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傳遞中國經濟三大信号

作者:光明網

(中共二十大·特寫)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傳遞中國經濟三大信号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傳遞中國經濟三大信号

中新社記者 夏賓

“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在談及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時,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向記者們列舉了一組資料: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GDP從53.9萬億元(人民币,下同)增至114.4萬億元,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3%增至18.5%,人均GDP從39800元增長到81000元……

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傳遞中國經濟三大信号

10月17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未來,中國經濟走向如何、糧食飯碗怎麼端、能源安全如何守、對外開放如何堅持……17日,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首場記者招待會開啟,約90分鐘的時間裡記者們接連發問。針對中國經濟的關切,三位官員一一作答、回應關切,傳遞出中國經濟的三大信号。

中國經濟韌性強大、潛力巨大

目前,國際局勢複雜嚴峻疊加新冠疫情多點散發,中國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仍未減輕,經濟前景如何?

趙辰昕直言,受國内外環境變化影響,目前經濟運作中仍有一些突出沖突和問題,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更要看到,面對超預期因素沖擊影響,中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内實作企穩回升,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

他指出,中國有14億多人口、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産業鍊、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趙辰昕認為,這些條件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最近我們做了很多監測,大陸能源裝備、石化裝備、礦山機械、工程機械、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重點裝置訂單都在大幅增長,這是非常喜人的。這些都為相關上下遊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趙辰昕說。

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傳遞中國經濟三大信号

圖為中新社記者在分會場提問。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關鍵領域守住安全底線、提升安全能力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其中包括“確定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産業鍊供應鍊安全”。

——為了確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表示,要落實“藏糧于地”,加大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力度;堅持“藏糧于技”,強化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優化生産布局,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加強收儲調控,在更高水準上實作糧食供需動态平衡;開展節糧減損,促進糧食節約和營養健康。“未來,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寬廣。”叢亮說。

——為了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談及中國如何重點從固本強基、有序替代、風險管控三個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具體看,要力争到2025年,國内能源年綜合生産能力達到46億噸标準煤以上,也要確定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達到25%左右,此外要堅決保障人民群衆生産生活的用能安全。

——為了不斷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趙辰昕表示,要鍛長闆補短闆、穩定工業生産、優化産業布局、深化開放合作、強化風險防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他特别提到,要全力杜絕随意關停産業鍊重點企業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堅決避免疫情防控的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等問題,努力確定工業園區有序運轉、企業能夠正常生産經營。

二十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傳遞中國經濟三大信号

圖為記者在分會場參加記者招待會。 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中國三個決心不會變,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國内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是否就意味着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收縮,甚至講要搞自給自足的經濟?

“這種了解是錯誤的。”針對這樣的誤讀,趙辰昕明确回應,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産業關聯和互相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内外需市場本身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

趙辰昕直言,中國擴大高水準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發展的決心也不會變。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中國發展将為地區和世界提供更多的機遇、注入強勁的動力。

在你來我往的問答中,趙辰昕還借機将招待會變成了招商“推介會”。現場他對外國記者喊話:“這裡有很多外國記者,利用這種場合,希望大家了解并幫我們作介紹。我們歡迎各國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繼續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