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作者:1905電影網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1905電影網專稿 中秋檔即将到來,《世間有她》《媽媽!》《海的盡頭是草原》《哥,你好》《還是覺得你最好》《狼群》在内的6部影片打頭陣。

你最想看哪部呢?成人的世界不做選擇,可以的話,必然是all in(全要)。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隻是當影院線下售票處陸續改建,觀衆打開購票平台的時候,曾經9.9元/19.9元的優惠票已然成為曆史,各種優惠券化身賣貨平台的宣傳利器,貓眼和淘票票在購票優惠方面,開始和影院自有平台進行“暗戰”。

似乎所有一切都像是一個圈。《阿凡達》上映初期,成為票務平台湧現的契機,隻是回頭再看,多少人還記得當年的格瓦拉。如今,《阿凡達2》有望年底上映,曾經的微票兒(微影)也和貓眼合并5年有餘。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貓眼和淘票票二分票務平台,逐漸轉型宣發平台,甚至走上出品制作的上流。有人曾經預言,票務平台很難進行轉型。

但如今翻看各個影片背後的影企,貓眼和淘票票,乃至背後的阿裡影業,時刻扮演着出品/聯合出品/發行等角色。早已打破了過去的預言,各家财報中,上映和待映的影片同樣不在少數。那麼,貓淘的轉型之後,都交出了怎麼樣的成績單呢?

01.從票務到服務

根據艾媒咨詢3月釋出的報告顯示,2022年淘票票和貓眼電影是國内網民最常使用的線上電影購票平台,占比分别為65.5%和60.8%(指兩者之間存有一定的共同點)。

就電影行業目前的産業模式而言,網票業務的“金礦”并不是無盡的,前期的不斷投入資金,通過低價票吸收流量的模式,無法長期運作下去。這種方式的弊端,在網約車、外賣等電商業務同樣存在。但電影行業又不同于兩者背後的存利空間,能持續發揮,存量使用者所剩無幾。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從票務性質轉型,或者增值,是每個票務平台從初期就意識到的破局關鍵。

早在2015年,不少電影背後就有各家票務平台參與聯合出品的身影,當時格瓦拉成為第一個拿到發行執照的票務平台。但之後的各種結果一目了然,當最終貓淘戰局形成之後,在外界眼裡,又是一場“A&T”(阿裡和騰訊)之間的博弈。

在2019年,貓眼赴港上市時,CEO鄭志昊宣布調整公司戰略目标,由票務平台更新為對标阿裡大文娛的綜合文娛平台,從産品、資料、營銷和資金等領域入手,布局全文娛産業鍊。

戰略之下,作品資料或是最好的成績單。我們整理了2022年元旦檔、春節檔、暑期檔的主要影片,從中找到兩者的影子,找到他們的選片門道。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整體來看,網際網路發行已成常态。雖然像《獨行月球》屬于阿裡影業主要的項目,但是在出品方的名單中,同樣出現了貓眼的影子;而貓眼主導的項目《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中,不乏淘票票的“聯合出品/聯合發行”的身份。

很顯然,對于不少項目而言,貓淘的關系并沒有所謂的“排他性”,而是以更開放的狀态,去擁抱市場,實作“1+1>2”的價值。

隻是有的作品以淘票票的出現,有的則是阿裡影業本身,甚至像《新神榜:楊戬》兩者并沒有出現,但出品方之一的小宇宙未來事務所,則是阿裡影業旗下的又一個廠牌。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對于這些影片而言,“貓淘”始終不是真正的制作方,或者是第一出品方。《長津湖》系列背後是博納影業,《獨行月球》則以“開心麻花”的制作團隊為核心,《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也是以新麗傳媒為第一出品。

6月初,阿裡影業釋出了《2021/22财年業績》。财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裡影業的淨利潤為1.54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1.17億元。營收規模從去年同期的28.59億元增長至36.52億元,同比增長了28%。

其中,實作扭虧為盈的最大功臣當屬内容業務,它的收入和毛利是所有業務中最高的。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貓眼娛樂8月披露2022年中期業績。财報顯示,貓眼娛樂上半年實作營收11.91億元,同比下降33.8%;經調整淨利潤為2.34億元,同比下降51%。很大程度上,因為疫情影響,線上娛樂票務服務業務受影響嚴重。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貓淘從票務平台轉型大文娛的過程中,成為宣發平台更是他們目标。

