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壽董事長白濤、拟任總裁趙鵬齊亮相,未來将采取這些政策

作者:慧保天下

8月26日,中國人壽舉行2022年中期業績釋出會,到崗7個月的中國人壽新一任董事長白濤以及到崗僅1個月的中國人壽黨委書記、拟任總裁趙鵬雙雙露面,不僅詳述了上半年的工作成果,更向所有人闡明了未來的戰略意圖和行動方向。

作為檢驗上市公司業績最直接的名額,中國人壽近日的股價反應了投資者們的态度。A股市場上,8月24日、25日中國人壽分别收漲4.97%、3.18%,漲幅在保險股中居前。釋出會當天,中國人壽A股股價繼續上漲。

從中報資料來看,中國人壽的轉型工作呈企穩之勢:截至6月底,市場佔有率達到20%,高于第二名8個百分點;公司總資産規模突破5萬億元,達5.1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8%;淨投資收益970.09億元,同比增長8.1%;内含價值達12508.77億元,同比增長3.98%;新業務價值257.45億元,降幅低于同業;新單保費、期交保費、10年期交保費等均實作正增長,人均産能明顯提升。

業界頗為關注的代理人數量仍處下滑通道,但一些名額已顯著改善:人力下滑幅度收窄,上半年,中國人壽人力規模下滑9%,低于“老七家”整體14%的下滑幅度;同時,人均首年期交産能提升了60.6%,新人7個月以及13個月的留存率分别提升了10%和30%。

當然,對于眼下的中國人壽而言,其最大看點還不在于短期業績,而是其高層的人事調整。1月,白濤出任中國人壽新一任董事長,7月趙鵬又回歸國壽,成為中國人壽黨委書記、拟任總裁,“白+趙”的新鮮組合,給中國人壽平添了新的看點。

兩人此前的不俗成績成為業界看好中國人壽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白濤,一位全能型綜合金融管理者,其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專業,曾在工行、國壽集團、中投公司及旗下彙金公司、人保集團和國投公司等擔任要職。2020年1月,任職國投公司董事長期間,面對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白濤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帶領公司快速複工複産,恢複常态化經營。2021年末國投公司達成利潤總額221億元,2021年更實作曆史性突破,利潤總額達到461億元,同比增長108%。

将與白濤搭班子的中國人壽黨委書記、拟任總裁趙鵬,是目前保險央企中為數不多的“70後 ”核心高管,他生于1972年,現年僅50歲,正是年富力強時。趙鵬系保險專業人士,其1995年7月從湖南财經學院(2000年并入湖南大學)精算學專業畢業後,就加入了中國人壽,此後在這裡工作了20餘年,在壽險公司資金處、集團公司财會部等多有曆練,還曾在保費重鎮浙江省分公司擔任一把手,經受住了來自業務一線的殘酷考驗,帶領浙江省分公司實作了各項核心業務名額增幅均超過全系統平均水準的優異成績。

當然,轉型在深入,行業的痛點也依然存在,但對于中國人壽而言,方向和路徑都已經清晰,新的上司班子,新的發展政策,值得高度關注。

以下就是根據白濤、趙鵬等中國人壽高管發言整理而成的内容,比較詳細的介紹了中國人壽長期的戰略方向以及短期的操作手段。

中國人壽董事長白濤、拟任總裁趙鵬齊亮相,未來将采取這些政策

白濤

中國人壽駛入無人區,須打好“堅守”和“求變”的組合拳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經曆了長達30年左右的高速發展之後,中國壽險業終于走到了從高速度發展向高品質發展轉型的關鍵十字路口。而這次轉型不再是單純轉變産品政策、管道政策等皮毛手段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的,而是需要一次從上到下、由内及外的,徹徹底底的轉型,涉及企業經營戰略的轉變、經營模式的疊代、企業價值觀的重塑。

對此,白濤坦陳,中國人壽已經駛入無人區,“再也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再也無法進行模式的簡單複制,未來的路怎麼走,需要我們中國人壽自身去積極創新和探索。”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其帶給國内保險業的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再也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的保險公司該如何打破僵局,是當下行業最迫切需要解答的“時代之問”,對于有着行業穩定器之稱的頭部險企中國人壽而言,回答好這一問題更是尤為重要。

白濤給出的答案是兩個關鍵詞,“堅守”與“求變”:“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堅守’,要保持定力;第二個關鍵詞就是‘求變’,要與時俱進。”

在白濤看來,所謂“堅守”,就是要堅守“保險姓保”,堅守保險的保障本源,堅守保險為民的核心發展理念,堅持高品質發展這條主線不動搖;所謂“求變”,則是指内外環境不斷變化,如果不能帶領團隊與時俱進,未來一定會被淘汰。

白濤

詳解中國人壽戰略方向,推進“四化”改革、建構五大核心優勢

在中期業績釋出會上,白濤對于中國人壽未來發展方向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關鍵就是推進“四化”改革,建構五大“核心優勢”。

