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服務拿到真學分 志願服務豈能買賣

作者:臨渭檢察

  假服務拿到真學分 有些人合起夥來騙社會

  志願服務豈能買賣

  志願北京,5塊錢1小時;志願中國,3塊錢1小時……

  新學年,伴随又一批高中生走進校園,一些家長對學分要求中“三年不少于40小時”的志願服務動起歪腦筋。有需求就有市場,記者發現,各種平台的志願時長被明碼标價,廣為售賣。

  現實 剛上高一就為學分發愁

  “高中學生畢業學分要求為144分,其中選修課程不少于14學分。具體構成為,研究性學習6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志願服務2學分……”入學家長會上,讀着示範文稿中的一條條介紹内容,黃女士不由心裡打起了鼓。

  “在課外進行志願服務,三年不少于40小時!”作為新高一的學生家長,黃女士稱,自己對志願服務這2學分着實有些迷茫。“孩子能參加些什麼項目,得趕緊向前輩家長取取經了!盡量在高一搞定,否則升上高二高三,哪還有工夫做志願?”

  相比新生家長的慌張,陳纭(化名)明顯淡定許多。她在某重點中學擔任班裡的團支書,剛剛升入高二。在她印象中,得知有志願服務這項任務時,身邊同學沒有表現得太在意。“學校按慣例會給安排一些活動,比如我們有校園志願服務隊,在校園植樹、清掃垃圾等各種活動中進行服務,校團委都會為志願者計時長。”

  當然,全靠學校安排,不足以攢齊這40個小時。“還可以通過志願服務平台,看到各種資訊釋出,比如志願中國、志願北京等,我主要就是用志願北京。”陳纭介紹,自己寒假時找了一個在小區附近商場門口整理自行車的活動,是由社群發起的,順利積累到了時長。

  在“志願北京”平台實名注冊後,使用者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志願者編号,可通過“參加志願團體”和“參加志願項目”兩種方式參與志願服務。每種方式點進去後,都能夠繼續按照區域、服務類别、報名範圍等進一步作出篩選。

  買賣 時長明碼标價随買随充

  事實上,相當一部分同學并不準備真的做些什麼。“靠家長就行,有些消息靈通的家長早就知道要做志願,通過民間群、各種組織等等,在志願北京裡就把時長給刷好了。”

  時長怎麼刷?記者發現,隻要支付一些費用,就可以通過多種管道輕松獲得志願服務時長。

  “需要時長的嘀我”“時長有償出”……在某網絡平台上以“時長、志願、高中生”等為關鍵詞搜尋,出現不少宣稱可幫忙刷時長的使用者。記者随機聯絡一位“志願北京”賣家,對方發來微信号,并給出“5塊錢1小時”的價格。

  對方随即在微信中發來一個二維碼,以及一組6位數字。“快掃,随機碼很快就會過期,抓緊填!”

  掃碼後,螢幕跳轉至一個活動簽到頁面,有“證件号碼”和“随機碼”兩處空白需要填寫。按照對方指點,記者在“證件号碼”處輸入身份證号,在“随機碼”處輸入這組6位數字,然後點選“活動簽到”,彈出“簽到成功”的提示。

  緊接着,記者查詢“志願北京”官網,果然看到服務時長增加了4小時,狀态為“已生效”。

  根據記錄,這是由昌平區沙河鎮某志願服務隊發起的線上志願公益活動,但未寫明具體服務内容。翻看該項目報名清單,與記者同時“報名”的多達22人,時間相差不超過20分鐘。

  記者聯系這一服務隊所屬的社群居委會,對方證明該服務隊仍在存續狀态。“面向18至35歲人群,主要是為大學生服務的。”

  記者另外又聯系到一位賣家,表示想購買1個時長,對方同樣開價5元,還表示,“星級志願者也可以做。”不同的是,這回不需要掃碼和填寫資訊,而是變成将姓名和志願者編号告知對方。

  “好了,已經錄入。”資訊剛剛發送,對方幾乎是“秒回”。再次重新整理志願北京頁面,這1小時的記錄便赫然在列。這個項目内容為“給養老院的老人繪制賀卡”,同樣報名者衆多,僅9月5日下午5時許,就有至少30位志願者集中在不到2分鐘内成功“報名”。

  暗箱 釋出真活動使用者假參與

  在網上“操作”一番,總共付費25元,什麼活兒也沒做就順利多出2個項目經曆與5個服務時長。而且這些資訊從各種管道均支援查詢,在“時間證明下載下傳”頁面,還能擷取一份PDF格式《志願服務記錄證明》,其上顯示志願者資訊以及志願服務時間,還加蓋了紅色公章。漏洞出現在哪?

