愛玲和母親之間似乎總隔着一些東西,母親總是淡淡的,生下她仿佛是個累贅,張愛玲小小年紀便會體察冷暖,作品中那些蒼涼和灰暗,正是她自己心境的寫照。

遇到賴雅,她體會到了生命中缺失的那些關懷和溫暖,是以縱然許多人都不看好她這段婚姻,她依然和賴雅閃婚,并持續照顧病榻上的他,直到賴雅離去。

1967年,張愛玲來到了紐約雷德克裡芙女子學院,她在這裡做了駐校作家,這份工作讓她的收入也有了起色,能安心養活自己了。1969年,《半生緣》在台灣出版,得到的稿費也暫夠她支撐一段時間。

後來張愛玲又到了加州大學,但她在這裡過得并不如意,一向有些孤僻的她很難和别人打好關系,東西又不被上級滿意,兩年後她還是離開了。

張愛玲想要潛心創作,但是很快就生活不濟,甚至領了低保來過日子。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更火上澆油的是,蟲患也在此時侵襲了過來。

1984年,張愛玲搬家,為了省錢,她買了一隻二手冰箱,結果跳蚤就從冰箱底下繁殖,等發現時,已經鬧得滿屋子都是,連頭發上都長了跳蚤,鬧得張愛玲痛苦不堪,本就難以安下的心更是煩亂。

她幹脆剃了頭發,而且每天都必須洗頭,甚至穿上了塑膠衣服。

煩惱不已的張愛玲把這件事告訴了宋淇,向他訴苦,宋淇非常擔憂好友的病情,心急如焚的他想到了水晶,水晶是張愛玲的粉絲,也正在美國,且是張愛玲也信賴的一個人,于是便在給水晶的信中說了此事,希望他能一起想想辦法,給予張愛玲幫助。

卻沒想到這一下所托非人,水晶未經過宋淇和張愛玲的允許,便把這件事釋出在報紙上,起名“張愛玲病了”,用這麼一個聳人聽聞的标題來吸引眼球。

當宋淇看到報紙大吃一驚,他懷着萬分悔恨的心情,當即向張愛玲寫信道歉,為自己的過失深深自責。宋淇的妻子邝文美也寫信向張愛玲解釋這件事,說丈夫無意将此事透露給水晶實在是該罵,但也請求張愛玲不要是以不再理她們夫婦。

好在張愛玲感念于宋淇夫婦的恩德,早已拿他們當最親切的朋友,并未太過于在意,反而在回信中安慰邝文美。但跳蚤之事卻一直都未能徹底解決。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從1984年到1988年,這4年間,張愛玲為了躲避跳蚤,曾數次搬家。此時張愛玲已經64歲,本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但是她實在深受跳蚤騷擾,每每皮膚紅腫,苦不堪言,跳蚤怎麼都殺不完,身體也怎麼都好不起來。

後來許多人連同張愛玲身邊的好友也都認為,一開始确實有跳蚤存在,但到了後來,這很可能發展成為了張愛玲個人的心理障礙。

張愛玲給宋淇的信中這樣訴苦道:“早在1983年冬我就想住一兩天醫院, 徹底消毒。不收。現在要住院, 除非醫生介紹, 而醫生也疑心是a lace in my bonnet。前兩天我告訴他近來的發展, 更像是最典型的 sexual fantasy (性的妄想), 隻有心理醫生才有耐心聽病人 的這種呓語。送去的标本拿去化驗, 看是否 animal tissue(動物體内的組織)……”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a lace in my bonnet”意思是女士帽上的一條絲緞,也就是暗示着此事子虛烏有,張愛玲的病在醫學化驗中并沒有查到根據。

但張愛玲的手臂上卻實在是有跳蚤咬了一樣的紅腫。直到許久後,她遇到了一個好醫生,來自于1986年5月司馬新的介紹,醫生是Dr. X,他診斷張愛玲是皮膚敏感導緻的紅腫,雖然跳蚤已經沒了,但病情卻未得到控制。

在Dr. X的治療下,張愛玲很快痊愈,終于穩定下來,不再到處搬家了。

喜愛獨處的避世态度也是此前張愛玲的“跳蚤大患”不斷進行下去的原因所在,幾十年前,她就在《天才夢》中寫下:“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噬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人世間的種種不滿、雜亂、陰暗、殘缺……就像一隻隻小蚤子一樣,折磨着人的意志,讓精神陷入緊張、迷亂、焦慮、繁忙,甚而麻木。張愛玲對此感觸頗深,小小年紀的她就那般敏感,更何況閱盡滄桑之後呢?

