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晚舟給兒子的擇業忠告,背後隐藏了5大生存法則,再不懂就晚了

作者:洞見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孟晚舟給兒子的擇業忠告,背後隐藏了5大生存法則,再不懂就晚了

作者:洞見·Elm

與其擔心被機器取代,不如早日做機器的主人。

孟晚舟曾在演講中,談到對于兒子擇業的看法。

她告誡兒子,将來無論從事什麼專業,一定不要選擇和機器競争的工作。

孟晚舟解釋道:

“從工業革命到資訊革命,技術的發展就是以解放人力為目标。而我們在擇業的時候,就要考慮未來十年,還有哪些事情是機器承擔不了的。”

孟晚舟給兒子的擇業忠告,背後隐藏了5大生存法則,再不懂就晚了

産業更替風雨欲來,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整個社會都在迅速變化。

期待别人來改變自己靜止的生活,隻會等來時代的車輪從身上碾過。

想要在未來留有一席之地,你必須讀懂新時代生存的5大法則。

01

吉德林法則

有人盤點未來将消失的職業:超市貨架整理員、車站售票員、餐廳打飯服務員……

這些崗位流程簡單,熟悉一天便能輕松上手。

但越是這樣不用思考的工作,越容易被算法模拟,因而成為機器取代的首選。

管理學有個著名的吉德林法則:隻有先認清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吉德林認為,思考問題遠比解決問題重要。

思維方式,是思考問題的核心點,也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

程傑教授曾在講課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家跨國安保公司,需要聘請人員對目标進行24小時監控。

在一些發達國家,員工通宵作業的酬勞極高,公司為此專門設立成本控制部。

該部門好幾任經理,拼命壓縮人力成本,結果收效甚微,還招緻工會起訴,使公司蒙受法務賠償。

直到新任主管提出,可以利用全球實時網絡,當A地為日間時,讓A的員工檢視B地夜間的監控,等到A地為夜間,再讓B的員工檢視A地的監控。

方案實施後不久,安保公司省下50%的用人成本。

機器很聰明,也很呆闆。

它們能一秒做幾億次運算,卻無法通過思考,自我提高1%的效率。

是以一個人最有遠見的做法,就是不斷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工作變得駕輕就熟時,思考如何優化流程;在生活開始按部就班時,主動打開思路,尋求其他的活法。

哪怕隻是微不足道的改變,從長遠來看,都是在積累機器和其他人所不具備的優勢。

孟晚舟給兒子的擇業忠告,背後隐藏了5大生存法則,再不懂就晚了

02

多元法則

投資家馮侖曾在演講中,提到某個家政公司的招聘案例。

面試官首先問:“能夠掃地做飯的請舉手。”

在場所有人舉起了手。

面試官接着問:“能夠提供住家服務,并輔導孩子國小國文和數學的請舉手。”

大約一半人收回了手。

最後當面試官問道:“有英語功底,能夠培養孩子日常口語習慣的請舉手。”

屋子裡隻剩寥寥幾人還舉着手。

這讓我想到《認知突圍》中的多元法則。

作者蔡磊壘如此解釋:

正如一個三維空間,可以展開成無限大的二維平面。一個人想要足夠多的競争優勢,就要盡可能比周圍人,擁有更多的技能次元。

“一招鮮,嘗遍天”的時代早已過去,抱着鐵飯碗的念想,隻會淪于平庸。

想要從低層次的競争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增加能力的次元,提高自己的層次。

根據一萬小時定律,多數人都能通過一萬小時的刻意訓練,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換算為8小時工作制,也就意味着大約5年時間,我們便能掌握目前崗位所需的技能。

而在這5年後,是躺在技能樹上消遣餘生,還是繼續接觸新的領域,才是決定你未來高度的關鍵。

作家劉潤說,低次元往往意味着内卷,而當你是一個多元度的人才,你就擁有降維打擊的能力。

一個人隻有先升維自己,才能向下相容,在時代浪潮的面前得心應手。

03

序位法則

經濟學中有一個序位法則:

和一件事情相關的諸多因素中,排位第一的因素影響全局90%以上,其他所有因素總和的影響不超過10%。

序位第一的因素,就是一件事情的本質。

一個一眼就能看透本質,和一個始終停留表面的人,注定會過上不同的生活。

今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賽上,一幅名叫《太空歌劇院》的畫作,以其美輪美奂的構圖獲獎。

