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時代》進入新的故事高潮,從日本留學歸真到天津周恩來,擔任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社主編,并号召學生抵制賣國賊曹偉作為南開大學校長,決不能讓南開的榮耀被玷污。此後,周恩來成為五四運動天津學生的領袖,為後來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奠定了思想基礎。
這部戲劇貫穿了從1915年到1919年五四運動再到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的新文化運動,珍貴地展現了周恩來的形象,周恩來是一個年輕人,他還在學生時代,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前就已經萌芽了。曾四次飾演周恩來的年輕演員夏德君,在《覺醒時代》中,對這位偉大的首相有了新的認識。"每次我和周總理比賽,都會讓我感覺不一樣,因為他是如此傳奇,如此完美。這樣的人物越接近他,他就越欽佩他,就越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和成就。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夏德軍承認。

夏德君通過塑造周恩來在《覺醒時代》中的角色,再次有了新的認識。
少年周恩來"能識字"
《覺醒時代》是夏德君第五次飾演周恩來,但該劇對他來說頗為特别。該劇全景展示了1915年至1921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進步,恢複了中國共産黨成立的全過程,而現階段年輕的周恩來對大多數觀衆來說有點陌生。
在夏德君看來,相比周恩來總理以儒家、謙遜、禮貌的方式給普通人的印象,他年輕時正處于探索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時期,青春血淋漓,生機勃勃,很多人隻知道周飛翔,卻不明白他在南開學派, 運動成績也非常顯著,不僅隊長,參加了排球比賽,還在跳高比賽中獲得了第三名,是一個精力充沛、思維積極進取的校外學生。是以,《覺醒時代》雖然周恩來的戲劇表現不多,但夏德君還是希望嘗試向周恩來的年輕"能武"的另一面展示。
夏德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戲劇之一是,周恩來帶領覺悟會成員在《共産黨宣言》正式發表後組織示威請願而逮捕了他。在獄中,周恩來同志無所畏懼,帶領同學們做體操,為我們大家堅定地宣讀《共産黨宣言》。拍戲的時候,夏德君并不知道那個時代的體操應該做什麼。現場導演發現一位年輕的毛澤東做了一段健美操,現場教夏德君,然後教夏德君現場的演員和團體表演者。這是一段有趣的回憶,讓夏德君感受到周恩來和祖先的精神境界,"在這樣的環境下,周恩來總理也能把大家在獄中辛苦玩樂,繼續鍛煉,組織大家讀書學習。就是這樣一個精神飽滿的人,會寫出"危險不變應該嘗到勇氣,道德奮鬥敢于承擔責任"這樣的聲明。這種自豪感發自周恩來總理的骨子裡。"
周恩來的書充滿了憤怒的驕傲。
将曆史人物帶入現實生活,而不是符号
《覺醒時代》對夏德軍的特殊意義不僅在于周恩來角色的改變,還在于該劇的珍貴表達。《覺醒時代》的亮點在于,該劇不是簡單地列舉曆史事件,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年輕革命者的思想變遷來推動劇情的發展,展現了革命先鋒們如何在這樣一個動蕩混亂的時代,從黑暗中尋求光明的道路。
在夏德君看來,偉人也是普通人,是來自普通人的人,帶着正常人的喜怒哀樂,"隻要真實地表達人物的真實感受,而不是概念和符号的完成,我覺得一定會讓大家感到踏實。"
同時,《覺醒時代》對曆史事實的還原,同樣準确嚴謹。夏德君回憶說,大到現場的宅景,小到每個人扣子的風格、配飾的風格,以及人物習慣的台詞和詞彙,劇組一直很嚴謹,"觀衆會不知不覺地被我們拉回那個時代。"
該劇也是夏德君與張永新導演合作的第一次。在他看來,張永新導演對藝術一絲不苟,鏡頭中呈現的每一幀視聽語言,都應該表達自己的曆史觀和情感。例如,在拍攝一張照片後,門比他想象的多開三分之二或少三分之一,他會考慮是否再做一次。
但導演張永新給了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夏德君回憶說,現場戲劇導演經常幫助演員一起分析時代背景,解讀台詞背後的意義和情感。當真正的表演時,演員可以按照自己的了解來演戲,即使表演有偏頗,導演也更鼓勵的方式幫助演員更好的诠釋,"他不會壓制演員的戲,而是以另一種方式,比如:你這麼偉大,但可以更好。是以,演員将有更多的信心。"
周恩來在《覺醒時代》中的發揮并不多,但卻是批判性的。
2012年,電視劇《毛澤東》開始籌備,夏德君受邀參加試鏡。起初,他隻幫演員們設定了一部蔣介石戲,但台詞流暢,外表的完整性,但導演認為年輕的周恩來的背景。這是夏德君第一次扮演周恩來。
"壓力很大。夏德君承認自己對這個角色感到敬畏,"因為周總理在每個人心中都是如此偉大的人。從表演的角度來看,角色同樣輕松和困難。說起來容易,小周恩來的影視形象少了些,紀錄片呈現的大多是抗日戰争後周總理的故事,觀衆沒有參考,而是讓演員們有了更充分的創作空間。但這也讓夏德君隻能找到少年周恩來的照片,閱讀了大量周恩來的作品、傳記、書信、詩歌,以及周恩來的人評價,了解了青年周總理的出身、成長環境、經曆,并從中感覺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外表,"接近他的靈魂深處, 而不是簡單地模仿一些動作的行為那麼簡單。"
年輕的周恩來被賦予了沉重的任務。
随着戲的越來越多,周恩來的形象在夏德君心中的形象也更加親切,甚至在生活中,夏德君總會不經意間和周總理有類似的行為。夏德君和一個朋友吃飯後,一個朋友驚訝地開玩笑說:"你現在的表情,點了點頭,笑了,你怎麼這麼像周總理?"我們都覺得我們正在和周總理共進晚餐。"
而每一次創作,夏德君對周總理也會産生新的體驗和感受。夏德軍走近周恩來同志,就越明白為什麼周恩來同志會有這樣的成績、這樣的思想、這樣的行為。"當你扮演這樣一個偉大的曆史人物時,你會發現困難并不苦澀。在我以往的作品中,我經曆過周總理與中國共産黨談判的失敗,以為當我看到黎明時,我被國民黨壓垮了......但那又如何呢?星星之火有潛力成為原作,直到現在中國才實作了現代化,我們人生的苦難和低谷相比,完全是一根頭發。通過扮演這樣的角色,也會學會用一種更開放的心态樂觀,更辯證的看待問題,看待世界。夏德軍坦白了。
張鶴,新京報記者
編輯:顔娜 校對 李麗君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