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反向路徑轉發;該機制主要作用是用來確定多點傳播資料能夠沿正确的路徑傳輸,避免多點傳播環路;工作過程大緻是路由器收到多點傳播資料封包後,隻有确認這個資料封包是從自身連接配接到多點傳播源的接口收到的才進行轉發,否則丢棄;即路由器隻有通過路由接口收到多點傳播源的資料才會轉發,其他非路由接口收到的資料均丢棄;

  前文我們了解了多點傳播技術中的igmp-snooping相關話題,回顧請參考https://www.cnblogs.com/qiuhom-1874/p/15860484.html;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多點傳播技術中的另一個話題多點傳播分發;

  所謂多點傳播分發我們可以了解為單點傳播裡面的路由;對于多點傳播來說,它也會根據多點傳播路由來轉發資料;不同于單點傳播,多點傳播關心的是源在何處,而單點傳播關心的是目标在何處;在了解多點傳播路由之前我們先來聊一聊多點傳播分發樹;

  多點傳播分發樹

  所謂多點傳播分發樹就是指描述多點傳播資料在網絡中的轉發路徑,由多點傳播路由協定建立;對于多點傳播分發樹來說,它有兩個類型,一個是最短路徑樹(SPT),一個是共享樹(RPT);

  多點傳播分發表示方法

  最短路徑樹(SPT)表示方法:(S,G);其中S表示特定多點傳播源位址,G表示特定多點傳播組;即最短路徑樹(SPT)就是描述特定多點傳播源發往特定多點傳播組的路由;類似單點傳播路由中的明細路由(個人了解);

  共享樹(RPT)表示方法:(*,G);其中*表示任意多點傳播源,G表示特定多點傳播組;即共享樹(RPT)就是用來表示任意多點傳播源發往特定多點傳播的路由;類似單點傳播路由中的預設路由(個人了解);

  SPT:Shortest Path Tree,最短路徑樹,也稱為“Source Tree” 源樹;所謂源樹就是以多點傳播源作為樹根,将多點傳播源到每一個接收者的最短路徑結合起來構成的轉發樹;也就是說每一個多點傳播源與接收者之間建立一顆獨立的SPT;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提示:源樹是用來表示一個多點傳播源到接收者的轉發資料樹,它關心多點傳播源,即一個多點傳播源到所有接收者說形成的轉發樹;多點傳播源到接收者的路徑一定是最短的;

  RPT:Rendezvous Point Tree,共享樹;所謂共享樹就是指以某個路由器作為路由樹的樹根,這個根通常被稱為RP(彙合點或核心);所有的多點傳播源和接收者都是用這一顆樹來轉發封包,多點傳播源先向樹根發送資料封包,之後的封包再向下轉發到達所有接收者;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提示:共享樹是用來表示任意多點傳播源到接收者的轉發樹;它不關心源到底是誰,即共享點往後的路由器它會建立共享樹;多點傳播源到接收者的路徑不一定最短;

  SPT多點傳播轉發表項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提示:在同一多點傳播組中每增加一個多點傳播源,對應路由器的表項就會增加一顆源樹;表項較多;

  RPT多點傳播轉發表項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提示:在同一多點傳播組中不管怎麼增加多點傳播源,對于RP以後的路由器都隻有一顆共享樹,表項相對較少;

  SPT和RPT比較:

  SPT優點:路徑最優,延遲最小;缺點:占用記憶體較多,因為一個源就會建立一顆樹,相對于共享樹表項較多,是以消耗記憶體資源也相對較多;

  RPT優點:占用記憶體較少;缺點:源到接收者的路徑不一定最優,是以相對源樹來說它會引入額外的延遲;

  多點傳播防環機制

  多點傳播資料轉發過程

  多點傳播路由和單點傳播路由是相反的,單點傳播路由關心資料封包要到哪裡去,而多點傳播路由關心資料封包從哪裡來;單點傳播封包的轉發過程中,路由器并不關心源位址,它隻關心封包的目标位址,通過目标位址進而決定了向哪個接口轉發資料;而多點傳播封包轉發過程中,封包是發送給一組接收者,這些接收者用一個邏輯位址辨別(多點傳播位址);路由器在接收到封包後,必須根據源和目标的位址确定出上遊接口(指向多點傳播源)和下遊方向,然後把封包沿着遠離多點傳播源的方向進行轉發;多點傳播使用RPF機制來防止環路;

  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反向路徑轉發;該機制主要作用是用來確定多點傳播資料能夠沿正确的路徑傳輸,避免多點傳播環路;工作過程大緻是路由器收到多點傳播資料封包後,隻有确認這個資料封包是從自身連接配接到多點傳播源的接口收到的才進行轉發,否則丢棄;即路由器隻有通過路由接口收到多點傳播源的資料才會轉發,其他非路由接口收到的資料均丢棄;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提示:如上圖所示,對于中間路由器來說,正常封包應該從離多點傳播源最近的接口收到資料,如果不是該接口接受到對應多點傳播資料,而是從其他接口收到多點傳播資料,路由器會認為該資料不應該從該接口收到,是以從該接口收到的對應多點傳播資料都會被丢棄;

  RPF檢查過程:

  1、在單點傳播路由表中查找到多點傳播封包源位址的路由;

  2、如果該路由的出接口就是多點傳播封包的入接口,即RPF檢查成功;否則RPF檢查失敗,封包丢棄;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提示:如上所示,如果路由器從s0/0口收到來自192.18.0.32的多點傳播資料,首先路由器會檢視自己路由表中去往192.18.0.32的路由的出接口是不是s0/0,如果是,則RPF檢查通過,否則對應封包就會丢棄;它會認為該多點傳播資料不應該從該接口進來,即從s0/0口收到來自192.18.0.32的多點傳播資料封包是不合理的;是以要丢棄;

HCNP Routing&Switching之多點傳播技術-多點傳播分發

  提示:如果從s0/1收到來自192.18.0.32發送的多點傳播資料,路由器查找去往192.18.0.0/16的出接口是s0/1,此時路由器RPF就會檢查通過;因為對應去往多點傳播源的單點傳播路由的出接口是多點傳播源發送資料的入接口,路由器認為從s0/1接口收到192.18.0.32的多點傳播資料是合理的,是以路由器開始轉發資料;簡單講RPF就是依賴單點傳播路由進行防止環路;

作者:Linux-1874

出處:https://www.cnblogs.com/qiuhom-1874/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配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