  有志願團體負責人解釋,志願團體可以在平台上釋出項目、招募志願者。每次舉辦活動需要設定活動時長、人數等,例如時長2個小時,限定20個名額,系統就會生成一個二維碼,它代表“2個小時”,隻有20個人能掃。此外,每場活動還會生成六位數的随機碼,可以了解成這場活動的專屬密碼,生成後30分鐘内有效。如果逾時失效,掃碼人數還未達到限定名額,可以再生成新的随機碼。

  正常來說,參與者完成志願服務後,可以掃描二維碼,輸入由組織者告知的随機碼,二者配套使用,完成時長擷取。網絡賣家相當于直接把時長二維碼與活動随機碼發了過來,由購買者自行擷取,這種錄入方式叫做“掃碼計時”。

  此外,組織方還可以收集志願者資訊,在背景按一定格式編輯文本,為志願者批量錄入時長,此種方式稱為“團體錄入”。

  成立志願機構釋出項目,難度大嗎?記者在全國志願服務資訊系統操作指南中看到,志願服務隊伍分為志願服務團體、志願服務組織以及其他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法人組織三類。

  其中,志願服務團體即經社群或機關同意成立,以開展志願服務為宗旨,尚未依法登記的團體。注冊時需送出四項申請材料:隊伍基本資訊、同意團體成立的機關或社群出具的證明、志願服務隊伍負責人手持身份證件照片、聯系人和負責人資訊。換句話說,需要審批拿到的僅有“機關或社群同意成立證明”這一個檔案。

  至于第二類、第三類志願服務隊伍,包含領域十分廣泛,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黨政機關、各類型事業機關、群團組織、居委會、村委會、企業等均在其内。注冊時僅需送出三項申請材料:隊伍基本資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件照片、聯系人和負責人資訊。

  提醒 誠信造假将埋長期隐患

  與此同時,還有賣家通過貼吧、淘寶等管道,出售不同平台上的志願時長。

  一家淘寶店鋪裡,主要商品為“志願者時長馬甲”,配圖是一件紅色馬甲,标價15元或30元。經詢問得知,店主可以為購買者刷“志願中國”的時長,3元1小時,5小時起刷,拍下标價不同的“馬甲”,就可以擷取“志願中國”平台相應的服務時長。

  “生成的時長是否合規,是否發放到位?”在北京郵電大學教師、知名公益組織“夕陽再晨”發起人張佳鑫看來,近年伴随社會志願服務熱度不斷高漲,個别志願組織可能會存在類似問題。

  去年,北京市印發《關于開展“志願北京”資訊平台志願團體年度稽核試點工作的通知》,推動年檢年審工作進行。年度稽核填報說明中,要求志願團體勾選誠信承諾,保證本團體能夠規範管理且無違規違法行為。

  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聯系志願北京平台,從業人員告誡,不可花錢購買時長,會有很大隐患。“很多人的時長被特殊标記,信譽度受到影響,都是因為存在違規行為。”

  志願北京首頁也針對使用者進行提示:不要購買志願服務時長,一經查實,該服務時長将被标記為“非法購買”,同時歡迎舉報虛假記錄或買賣志願服務時長行為。

  “有人投訴舉報就會去查。”該從業人員表示,違規擷取的時長,也許能糊弄一年半載,但一旦查出來,就是一串問題。“志願服務必須親自去做,尤其是孩子、學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影響到個人相關記錄。”

  有些家長稱,身邊志願活動缺乏技術含量,孩子做了浪費時間,不如直接湊時長算了。張佳鑫認為,青少年志願服務項目亟待拓展提升,同時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再普通的崗位也有可以鍛煉的角度,就拿社群垃圾分類值守來說,分類是否清晰,不配合如何應對?要意識到志願服務本就是平凡的,上來都想去國家博物館、香山紀念堂做志願,更多是一種炫耀心理,沒有了解志願服務真正的價值。”

  同時他建議,應建構對不同志願者的評價和考核機制。“一些‘高大上’的地方,遴選标準要更高,要考慮參與者是否具備基本的志願服務經驗。” 本報記者 魏婧

【編輯:周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