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作者:僞藝術日志

《暴風雨》喬爾喬内 約 1505-1508 年 蛋彩的油畫 82cm x 73cm 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本期→我們來聊一聊威尼斯畫派,它相對于佛羅倫薩畫派、羅馬畫派來講,似乎并沒有那麼赫赫有名。在“文藝複興三傑”的光環照耀下,威尼斯畫派所散發的光芒有些與衆不同,它的到來,為文藝複興譜寫了一段終曲,使之可以輝煌落幕。

公元10世紀左右,此時的威尼斯開始逐漸脫離拜占庭的統治,到了12世紀已經成為了意大利東北部最大的商業貿易中心,被譽為“海上共和國”。

到了15世紀時,佛羅倫薩畫派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而威尼斯畫派随着經濟的發展和其他共和國的影響,到了15世紀末開始逐漸興起。

《聖弗朗西斯的狂喜》木版油畫 125x142cm 貝利尼 1480 年 美國紐約弗尼克美術館

湛藍的海水、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該地區的畫家對藝術有着不一樣的了解,威尼斯畫派的題材開始從宗教轉向了世俗,舒适的氣候、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厚的物質基礎給人們帶來一種享樂主義的思想,威尼斯畫派所呈現的内容與古希臘的“希臘化”時代的内容風格更為相似。

色彩是威尼斯畫派的重點,對于世俗享樂的高度狂熱讓畫面的色彩明朗而熱烈,大量絢麗的色彩與生動的造型沖擊着那個時代人們的眼球。更多人物從宗教題材中走出來,變得鮮活且充滿溫情。

接下來,咱們一起看一下威尼斯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貝利尼、喬爾喬涅、提香

  • 一、喬萬尼·貝利尼

喬萬尼·貝利尼(1431—1516),他比達芬奇還大了22歲,被認為是威尼斯畫派的創始人。他是帕都亞畫派代表人物曼坦尼亞的内弟,也就是小舅子。

帕都亞位于意大利北部,在15世紀時是除了佛羅倫薩以外的另一個重要的人文主義策源地。這個畫派形成的風格是造型基礎紮實、形體堅實有力,色彩強烈、輪廓鮮明。

而貝利尼在他的創作初期就是受到了這種風格的影響,在早期的作品當中,多使用蛋彩技法,他研究了很多曼坦尼亞的作品,在此基礎上将風格從嚴肅刻闆的宗教風格往人性溫情的風格上去過渡。

如《在花園裡的苦惱》就是他的早期作品,創作于1459 -1465之間,現藏于倫敦國家美術館。這幅畫描繪的是耶稣基督在客西馬尼花園中祈禱的場景。

畫面近處三個門徒已經睡着了,背景中猶大正帶領羅馬武裝部隊前來抓捕耶稣。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在花園中的苦惱》 貝利尼 1465 年 倫敦國家美術館

耶稣此時已然知道了這一切,在意識到自己即将死亡之際,他并沒有驚恐,而隻是用一種淡然無畏的祈禱來迎接這一切。在畫作的右上角,天使被派來安慰耶稣,手裡還拿了一個杯子,這象征着救贖和希望。這幅作品很有他姐夫的繪畫風格,畫面輪廓鮮明、色彩大膽,人物張弛有力。

1487年,此時貝利尼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風格,《有小樹的聖母》則是該時期的作品。這是一幅木闆油畫,縱58厘米,橫74厘米,藏于威尼斯卡卡迪米亞美術館。

畫面将聖母置于一個悠然甯靜的環境之中,兩邊小樹蔥綠,背景為藍天與遠山。這幅畫以聖母瑪利亞為焦點,聖母手中懷抱着站立的小耶稣。雖然這是一幅作品是比較傳統的宗教題材繪畫,但作品已經沒有了過去傳統宗教繪畫沉重的氛圍,嶄亮的藍色、沉穩的紅色、爽朗黃綠色,明快的色彩使人們耳目一新,形成了威尼斯畫派特有的鮮明色彩。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有小樹的聖母》木版油畫 58*74*188cm 貝利尼 1487 年 威尼斯卡卡迪米亞美術館

貝利尼的晚期作品《衆神的盛宴》縱170厘米,橫188厘米,于1514年在其去世的前兩年完成的,後來這幅作品被提香等幾位藝術大師修改過。

此時的貝利尼已經開始大膽的使用光影,色彩上變得更加純粹、明亮與鮮豔,流暢抒情的線條具有強烈的節奏感。畫面共17位人物,他們如同世俗中的人一樣,在森林的空地上舉行着盛宴,衆神形色各異,眼神刻畫非常細緻,其心中所想能夠從眼神之中流露出來。

繼貝利尼之後,充滿和諧優美基調的威尼斯畫派開始逐漸發展,他的學生,喬爾喬涅就是其中之一。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衆神的盛宴》布面油畫 170*188cm 貝利尼 1514 年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二、喬爾喬涅