其中,推進“四化”改革包括推進數字化改革、推進綜合化工作、推進專業化建設、推進市場化工作。其中,在談及“綜合化”時,白濤指出,中國人壽集團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在綜合化的推進方面有很深的潛能,下一步将重點在産品整合和管道整合上下功夫,希望能夠實作“一個客戶、多個産品、一站式服務”。

而建構五大優勢則包括,一是建構産品服務優勢,推進産品和服務功能的場景化、組合的多樣化,以及客群的個性化,體系的品牌化,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二是建構營銷體系優勢,中國人壽擁有國内最齊備的營銷管道、規模最大的銷售隊伍、最廣泛的機構網點,未來将在這方面進一步發揮IT優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升能力;三是建構生态平台優勢,在“保險+”的生态布局方面,推動公司從事後經濟補償,向事中的風險幹預和事前的風險預防轉變,加強風險減量管理;四是建構資金運用優勢,利用保險資金規模大、久期長、供給穩定等特征,跨周期配置資産,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長期資金的同時,穩定公司投資收益;五是建構風險防控優勢,建構良好風險防控體系,守牢風險底線。

趙鵬

将做到“六個堅持”,深刻認識改革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進而不斷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在白濤講話基礎上,趙鵬又進一步對壽險公司下一階段工作重點進行了總結,表示将從六個方面進行加強,即做到“六個堅持”,包括:堅持服務“國之大者”不動搖,堅持高品質發展不動搖,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動搖,堅持隊伍建設不動搖,堅持改革創新不動搖,堅持防控風險不動搖。

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談及“堅持隊伍建設不動搖”不動搖時,趙鵬表示,管理幹部隊伍、銷售隊伍都非常重要,都是中國人壽最寶貴的财富。

趙鵬指出,從管理隊伍來說,未來公司将進一步加大優秀年輕幹部的培養,打造一支綜合素質優、專業水準高、經營業績好、懂經營善管理的管理幹部隊伍;同時,會加強銷售隊伍建設,堅持“提質穩量”的原則,實施“強基計劃”,走有效隊伍驅動業務發展之路,持續鞏固現有銷售隊伍。

趙鵬指出,2022年是“鼎新工程”實施的第3年,該項工程自實施以來,基本實作了一年打基礎、兩年搭架構、三年見成效的既定目标,為公司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司下一步将持續深化改革,重點圍繞營銷體制改革、數字化轉型、綜合化經營、“産品+服務”的模式創新、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等方面繼續加大改革力度。

“當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是以公司将深刻認識到改革的這種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進而不斷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趙鵬如是說。

利明光

美國存托股交易量有限,美股退市不影響公司正常生産經營、上市地位及客戶權益

近期,中國人壽從美股退市的消息在資本市場上尤其受到中小投資者的普遍關心,據介紹,目前,中國人壽已向美國證監會送出了25号表格,2022年9月1日将是公司美國存托股在紐交所交易的最後日期。針對這一問題,中國人壽副總裁、總精算師利明光回應了市場關切。

他表示公司董事會準許公司申請自願将本公司美國存托股份從紐交所退市,并撤銷美國存托股份及其對應的H股在證券交易法下的注冊,主要考慮是兩個方面:一是本公司在紐交所挂牌交易的美國存托股的交易量與本公司的H股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二是美國存托股在紐交所上市,維持美國存托股和對應的H股在美國證監會注冊及公司遵循美國證券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定期報告要求及相關業務所涉及的行政成本較高。

他表示,公司美國存托股是與H股挂鈎,從美國退市後,公司H股将會繼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交易,投資者如果願意,可以将存托股轉成H股繼續持有公司的股票:“本次從紐交所退市不涉及存托股的回購,不會改變公司的股本結構,對公司H股的發行量也沒有影響。同時,從美國退市也不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産經營、公司治理水準、公司在境内外的上市地位以及客戶權益。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資訊披露和内控、審計等内部管理體系,未來我們将不斷地推進公司治理建設,踐行公司治理的最佳實踐,持續提升本公司的治理水準和治理效能。”

詹忠

談個險隊伍改革一定要與業務挂鈎,不能就隊伍談隊伍

個險隊伍改革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話題。對此,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對公司個險管道目前采取的轉型政策,以及階段性成效進行了介紹。

他表示,中國人壽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采取的政策始終就是“穩中固量、穩中求效”。

“穩中固量”方面,在控制波動幅度的同時,不斷提升産能。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基本達到預定目标:人力規模相較主要同業保持穩定,依舊保有市場規模最大的代理人隊伍,且下滑速度已經明顯收窄。上半年,“老七家”整體下滑14%,中國人壽下滑9%左右,且從環比來看,中國人壽6月份比5月份大概隻有0.9%的下滑,穩中固量成效明顯。

