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yyds幹貨盤點#MPEG2、MPEG4、H264的比較

MPEG-2簡介

  MPEG-2制定于1994年,設計目标是進階工業标準的圖象品質以及更高的傳輸率。MPEG-2所能提供的傳輸率在3-10Mbits/sec間,其在NTSC制式下的分辨率可達720X486,MPEG-2也可提供并能夠提供廣播級的視像和CD級的音質。MPEG-2的音頻編碼可提供左右中及兩個環繞聲道,以及一個加重低音聲道,和多達7個伴音聲道(DVD可有8種語言配音的原因)。由于MPEG-2在設計時的巧妙處理,使得大多數MPEG-2解碼器也可播放MPEG-1格式的資料,如VCD。   

同時,由于MPEG-2的出色性能表現,已能适用于HDTV,使得原打算為HDTV設計的MPEG-3,還沒出世就被抛棄了。(MPEG-3要求傳輸速率在20Mbits/sev-40Mbits/sec間,但這将使畫面有輕度扭曲)。除了做為DVD的指定标準外,MPEG-2還可用于為廣播,有線電視網,電纜網絡以及衛星直播(DirectBroadcastSatellite)提供廣播級的數字視訊。   

MPEG-2的另一特點是,其可提供一個較廣的範圍改變壓縮比,以适應不同畫面品質,存儲容量,以及帶寬的要求。   

對于最終使用者來說,由于現存電視機分辨率限制,MPEG-2所帶來的高清晰度畫面品質(如DVD畫面)在電視上效果并不明顯,到是其音頻特性(如加重低音,多伴音聲道等)更引人注目。   

MPEG-2的編碼圖像被分為三類,分别稱為I幀,P幀和B幀。I幀圖像采用幀内編碼方式,即隻利用了單幀圖像内的空間相關性,而沒有利用時間相關性。P幀和B幀圖像采用幀間編碼方式,即同時利用了空間和時間上的相關性。P幀圖像隻采用前向時間預測,可以提高壓縮效率和圖像品質。P幀圖像中可以包含幀内編碼的部分,即P幀中的每一個宏塊可以是前向預測,也可以是幀内編碼。B幀圖像采用雙向時間預測,可以大大提高壓縮倍數。   

MPEG-2的編碼碼流分為六個層次。為更好地表示編碼資料,MPEG-2用句法規定了一個層次性結構。它分為六層,自上到下分别是:圖像序列層、圖像組(GOP)、圖像、宏塊條、宏塊、塊。

MPEG-4簡介

  MPEG4于1998 年11 月公布,原預計1999 年1月投入使用的國際标準MPEG4不僅是針對一定比特率下的視訊、音頻編碼,更加注重多媒體系統的互動性和靈活性。MPEG專家組的專家們正在為MPEG-4的制定努力工作。MPEG-4标準主要應用于視像電話(Video Phone),視像電子郵件(Video Email)和電子新聞(Electronic News)等,其傳輸速率要求較低,在4800-64000bits/sec之間,分辨率為176X144。MPEG-4利用很窄的帶寬,通過幀重建技術,壓縮和傳輸資料,以求以最少的資料獲得最佳的圖像品質。   與MPEG-1和MPEG-2相比,MPEG-4的特點是其更适于互動AV服務以及遠端監控。MPEG-4是第一個使你由被動變為主動(不再隻是觀看,允許你加入其中,即有互動性)的動态圖像标準,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其綜合性。從根源上說,MPEG-4試圖将自然物體與人造物體相溶合(視覺效果意義上的)。MPEG-4的設計目标還有更廣的适應性和更靈活的可擴充性。

H.264/A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