喬爾喬涅(約1476-1510年),是貝利尼的接班者,在他的畫室學藝。他将貝利尼的風格成功發展,是架上繪畫的先驅,由于他的出現使得威尼斯畫派走向了成熟。

他與提香師出同門,但後來由于不可知的錯誤被貝利尼趕出了畫室。之後兩個人交往頗深,也常有合作。

喬爾喬涅的作品不僅充滿了威尼斯畫派的唯美與典雅,同時更具有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

《三個哲學家》又稱《三聖賢》,于1509年完成創作,縱123厘米,橫144厘米,現藏于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畫面的構圖十分新穎,三位哲學家均居于畫面的右側,而左側則是由看似比例不正确的土和岩石構成。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三個哲學家》 123*144cm 喬爾喬涅 1509 年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畫面對比強烈,左側的黑暗與右側的光明使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人物或站或座于岩石之上,背景為幹枯的大樹,朦胧的天空與前面人物鮮亮的衣物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人物脫穎而出。

整個畫面的主題與天文有關,畫中坐着的年輕哲學家身着白色内襯與翠綠色袍子,他手持的是指南針。右側老者正從袍子裡面拿出一張計算天文的大紙,上面标題為“Celus”,意為天空。也就是說,這三位應該是研究天文學方面的學者。

之是以被稱為哲學家是由于有研究稱該作品與柏拉圖的“洞穴”理論有關:

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段的描述,大意是在山洞中将幾個囚犯綁着,在洞口處放置木偶,然後點火将木偶的影子投射到山洞的牆壁上。那山洞中的囚犯就會以為這是事物的真實形象,而當有一個囚犯掙脫之後轉而看到木偶,才知道這不是真實的。

這一則比喻是對人們以為真實的世界就是如此,誤把當下所看到的内容當成真實,殊不知隻是自己沒有窺于全貌,沒有看到世界的真理。

畫面中青年男子面向的奇怪山岩被稱之為洞穴,男子與其他學者亦如同洞穴中的囚犯,他們似乎在努力的探索真知,但仍然沒有窺于全貌。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從裝扮上看,青年代表的是文藝複興時期的科學、中間的東方人應該來自阿拉伯地區,右側的老者應為古希臘時代的學者。

三個人物從古至今,從年老到年少,喬爾喬涅使他們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用共同的科學信仰将他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畫家将反對宗教禁锢、崇尚人文科學的熱情傾注于這幅繪畫作品之中。

喬爾喬涅的另一幅著名的作品是《田園合奏》,創作于1508年- 1509年之間,縱110厘米,橫138厘米,現藏于巴黎盧浮宮。

畫面中出現兩位女神,可能缪斯女神或維納斯,裸體的處理是一種神的象征。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田園合奏》 110*138cm 喬爾喬涅 1509 年 巴黎盧浮宮

左側站立着手持玻璃水壺的女神被譽為是悲劇詩歌的象征,坐在地面上手拿長笛的女神則是聲望低于悲劇詩歌的喜劇或田園詩的象征。

坐在地上正在彈奏琉特琴的年輕人是抒情詩的代表,而旁邊未戴帽子的年輕人則象征着普通的作詞家。

喬爾喬涅這幅畫的靈感來源于亞裡士多德的《詩意》,内容中描述了不同詩體的差別。

該作品以風景為背景,其具有雙重性功能,左側優雅纖細的樹木之間,我們能夠看到一座多層别墅,而在右側茂密樹林中,隐約可見牧羊人在吹風笛。

帶你解讀到底什麼是威尼斯畫派?

現實與虛幻、人與神均出現在了畫面當中,但效果卻異常的統一和諧。

美麗、成熟的缪斯女神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靈感,風景與人物、色彩與線條的和諧,揭示了人與自然、詩歌與音樂之間的密切關系。

喬爾喬涅30多歲時就因為感染鼠疫而去世,嚴格意義上他是第一位威尼斯畫派畫家,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抒情特點,人文主義與自然主義的思想在他的畫作中被和諧應用,他對人和自然的探索與诠釋讓威尼斯畫派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優美、豔麗、柔和、甯靜這些如海上星光般璀璨的風格是威尼斯畫派的典型,正如同這座水上之城一般,它用極其明亮的畫面為文藝複興敲開了另一扇大門。

下一期,我們将講講喬爾喬涅的同門師弟提香,繼續我們威尼斯畫派之旅。

end

聲明

本文章版權、著作權歸屬公衆号《僞藝術日志》所有,作者的原創文章均已标注,轉載需注明出處,未經準許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襲、修改,一經發現将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章圖檔均來自于網絡,如有涉及圖檔中個人的隐私、權益、版權等問題時,請随時背景聯系并處理。

本文創作時參考各類文獻、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望及時背景告知,作者會在第一時間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