“穩中求效”方面,上半年,中國人壽人均首年期繳産能大幅提升60.6%,同時大專以上學曆人員占比提升,一年内新人7個月的留存率、13個月的留存率也都有明顯改善,其中,7個月留存率提升大概10%,13個月留存率提升更多,達到30%左右,從量和質上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談及轟轟烈烈的個險轉型,詹忠表示:“有公司談轉型往往是‘就隊伍談隊伍’,隻說在隊伍轉型方面會采取哪些措施,但我認為隊伍轉型成效一定要跟業務結合起來,因為隊伍轉型成效最終一定是通過業務來展現的。是以這幾年我們一直堅持着隊伍、業務、技術管理‘三位一體’的發展理念,隊伍規模雖然有所下降,但市場地位依然穩固。”

張滌

評判資産配置一定不能脫離資金屬性以及投資周期,保險資金管理的目标在長期收益,承受短期波動在所難免

資産端萎靡是造成2022年上半年壽險公司利潤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以,輿論對于各家險企的資産配置政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國人壽總裁助理、首席投資官張滌在回答相關問題時指出,在判斷機構的投資行為時,一定不能離開機構本身的資金屬性和投資周期。對于長期的保險資金而言,短期的收益波動不能代表長期的業績表現。

張滌表示,在關注保險公司的資産配置情況時,須注意幾個前提:第一,在判斷一個機構的投資行為的時候,不能脫離這個機構本身的資金屬性和投資期限;第二,市場很難預測。

“一,我們覺得既然市場不可預期,很難去定一個具體的計劃,是以要遵循‘原則優先’——與其定計劃,不如定原則,對壽險公司而言這個原則就是資産負債比對,隻要牢牢把握資産負債比對的原則,在我們的投資行為上,大類資産配置上就有了它的錨,我們就知道我們的收益目标、我們的風險偏好是什麼,圍繞這個原則再進行大類資産配置。

二,我們要有‘杠鈴政策’——大盤要非常保守、非常穩定,局部可以大膽、承擔風險。對于保險公司而言,我們就是通過建構一個非常穩定的風險比較低的、和負債有效比對的、固收組合,來穩定住我們的長期配置大盤,同時在局部我們通過風險資産的配置,尤其像權益資産來實作一種非對稱的組合,達到‘反脆弱’目标。我們在具體的投資操作中也一直按照這個原則進行安排。

三,分散化。這個分散化有幾重含義,包括資産品類上的分散化、持倉結構上的分散化,以及管理人風格的分散化。這麼多年我們持續推動資産管理的市場化程序,除了依靠系統内的投資管理人進行大類資産配置之外,也在充分發揮市場化管理的優勢,建構一個分散化的投資組合,以期能夠獲得跨周期的長期穩定的收益。

最後,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逆向思維特别重要,逆向思維是長期制勝的法寶。在今年上半年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就是從逆向思維的原則出發,勇于提升權益倉位,向權益配置中樞靠攏,以期獲得長期的穩定回報——這個過程其實很痛苦,因為我們需要和市場一起承受短期的波動,是以希望大家在看待保險公司投資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多地拉長時間次元,看其長期表現,而不是把短期波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楊紅

數字化重塑營運流程,每個銷售人員都已經成為流動的客服中心

随着保險改革不斷深化以及整個社會對于服務訴求的提升,保險服務越來越得到了客戶的高度重視,服務的内容和體驗甚至成為影響險企市場競争力的關鍵名額,這對險企的營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談及服務相關話題時,中國人壽副總裁楊紅表示,公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高度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客戶服務工作,加強頂層設計進行業務規劃,堅持集約化、數字化、多樣化,建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運服務體系,來不斷滿足客戶多方面的需求,同時主動與IT深度融合。經過多年努力,公司的營運效率和客戶體驗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據楊紅介紹,營運模式決定效率,決定企業資源使用能力,中國人壽創新性地推進了前端多點觸達,總部智能集約,全面作業共享的新“睿營運”模式,且通過這一模式的落地,實作全國一體化的營運服務,大大地提高了效率。當下,中國人壽保單自動稽核率已經達到99.9%,承保線上化率更幾乎達到100%。

在提高客戶送達能力方面,中國人壽建立了線上線下結合的13個服務觸點,這其中就包括使用者已達1.2億的壽險APP(該APP提供了幾乎中國人壽所有的服務),遍布全國各地的線下客戶服務中心,掌握大量壽險服務知識圖譜的智能客服,客戶可與險企櫃員進行視訊連線溝通的“空中客服”等等,這些都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此外,還包括微信、短信、線上客服、上門服務等等客戶觸達方式。

營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效率不斷提升之下,中國人壽銷售人員更是受益良多,楊紅指出,“每個銷售人員都已經成為流動的客服中心,通過其手機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從承保到保險服務到理賠的多元化服務。”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