2017年上影節期間,時任阿裡影業CEO俞永福提出,阿裡影業要做行業的水電煤,根植行業服務;緊接着在貓眼、微影合并後,貓眼也開始對外強調,其身份是“娛樂服務平台”,并在後續的招股書中指出,“我們于2016年開始參與電影的主要發行并以迅速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電影主要發行方。”

02.不止服務

以大文娛為主要目标,阿裡影業和貓眼始終不止服務。在阿裡影業最新的業績報告中,同時披露了阿裡影業重大投資情況。其中,三項最大投資為博納影業、樂華娛樂以及亭東影業。

事實上,近年來,阿裡影業和博納影業合作頻繁。早在《紅海行動》的時候,兩者就有合作,2019年更是一同出品了“中國驕傲三部曲”《烈火英雄》《決勝時刻》和《中國機長》。甚至早在2015年,阿裡影業宣布,将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加入買方财團,參與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交易。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在博納出品的中秋檔影片《海的盡頭是草原》中,同樣會看到阿裡影業的身影。而後續阿裡影業出品的電影《長空之王》,同樣有博納影業的身影。

樂華娛樂作為藝人管理業務,擁有大批藝人資源。其中,王一博為代表的藝人,近年和阿裡文娛合作密切,從自制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到後續阿裡影業的項目《長空之王》《熱烈》中,均有其的身影。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至于實際控制人為韓寒的亭東影業,更是和阿裡從《乘風破浪》開始,就有較為深度的合作。《長空之王》更是兩者近期重點項目。亭東影業又不限于影視,定位則是泛娛樂管理。旗下的“ONE·一個”作為文娛IP開發平台,衍生了《念念相忘》在内的非韓寒導演的電影項目。阿裡同樣是出品方之一。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阿裡影業CEO李捷看來,若要保持宣發穩定性,就要先解決内容的穩定性。

在内容孵化中,阿裡推出“錦橙合制計劃”。該計劃從以内容參與為主,更新到以内容輸出為核心;從提供故事素材、尋找夥伴,到高比例投資、聯合開發和聯合制作,再到主宣發、為合作夥伴和優質項目提供全鍊路助力。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拆彈專家2》《刺殺小說家》《沐浴之王》等影片均在該計劃行列中。事實上,阿裡影業在内容上并不是沒有失利過,《擺渡人》《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些高投入的項目,并沒有得到合适的回報,甚至帶來了不小的經營壓力。

2017年,就以出品身份參與《羞羞的鐵拳》的貓眼,在内容方面顯然走得比較快。時任貓眼COO的康利曾坦言,“我覺得貓眼已經過了拿聯合發行聯合出品項目來給自己粉飾的階段了。”次年,貓眼又出品了《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在内的爆款作品。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當年最勁爆的消息則是,其以超過9億元的價格認購了港股上市公司歡喜傳媒15.00%的股份。而歡喜傳媒綁定了甯浩、徐峥、張藝謀、王家衛、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等多位名導股東。後續歡喜傳媒出品的電影《一秒鐘》《囧媽》《尋漢計》等影片,貓眼均是主要出品方之一。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在貓眼後續的片單中,能看到《被害人》《平原上的火焰》《保你平安》等多部因不可控因素而撤檔的影片。除此之外,待映項目中,不乏《滿江紅》《拯救嫌疑人》《天才遊戲》《溫柔殼》等待爆項目。

隻是在選片方面,貓眼連續兩年,押中《你好,李煥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春節檔黑馬,更是去年在11月的“冷門檔期”裡,制造了《揚名立萬》的奇迹。

票務平台大戰:當年9.9元的電影票,都去哪裡了?

不僅如此,早在之前,光線傳媒就入股貓眼,給貓眼文娛注入更多的資本。光線傳媒曾表示,與貓眼各自獨立運作,并不會在影片的檔期上産生沖突。不可忽略的時候,光線的相關影片中,貓眼也會給予更多的資源支援。

為拓寬盈利管道,貓眼近兩年布局影視音樂産業鍊的同時,又在今年,與閱文集團訂立娛樂内容投資及制作合作架構協定和電影宣發架構協定,貓眼與閱文同意合作聯合投資制作電影,并同意向另一方提供電影宣發服務。據該協定内容指出,兩者的合作期為2022年8月18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從目前來看,貓眼和阿裡,在大文娛的目标中,用更适合自己内容發展進行戰略布局。但就像前文提及的不少項目,從來不是一家獨大,更重要的是雙赢的局面。

而我們更無法忽略,在網際網路産業崛起的當下,除了貓眼和淘票票之後,位元組系也逐漸入局,我們不免好奇,這些新興力量和傳統公司,又能撞擊出怎麼樣的火花,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