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作者:鲫魚殺手

我國的江湖栖息魚類衆多,常見的有蛞蝓、草魚、鲱魚、鲭魚和鯉魚,還有一些不長就能看到長江鲶魚、江豚、鯉魚等的受保護物種。

但是鲶魚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就連住在河岸邊的居民,都不一定見過,甚至聽說過,因為鲶魚已經離開我們的視線太久了。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雪兒胖魚

<知道鲱魚> <1級"pgc-h-right-arrow"</h1>

鲱魚,又稱鲭魚、稻草、長鳏、蛞蝓,屬于鯉魚。鲱魚在外觀上看起來與鲱魚有點相似,但明顯的特征是魚的嘴,它很大,鲱魚的嘴很小。魚體細長,魚頭小,整體呈圓錐形,鲱魚背色藍綠色,腹部為銀白色,偶翅和臀鳍呈橙色,尾鳍灰黑色。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鲱魚

鲱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但實際上它是肉食的。在幼魚階段,在天然水域,主要以水、水、龍虱、紅椴、斧頭、松藻,以及水生昆蟲和樹枝為食,而成年鲭魚則主要吃小魚、蝦為食。

鲱魚常年栖息在江湖之間,具有河流遷徙繁殖的習性,從不進入海水或輕便、海水區域。鲱魚是一種中大型魚類,但生長速度較慢,從幼苗期到成魚,需要3~5年的時間,最大可以長到20~30斤左右。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每年4-6月,是鲱魚進入繁殖期,也是南部地區進入汛期,是以鲱魚此時,會進入江急流産卵繁衍,而流速緩慢的地區無法産卵。繁殖後,鲱魚從7月開始,回到湖邊生活,但幾乎沒辦法!

< h1級"pgc-h-arrow-right">瀕臨滅絕的鲱魚</h1>

雖然我們并不常見,但據老一輩漁民介紹,早在二三十年前的湖中,這種魚還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養殖鲱魚後,會遊進各大湖。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過度捕撈,以及節水和水污染,導緻鲱魚種群急劇下降。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來源 光明日報

鄱陽湖被譽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原本是鲱魚最受歡迎的地方,但直到2012年才在湖中發現了一條鲱魚的尾巴,此後便再也沒有發現鲱魚的蹤迹。是以,鲱魚的保護等級已在2016年修訂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提高到極度瀕危。

近日,據江西省水産科學研究所介紹,在鄱陽湖杜昌松門山水域,監測水生生物資源時,意外發現了一條長約23厘米、重47.4克的鲭魚尾巴。随後,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禁止引進鄱陽湖,從最後一次發現鲱魚至今已長達十年!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源 ChinaNews.com

< h1級"pgc-h-right-arrow> <魚"逃脫它"嗎?</h1>

據2020年11月報道,在長江監測過程中,長江漁業研究人員在長江宜昌段調查了野生中國蜻蜓,在長江自然繁殖能力下,無意中發現了一條鲶魚。2017年6月,漁業研究人員還在湖北省洪湖省的長江段發現了一條尾巴。

随着長江流域十年禁漁令的實施,加上近年來污染源和污水的整治,江湖水質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對于水生動物,其對電捕魚、網捕、中毒、油炸等違法活動構成嚴重威脅的嚴厲打擊,鲱魚數量很可能逐漸恢複。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鄱陽湖是釣魚區

是以,一些漁業研究人員認為,鄱陽湖将是鲱魚種群恢複的源頭,但這一過程需要很長時間。然而,鲱魚種群的恢複對其他魚類來說将是災難性的,因為鲱魚和鲱魚一樣,是一種兇猛的食肉魚類,有望再次成為河中的"霸主"。

在廣闊的長江水系中,大約有435種魚類,但還有大約130種魚類尚未收集。是以,漁業資源的保護,大家要監督,從你我做起。

極度瀕危:險遭“滅絕”的鳤魚,種群有望再度“崛起”?認識鳤魚瀕臨滅絕的鳤魚鳤魚能否“絕處逢生”?

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來恢複鲱魚種群?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轉發,謝謝!

聲明:部分資訊參考中國新聞網,文字中的圖檔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