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作者:曆史微鑒

2018年,華坪女高08屆學生黃付燕帶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到母校。

為報母校培育之恩,她還随身攜帶了兩千元人民币,準備捐給這裡。

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基本不會接待回校學生,黃付燕實在是按捺不住對張桂梅的思念,她決定“先斬後奏”,沒有事先打電話,直接趁工作時間來到了張桂梅的辦公室。

張桂梅向來是面硬心軟,她見到黃付燕已經成家立業,十分欣慰,寒暄之時,氣憤十分融洽。

兩人很快就聊到了工作,黃付燕坦誠,說自己現在在家全職帶娃。

一聽這話,原本滿面笑容的張桂梅臉色變了,她拒絕了黃付燕的捐款,并讓她“滾出去”。

黃付燕捐款本是一樁投桃報李的美談,張桂梅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呢?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道德模範在網際網路上“因言招禍”

張桂梅之是以會拒絕黃付燕的捐款,主要是對她放棄工作,選擇成為家庭主婦的不滿。

面對媒體,張桂梅絲毫不掩飾自己對這位當了全職太太的學生的失望:“家庭那麼困難把你供到現在……結果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

這句話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攻讦張桂梅,說她作為人民教師卻會帶着有色眼鏡看待全職太太。

他們指出,全職太太也是勞動者,應享有與其他勞動者一樣的尊重。

與其他勞動者相比,全職太太的付出一點都不會少,甚至會更多,為了打理好一個家,她們需要起早貪黑堅持三百六十五天。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其他職業的勞動者還有休假、退休的時候,但全職太太卻絕無休息的可能。

人們認為,全職太太對社會的貢獻也應被看到。

往小了說,她們的付出維系了一個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往大了說,她們為國家培養出優秀、健康的接班人。

一部分人将張桂梅的滿面愁容解讀為是對教育資源浪費的惋惜。

他們反駁道,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能更好地解決家庭中的問題,更好地整合家中的資源,以更智慧的做法去處理家庭成員的關系,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下一代。

這些成果的存在足以證明全職太太所受到的教育沒有白費。

以上種種觀點都有自己的道理,也可以自圓其說。

但是,這些網友大多都是在脫離了華坪縣相對落後的背景下來探讨全職太太的價值。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在紙上談兵之時,人們拿出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角色顧佳來舉例,說這位太太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既能自己開茶園,又能親自動手烤蛋糕。是全職太太界的典範。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三十而已》的故事背景是在大陸超一線城市上海,顧佳本人的出生環境、生活環境也要高于于這些貧困縣的女孩兒們太多。

顧佳就生在大山外,不用飽受貧困之苦,她也沒有重男輕女的父母,不用拼盡全力就能輕松獲得教育機會。

而這一切,是華坪縣無法提供的。

華坪縣曾經是個貧困縣(現已脫貧),能給人提供的資源有限,飽受重視的男子都很難被培養出來,更遑論資源被擠壓的女性呢?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當地教育資源的稀缺,人民還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觀念。

他們重男輕女的邏輯很簡單,女孩子體力上不比男孩子強,在家時無法承擔繁重的農活,長大出嫁後成為别人家的人,更無法再為原生家庭做貢獻。

貧困家庭的資源有限,将極其有限的資源投入在女兒身上就是一件低“成本效益”的事情。

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女孩子們從小就是要被犧牲掉的那一個。

她們的原生家庭能拿出的資源本就不多,能分到自己手中的就更少了。

大到家中的房産、存款,小到桌上的一塊肉,都盡可能地留給家裡的兒子。

有限資源向兒子無限傾斜,哪怕是國家在那裡投資建設了學校,也很難保障這些女孩子們能順利完成學業。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張桂梅曾對媒體說起過,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經常有女學生在課堂上被家長帶走,被迫退學。

她一開始還以為是學校的教學品質沒有達到這些家長的要求,後來才知道,這些家長是覺得女孩子讀書沒用,會浪費家裡的錢。

貧困山區的家庭條件不好,供不起學生也很正常,張桂梅一開始會從解決經濟困難的角度入手,去解決這些失學女子的困難,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她的想法。

原來,有一個學生家長将張桂梅班裡一個還在讀高三的女學生拘在家裡幹活,送低年級的、學業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緊張的小兒子去縣城裡補習。

無數女子就這樣被迫失學。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女性,或許天資聰穎,但卻無從獲得顧佳那樣的眼光與見識,她們無法掌握外語和西點的烹饪技術,日常所能談論的,也隻能集中在村裡那些沒有營養價值的八卦。

缺少教育的她們大機率隻會成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隻付出簡單的體力勞動的家庭主婦。

這樣的家庭主婦抗風險能力很低,她們沒有收入,吃穿用度都需要仰仗丈夫的供養。

一旦丈夫變心,拒絕繼續供養妻子,那麼這位放棄工作的全職太太很難生活下去。

“顧佳”們精通多種技能,即使婚變也可以迅速找到養活自己的工作,但貧困縣的這些女孩子們卻非常難。婚變對她們來說幾乎就是滅頂之災,為了維系婚姻,她們隻能将人生的全部重心完全放在丈夫和子女的身上,失去自我。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有人認為,這是那些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的人生劇本,而經曆過高等教育的女人根本不會走向這樣的道路。

事實真的如此嗎?

