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幕最典型的軍長:演“東進序曲”口中為何塞棉花拍攝

作者:一娛一樂一八卦

有人說,中國銀幕最典型的軍人形象,軍長是李炎,師長是陳戈,政委是田方,團長是郭振清,營長是馮喆,指導員是徐林格,連長是高保成,排長是梁音,班長是邢吉田。要說演我軍進階幹部的演員,我最服這老三位:陳戈、李炎、張平。

說起李炎老師,中老年觀衆對他肯定不陌生,他好像天生的就是演上司幹部的材料,相貌堂堂,高大英俊,很有進階幹部的氣質,他的确也很成功地塑造了各級幹部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稱道,在5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塑造的軍隊首長形象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備受贊譽。

李炎在早年是解放軍軍隊中的話劇演員,是以對于軍隊生活也比較熟悉,可以說他是扮演将軍的專業戶,代表作有《金鈴傳》、《江山多嬌》、《東進序曲》、《打擊侵略者》等,是新中國唯一專門飾演進階将領的表演藝術家。

1927年,李炎出生于河北保定蠡縣農村的一個貧苦家庭,1937年抗戰爆發後,李炎跟着學校的師生們到街上唱救亡歌曲,宣傳抗日。他聲音洪亮,在大合唱中擔任領唱。1943年,16歲的李炎經常幫助地下黨的同志做一些秘密工作,被特務跟蹤身份暴露後,他離開了家鄉,投奔八路軍。

銀幕最典型的軍長:演“東進序曲”口中為何塞棉花拍攝

李炎回家探望老娘

火線劇社的社長崔嵬老師一眼看中這個小夥子,李炎從100多名報考者中脫穎而出,終于踏上了藝術殿堂。

1952年,李炎作為副教導員,随志願軍奔赴北韓前線,挖坑道,築工事,參加戰鬥,經曆了血與火的考驗。

1950年他同劇團的歌唱演員白楓相愛并結婚,由于部隊整編,李炎進入到了沈陽軍區抗敵話劇團,留在了沈陽。而白楓被分到了歌劇團,并跟随隊伍進入到了北京。從此,白楓帶着兩個孩子生活在北京,而李炎則在沈陽,過着兩地分居的生活。

1958年大躍進時期,八一廠從全軍各大文工團抽調尖子演員,充實八一廠的演員陣容。李炎非常希望能回到北京和家人團聚,經過一番争取,終于如願以償,與田華、王心剛、王潤身、張良一起進入八一廠。

銀幕最典型的軍長:演“東進序曲”口中為何塞棉花拍攝

李炎白楓夫妻

1961年,八一廠将南京前線話劇團的獲獎劇目《東進序曲》改編成電影,導演華純大膽啟用李炎主演男主角新四軍政治部主任黃秉光。

當時正值物質緊缺的困難時期,此時的李炎也變得格外清瘦,兩腮也繃得緊緊的,為了讓角色顯得豐滿好看些,于是他把棉花塞入口中,鼓襯起兩腮。

李炎成功塑造了久經考驗、精明敏銳、正氣凜然的新四軍政治部主任黃秉光的形象,特别是他舌戰群頑的時刻,潇灑自若,松弛自然,其機智勇敢的高大形象巍然矗立在銀幕之上,觀衆感覺不到李炎是在演戲,而是覺得這就是戰場上活生生的部隊“首長”。。

影片上映後,李炎的表演得到了觀衆與專家的贊揚,一炮打響,從此戲約一部接着一部。

銀幕最典型的軍長:演“東進序曲”口中為何塞棉花拍攝

1963年,李炎在電影《奪印》中飾演何支書,他之前與當地的村支書生活了很長時間,将一位農村的基層幹部演繹得親切樸實、洋溢着濃濃的鄉土氣息。觀衆來信稱贊他:“您創造的何文進這個人物,真實感人,我們喜歡這樣的何支書。”

銀幕最典型的軍長:演“東進序曲”口中為何塞棉花拍攝

1964年,李炎在電影《打擊侵略者》中飾演志願軍軍長李國棟,為了真實塑造好志願軍軍長李國棟這個角色,曾經去過北韓前線慰問志願軍的李炎又專門深入部隊,跟着67軍軍長李水清将軍一起生活了長達一個多月時間,從内心到形體,從性格到氣質,完全達到了一個以假亂真的程度,成功塑造了與黃秉光完全不同的我軍進階指揮員的形象,影片上映後深受觀衆歡迎,大家都叫他“我們的李軍長!”

銀幕最典型的軍長:演“東進序曲”口中為何塞棉花拍攝

李炎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很有原則,在六七十年代特殊時期,他沒有趨炎附勢,而是冷靜地審時度勢,甚至還為此回絕了八一廠想讓他當劇團副團長的安排,他表示:一當上了,就可能鑽進了是非圈子裡了!而他隻想安安靜靜、認認真真的演戲。

特殊時期過去後,李炎重返銀幕,在《年青的一代》《峥嵘歲月》《殘雪》《最後的選擇》《還給大地》《敬禮,最後的教官》《特混艦隊在行動》等影片中深入塑造了各級首長、老幹部。

1997年初夏,李炎去延安拍電視劇《玫瑰依然紅》的時候,就已經發現身體出現問題,但他堅持拍完電視劇,才去醫院檢查,卻為時已晚,膽道癌奪去了他的生命,終年70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