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濱的一封信透露出的最重要資訊

作者:科技芯時空

紫光集團正式入列,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半導體科技航母群成型!

近日 ,備受業界關注的紫光集團司法重整案再度取得令人欣喜的進展。7月11日下午,紫光集團及下屬公司釋出公告稱,紫光集團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重整計劃》的約定,已完成了公司股權及新任董事、監事、總經理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兩家原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戰略投資人“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廣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團的100%股權,紫光集團股權順利完成交割,标志着司法重整執行階段的工作全面進入收官環節,紫光集團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7月13日,紫光集團董事長李濱發表《緻紫光集團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李濱分享了紫光集團重組的最新資訊,表面看他是分享了對紫光集團未來戰略發展的、架構改革的一些資訊,仔細研讀則是透露了智路建廣聯合體與紫光聯合體合體後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更具體的就是8個字: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在重組前,這僅僅是一個猜測,而現在,這已經是事實了,這也透露了管理層的決策高效!

李濱的一封信透露出的最重要資訊

因為據筆者看來,随着紫光聯合體正式加入智路建廣聯合體,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半導體科技航母群已經成型,這個集團覆寫半導體IP、EDA、IC設計、封測、軟體、伺服器、雲等重要産業環節,僅半導體器件就覆寫了功率器件、電源管理、射頻器件、手機處理器SoC、4G/5G基帶晶片、無線連接配接晶片、存儲器件、FPGA、安全晶片等幾乎目前最重要的國産晶片品類!而且很多是“卡脖子”的器件!

紫光聯合體和智能建廣聯合體通過資源整合和架構重整,産品競争力将大為提升,如果改用軍事術語 ,那就是:随着紫光戰鬥群的入列,原來的智路建廣戰鬥群規模進一步擴大,其打擊能力和作戰範圍更遠,堪稱是實力超級強大的“智路建廣紫光”聯合艦隊!

我粗略估計,這個聯合艦隊的市值輕松過萬億!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我已經對這個聯合艦隊做過預測,當時智路建廣聯合體和阿裡巴巴競争紫光集團的重組,我認為智路建廣聯合體比阿裡巴巴有更好投後管理和産業整合能力是以可以勝出。因為智路建廣聯合體不是單純的買買買模式,而是航母群模式---就是以智路建廣為雙旗艦,不斷整合産業上下遊資源,形成類似航母的空地海立體模式,這樣的資源制衡和模式更适合紫光集團的發展。從近幾年的收購來看,智路資本建廣資産經過數年的布局,已經從投資之王轉向實業航母!這個航母群幾年來布局半導體全産業鍊,投資總額逾千億,并将一批優質國際半導體資與本土相結合,有力推動了本土核心技術産業的崛起!

智路建廣重組紫光集團,有明顯1+1大于2的效果,兩大集團的很多業務可以形成互補。從智路建廣過往的收購經曆看,其收購的資産都有大幅度的增值,如其收購的安世半導體在收購前的每年營收增長2%,收購2年後,其營收增長50%!利潤增長70%,UTAC在收購前連續虧損,在智路建廣100%控股後,其營收從7億美元飙升到15億美元!ASM在收購後,營收從全球第四上升到全球第二!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紫光集團旗下已經有新華三、紫光國微、紫光同創、紫光展銳、長江存儲等一大批優質半導體資産,這些優質資産可以融入到智路建廣産業航母群之中,形成更強的戰鬥力。

例如,僅僅從晶片與封裝而言,智路建廣收購了日月光以及UTAC的等封裝企業後 ,可以利先進的封裝技術,把紫光展銳的通信晶片、紫光通同創的FPGA、長江存儲的存儲晶片和已有的功率晶片、汽車晶片實作更多SIP級别封裝,形成更有競争力的專用模組,這樣通過整合資源,形成更強的競争優勢,對紫光集團而言不啻于鳳凰涅槃!是以,我認為這是智路建廣聯合體重組紫光集團的最大亮點。

實際上,在李濱給紫光集團全體員工的信中也暗示了這樣的布局:

在企業發展模式上,紫光集團有着很好的行業布局,各個實體企業也都有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但為什麼沒有發揮出來優勢反而走向破産重整?除了資金方面的錯配以外,我們認為還缺少兩個東西:一是産業協同,集團内的企業都是各自為戰,沒有資源共享、協同管理,沒有發揮出合力;二是産業鍊建設,集團下屬企業衆多、體系龐大,卻沒有進行完整的産業鍊布局,部分關鍵環節存在明顯的短闆。

智路建廣控股的企業和紫光集團現有業務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可以為集團補足部分産業鍊上的短闆。如半導體封測、材料、裝置、晶圓制造、軟體等幾個方面,智路建廣的布局可以為集團企業提供不同程度的供應鍊保障。至于市場客戶方面,則可以通過拉通營銷體系,同時利用股東方已有的資源優勢,幫助集團的部分企業進入原來市場占有率不高的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并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集團在消費電子、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的優勢地位。

另外,為了适應這樣的資源整合,他指出紫光集團的架構進行了大調整。

今後集團會設立三個總部,支援産業公司的高效發展,分别是業務總部、賦能總部和管理總部。業務總部将把集團的核心業務劃分為幾個闆塊,從發展戰略、投融資、産業協同等多個角度幫助集團的實體企業實作穩健成長。賦能總部将設立産能建設、科研創新和國際合作三個中心,把各子公司急需,但又沒有足夠資金和人才獨立完成的産業鍊建設,以及部分前沿技術開發等工作進行資源整合,加大力度統一投入。管理總部将為集團控股的各産業公司提供财務、人力、法務、資訊化等中背景的服務支援。各主要産業子公司的核心班子成員也将一起參與到集團總體戰略規劃和産業協同工作中,今後的激勵和授權也會向一線的業務、市場、研發、生産等部門傾斜。

重組前紫光集團的架構是這樣的

李濱的一封信透露出的最重要資訊

重組後紫光集團的架構是這樣,顯然,重組後的架構更多的是将集團作為一個業務整體來營運,而不是松散的上下級,我注意到新的架構還突出了汽車業務、材料業務等,這是以前紫光集團比較薄弱的領域,經過這樣的整合和梳理,新紫光集團的業務脈絡更加清晰了。

李濱的一封信透露出的最重要資訊

另外,從最新公布的紫光集團管理層名單可以看出,新的管理層吸收多名專家級人才加入,加上新的集團架構,確定了集團未來的科學營運,這樣的縱橫式的決策模式摒棄了以往的一言堂模式,避免出現重大失誤。

在李濱的信中特别強調了對原紫光集團的債務處理,確定了新紫光可以輕裝前行!是以,屬于新紫光集團的的大航海時代正式開始了!

如果要說“智路建廣紫光”聯合體未來還要做什麼整合? 就我看來,一定是內建電路制造以及沿着 IC制造這條鍊路的産業延伸,不過,按照李濱以往的思路,他會注重市場化原則,以合作共赢為前提,以吸引更多的資源到聯合體,也許,這已經在他的規劃中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