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山女孩兒們當然可以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眼光和見識也會得到提高。

她們談論的話題不再局限于村裡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談論尼采與蘇格拉底,但是,這對大山裡的家庭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一般來說,人們在擇偶時普遍會找與自己家庭環境相當的家庭,貧困山區中的女孩大機率也會嫁給和自己門第相差無幾的家庭。

對這樣的家庭來說,最主要的沖突就是貧窮,誰能解決這個主要沖突,誰就能獲得家庭中的權力。

沒有收入的妻子的付出勢必會被忽視。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如果掙不回錢,這些女孩兒所提供的情緒價值,付出的家務勞動以及對子女的教育等隐形的價值都會被無視。

“顧佳們”日常交往的人大多思想比較開明,沒人會要求她對丈夫絕對順從,也會對她的付出表示肯定。

大山裡的女孩兒們未必會有這樣開明的環境。她們付出的再多,也不會比的上掙錢來的實在。

貧困之地本就是孕育“身不由己”的絕佳土壤,這裡的全職太太更是将自己一生的決定權都交到他人的手中。

尚未成年之時,它被牢牢把握在家長的手中。她們無法自主選擇人生道路,絕大多數會被家長左右,按照他們的想法早早辍學打工或者結婚生子。

成年後,這些女孩子的命運又掌握在夫家手裡,一輩子為家庭奉獻,無法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她們走不出大山,也走不出貧困,一輩子困在貧困山區。

如果能通過教育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這樣的命運就可以被改變。

張桂梅創辦華坪女子高中的初衷就在于此,她希望這裡的女孩兒們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能解決讓貧困女孩兒們上學的問題,同時避免了教育機會被家中男子奪占的可能。

為了創辦這所學校,從2002年開始,張桂梅拿着自己的身份證等權威證件四處“乞讨”,到處問别人是否可以資助自己辦免費的女子高中。

她被人們當做騙子,受盡委屈才籌得幾萬塊的資金。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如果不是政府的支援,張桂梅的夢想很難實作。

華坪女高成立後,張桂梅日夜奮鬥在這裡。

她不顧自己生病的身體,每天天還不亮就起床,拿着大喇叭喊學生起床,工作到深夜才入睡。

在日複一日的高強度工作中,張桂梅的身體越來越差,她手指頭上纏滿膠帶(這樣能稍緩解關節炎的疼痛),走路也不利索。她幾乎是在用命來支援這所學校。

她幾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支撐這所女子高中。

在聽到華坪女高的學生在結婚後放棄工作,在家裡做全職太太時,張桂梅難掩自己的擔憂與失望。

她擔心自己的學生會被抛棄,也失望于學生主動将自己千錘萬鑿磨砺出來的劍輕易丢棄。

更覺得自己用“命”為她們換來的機會就這樣浪費了。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故事主角的了解

網際網路上圍繞張桂梅不支援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一事讨論得十分激烈。

故事中心的主角黃付燕也在網上看到了相關的消息。

她并不同意網民們對張桂梅的攻擊,于是就透過媒體表達了自己對恩師的了解。

黃付燕說,張桂梅校長是“話醜理正”,她明白張桂梅的苦心,也接受了恩師的建議。

在拒捐事件發生的第二年,黃付燕從善如流,考上了特崗教師,自己養活自己。

黃付燕是在2008進入的華坪女高,那是學校成立的第一年,條件還很艱苦,操場還是用泥巴鋪的,連食堂都沒有。

她還記得入學的時候張桂梅對她們說,要懷有感恩的心,感謝社會幫助建立的華坪女子高中。

女學生畢業後當全職太太,遭張桂梅怒罵:我用命供你,你這樣選擇

正是接受了這堂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黃付燕并不會随着網際網路上的那些人一起去讨伐張桂梅。

從華坪女高畢業後,黃付燕還會繼續關注那裡的事情,經常會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号上分享有關母校的消息。

這些消息都是正面的,黃付燕看這些消息的時候也十分欣慰。

但她萬萬沒想到恩師張桂梅會因拒絕自己的捐款而被網友口誅筆伐。

她在确定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後透過媒體維護了張桂梅。

不過,黃付燕的發聲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人們還是圍繞着“全職太太”的話題展開激烈的讨論。

他們要為全職太太發聲,希望她們的付出能夠得到全社會的尊重。

風暴中心的主角并不參與這場讨論,她毫無異議地支援張桂梅。

不過,截至目前,這場争議仍未落下帷幕。

那麼對于一個從貧困地區出來的女生結婚當全職太太,你又是如何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