當時還有一記者,号稱傾慕張愛玲的文采,竟變态到天天跟蹤張愛玲,甚至去翻她丢進垃圾桶的東西,并把這些記錄下來。

這記者叫戴文采,登門采訪張愛玲不成,竟直接在這兒住下來,租了張愛玲對面的房子,天天對她進行深度觀察。經過一段時間的跟蹤報道,寫成了一篇文章叫《我的鄰居張愛玲》:

“我在她回房之後,半個身子吊挂在藍漆黑蓋大垃圾桶上,用一長枝菩提枝子把張愛玲的紙袋子勾了出來,在許多滿懷狐疑的墨西哥木工之前。我與張愛玲在那天下午的巷裡,皆成了難得的圖畫。”戴文采就這樣跟蹤張愛玲,“側寫”出了她眼中的張愛玲。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其實張愛玲晚年重門深鎖,也不社交,戴文采幾乎一個月也就見她一兩次。但這已經足夠令張愛玲警惕和驚慌了,得知竟然有個記者跟蹤自己,還去細細地翻自己丢掉的垃圾,她頓覺住處不安全,趕緊搬家,跳蚤的侵害仿佛也更嚴重了。

她買了許多殺蟲藥,換了本就不多的家具,但與其說是在治療蟲患,不如說是在晚年治愈内心。童年的傷害在晚年孤身一人的她身上回來了,她心理的不安全感不斷加深,父親的暴虐,母親的淡漠,都讓她不得不靠自己過活,被迫豎起一身刺。

僅有的弟弟張子靜,雖然他總是表現得想要和她這個姐姐親近一些,但她總是看不上他,可憐他,同時又嫌棄他懦弱。終究到頭來,張愛玲還是孤身一人。

1955年9月,75歲的張愛玲結束了她坎坷的一生,她裹着浴袍跌倒在床上,離開了這個人世。在臨死之前,她立下4項遺囑:

1.死後馬上火葬,不能讓人看到遺體。

2.不舉行任何葬禮儀式。

3.骨灰撒向空曠無人處。

4.遺物留給宋淇先生。

然而,孤身一人的她,死後卻沒有被及時發現,直到一周後,房東才發現了張愛玲的遺體。或許她已預告到獨居的自己或許會死後第一時間無人發覺,這才寫下第一條遺囑,但終究是沒能實作。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張愛玲還留下32萬美元,合人民币270萬,這筆錢雖不少,但對于她來說也算不上多,可見張愛玲晚年生活還是比較節儉的。

許多人都以為張愛玲可能會把遺産留給弟弟張子靜,但其實對于張愛玲來說,這個弟弟雖與自己有着血緣關系,但着實生疏,甚至連朋友都算不上。

而宋淇給了她莫大的幫助,是知己,更是恩人,她将遺産贈予宋淇夫婦,其實是人之常情,并無什麼不合理的。

張愛玲寫了許多人的一生,上有高官下有百姓,但卻難有圓滿,正如她一直對人生的态度一樣,本就是殘缺的,不過是在不圓滿中找圓滿罷了。生于貴族卻一生坎坷,她也正如她筆下的人物一般飄零無依,但唯一不同的是,她是清醒的。

張愛玲晚年:剃發搬家180次躲避蟲患,死後270萬遺産全留給了别人

1955年9月30日,張愛玲的好友林式同,帶着張愛玲的骨灰登船,将骨灰撒向了大海,随江河飄蕩,實作了她第三條遺囑。

張愛玲跌宕的一生,如同她所希望的那樣,就在這清淨的大海中落幕了。

圓滿?還是不圓滿?斯人已逝,這些後話,也都隻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