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作者:廣電視界

原創 王禹

又是一年開學季,雖然疫情依然侵擾,雖然未來還有很多未知,但是,仍然不能阻擋萬千學子的求學之路。

連日來,包括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等著名學府相繼舉行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而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等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既能感受到學院對學子們的殷殷期望,又充分感悟到澎湃的新聞力量。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胡智鋒回顧了北京電影學院從無到有、從有到專、從專到強的72年光輝曆史,期望學子們能夠牢記“尊師重道,薪火相傳”的校訓,尊敬師長、尊敬前輩、尊敬真理、尊敬傳承,并一以貫之、代代相傳。同時,堅守“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藝術家”的藝術觀,永遠謙虛謹慎,以人民為師,做人民的國小生。在此基礎上,學校将堅持“紅色風韻、專業風範、時代風采、國家風度、國際風尚”的辦學特色,将北京電影學院建設成為引以為豪的共同精神家園。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胡智鋒以“四立”寄語學子們實作築夢光影的目标。“立志”,把個人的學業、事業與國家、民族、人類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用最專業的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國家形象、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不斷提升的需求與向往。“立德”,隻有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貴的人格支撐,才能讓我們的藝術獲得持久的生命。“立業”,對專業的學習要保有刻苦、持久、精深的意願與狀态,如果沒有這種刻苦持久與追求精深的意願與狀态,成就大業是不可想象的。“立人”,學會如何面對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學會處理複雜沖突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用微笑面對生活,用從容面對世界,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新時代新人。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陳剛,同樣回顧了恢複建院二十一年來,學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陳剛期望北大新聞學子能夠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曆史交彙點上,把握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格局思考未來。每一個時代都應有一批人跳出生活的瑣碎,超越小我,超越時代,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這是北大人一直以來的精神傳承。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陳剛認為,學子們身處大時代也意味着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基于數字化變革、社會的發展,希望同學們能夠樹立大志向,緻力于做新時代新聞傳播學科成果的創造者、發展的引領者,讓青春在時代浪潮中彰顯價值。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告誡新聞學子們,大學不是“卷王”工廠,而是成就國之大者、造就大先生、大學問、大記者、塑造偉岸人格、書寫大文章的所在。希望同學們不要苟且地盯着績點,開“卷”有益,應跳出短視的利己主義陷阱,撕開功利主義緊身衣,回歸對未知的恒久好奇和對知識的純粹熱愛,忘情于求知之樂,徜徉于智慧之海,醉心于學問之道,追求人格的完善和内心的豐盈。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張濤甫表示,媒介越普及,社會和國家對于新聞傳播的專業性要求就愈加迫切。在深度媒介化的今天,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專業力量的守望和堅持,需要我們專業新聞人以堅韌的努力,記錄時代風雲,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張濤甫寄語學子們,堅守新聞理想,守望新聞初心,保持專業定力,強化專業能力,加強專業護城河,為社會和國家扛起應有的責任。

正如曾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作為領誦員之一,并在今年成為複旦大學新聞學院2022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的“最美領誦員”馮琳所言,“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實作學業方向和國家使命的連結,用自己的聲音和腳步成就小我與大我的同頻共振”。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大學階段在中國傳媒大學修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馮琳,同時修讀了新聞雙學位,期待自己能夠作為新聞人,在時代變局中激濁揚清,在紛繁細碎中探尋真相。

這幾天,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回到貴州曾經就讀的母校,并以“讀書萬卷,咖啡千杯”為題發表的主題演講,在朋友圈火了起來。

從胡智鋒、陳剛、張濤甫對新聞學子的寄語中,感悟澎湃的新聞力量

孟晚舟同樣寄語學弟學妹們,“人生處處是課堂,人人皆可為吾師,人生處處是考場”。她鼓勵青年學子要擁有開放的心态、保持對未知的好奇,不斷學習,在解題與破題的過程中,收獲不一樣的精彩。同時,孟晚舟告誡同學們,“雖然年輕人再也不需要把我們曾經的‘萬裡長征’重走一遍,但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永不過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長征”。

三名院長和孟晚舟的铿锵之語,雖然是對新聞學子的殷殷囑托和期望,但在我看來,更是對新聞行業包括廣播電影電視行業的青春寄語。

當今時代,包括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等領域,雖然式微但依然肩負重任,這個行業是需要有青春理想的行業,是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續奮鬥的行業,是萬千學子把“新聞成才”的夢想寫在“家國情懷”的答卷上,在堅守、誘惑的各種磨砺中,以“小我”鑄就“大我”的行業。

青春不老,新聞常在,我們依然在奮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