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線上|當“三伏天”遇上“立秋”,中醫專家教你正确養生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曾亞

“三伏天”還未結束,大家還忍受着夏日的酷暑,不知不覺中卻已經悄悄“立秋”了。當“三伏天”遇上“立秋”,日常又應如何正确養生呢?近日,記者采訪了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學博士馬界,将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經絡穴位按摩等方面來告訴大家具體應該如何做好秋季養生,百病不生。

健康線上|當“三伏天”遇上“立秋”,中醫專家教你正确養生

立秋後易患哪些病?

馬界表示,由于立秋後氣溫仍然很高,各種食品極易腐敗變質,又由于此時生食的瓜果蔬菜較豐富,是以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極容易導緻胃腸疾病的發生,如慢性胃炎、膽囊炎、腹瀉、闌尾炎等。同時,經曆了高溫酷暑,消耗了身體大量陰液,入秋後各種幹燥症狀特别凸顯,如幹咳,鼻黏膜幹燥出現流鼻血,嘴唇口腔幹燥出現口幹唇幹裂,皮膚幹燥出現瘙癢症、幹裂出血等問題。馬界強調,我們要做好順時養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預防秋後諸疾。

精神調養:心境甯靜忌憂郁

在情緒調養方面,馬界引用了《黃帝内經》中的“秋三月,此謂容平”,她解釋說,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的心情應是從容、平和、平靜的。但秋應于肺,在志為憂,人們心情容易抑郁。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到内心甯靜、神志安甯、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适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防受涼

馬界表示,秋高氣爽,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天氣變化無常,着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适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飲食調養:潤燥益肺慎進補

在飲食調養方面,馬界強調,首先,飲食上宜适當選擇具有滋陰潤肺之功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百合、銀耳等以滋陰潤燥、益胃生津;其次,秋日宜收不宜散,而中醫認為,酸性收斂,辛味發散,故立秋起,可适當吃一些酸味蔬果,如檸檬、烏梅、柑橘、柚子等收斂肺氣。飲食上還要盡量少食辛辣,以防瀉肺氣;再則,立秋雖占了一個“秋”字,但天氣并未完全轉涼,高溫纏綿,人也極易倦怠、乏力、納呆,可以補充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等具有清補功效的食物,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濕的功效。

運動調養:适度運動忌過度

運動方面,馬界表示,秋天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内養時期,故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煉以身體發熱,微微汗出,鍛煉後以感到舒适為标準,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于劇烈。可以選擇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脊柱平衡操等中醫養生功法。

穴位按摩:自我保健貴堅持

除了上述精神、起居、飲食、運動之外,馬界也分享了幾種穴位按摩的方法。

大椎穴

健康線上|當“三伏天”遇上“立秋”,中醫專家教你正确養生

定位:在頸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按摩方法:可微仰頭,用雙手中指重疊點按、揉搓大椎穴3-5分鐘,每日早起床、晚睡前各一次。若體寒,或秋冬易感冒者,可用艾條溫灸此穴5-10分鐘,每周間斷2次即可。

要點:切記不能過久埋頭操作;不能在空調或風扇下直吹受寒。

作用:益氣壯陽,可預防感冒,改善落枕及頸肩不适。

迎香穴

健康線上|當“三伏天”遇上“立秋”,中醫專家教你正确養生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按摩方法:将兩手拇指指腹互相摩擦至有熱感,然後從迎香開始沿鼻翼、鼻梁兩側從下往上揉按60次左右,早晚各做1~2組。

作用:疏散風邪、通利鼻竅。迎香穴是治療各種鼻部疾病的要穴,按摩此穴可使鼻粘膜分泌粘液,對吸入空氣進行有效過濾,阻擋外邪入侵。

關元穴

健康線上|當“三伏天”遇上“立秋”,中醫專家教你正确養生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臍下四指)。

按摩方法:用兩手中指重疊,适當用力按揉此穴,每次按摩5分鐘,早晚各1次。亦可用摩腹法:雙手掌根疊加,按于關元穴所在區域,輕柔、順時針打圈按摩。

作用:培元固本、收斂陽氣,适用于體質虛弱、腰背酸痛怕冷、活動後容易出汗的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