孟晚舟給兒子的擇業忠告,背後隐藏了5大生存法則,再不懂就晚了

這是遊戲設計師傑森·艾倫用AI算法生成的作品,創作耗時僅為4.5個小時。

有人評論,距離畫家這門職業消失的日子不遠了。

但傑森在采訪時說:

“算法調試會産生數以萬計的參數,其中隻有一兩個參數決定最後的成圖品質。除非對繪畫原理有深刻認識,一個人幾乎不可能用算法生成令人滿意的作品。”

任何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能否洞悉本質,就是使用機器與被機器取代的差別。

想要培養抓住本質的能力,一個很具實操性的方法,就是歸因。

例如你是一個網絡伺服器的管理者,而伺服器會在每天某時刻當機,直接解決方法就是重新開機。

而不斷追問“為什麼”,你的關注面會從一個伺服器,拓寬到整個區域網路,直到鎖定某個小站點,并發現這個站點會在固定時刻流量激增。

借助這個關鍵資訊,你就能通過多站點分流,徹底解決當機的問題。

歸因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擴大認知,最終見大通簡的過程。

唯有在錯綜複雜的表象中,找到一條觸及本質的因果鍊,才能比别人看到更遠的未來。

04

進化法則

看過一組資料。

20世紀以來,硬碟容量平均3年增加一倍,通信速度平均5年更新一代。

而諸如電腦、手機、汽車等電氣裝置,幾乎每年都有新款推出。

在我們驚歎世界日新月異的同時,卻往往忽略技術背後的驅動力,是人類不斷進化的思維、認知和觀念。

前段時間,樂凱新材終于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成為行業内的熱點新聞。

不少人在為樂凱長松一口氣的同時,也不禁感慨昔日巨頭落到如此田地。

這家主營熱敏材料的企業,多年壟斷國内火車票證的生産業務,股價一度飙升超過60元。

但短短3年,刷臉識别發展成為乘客進站的主流方式。

樂凱新材因為從未業務創新,在失去鐵路部門的生意後,市值迅速縮水90%。

而在這期間,一些默默無聞的公司,抓住移動支付、智能出行等機會,一躍成為新的市場龍頭。

懸殊力量轉換的背後,就是進化法則的魅力。

一般而言,要跟上社會進化的腳步,一個人平均每三個月,就要進行一次複盤:

自己從事的行業,有哪些新的技術突破;

此前總結的經驗,是否仍行之有效;

有哪些新的電子産品或軟體,能夠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

正如巴菲特所說:“如果你沒有覺得自己以前很傻,隻能說明你在這一階段毫無進步。”

不斷否定自己,進而不斷改變自己,你終将重組更新,躍遷更高階的人生。

孟晚舟給兒子的擇業忠告,背後隐藏了5大生存法則,再不懂就晚了

05

康德法則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

“有兩件東西,我們對它們的審視越是深沉持久,它們在心中喚起的敬畏就越是與日俱增,這就是我們頭頂的群星和心中的道德。”

我們對技術的要求日夜更替,唯有道德如星空一般亘古不變。

而這,就是“康德法則”的内涵。

最近幾年,我們見過高學曆的騙子,用電腦僞造簽名,用程式破解密碼,用算法合成任何人的聲音;

也看到過疫情中,僅憑一條雙腿運送物資的外賣小哥,收獲全社會的盛贊。

聰明過剩的年代,善良是最貴的資産,人品是時效最久的通行證。

電影《SAW》中,保羅經營一家保險公司。

他為提高收益率,找人設計了一套智能算法,專挑投保人履歷中的漏洞。

一旦找到投保人有未充分告知的資訊,哪怕隻是無關緊要的細節,保羅也會以違反合同法為由,拒絕提供報帳。

憑借這套算法,保羅極大縮減了營運支出,公司也成為當地收益率最高的公司。

但他鑽法律漏洞的行為,讓無數家庭蒙受巨大損失,引起社會面廣泛地抵觸。

保羅很快發現,公司不僅沒有新的訂單,連原先投保的客戶也紛紛退單。

短短一年,讓他賺得盆滿缽滿的技術,也讓他身敗名裂。

曹德旺曾說:

“每一次人品的展現,都是蓋你人生大廈中每一塊磚的過程。

某一塊磚用壞了,哪怕你有能蓋很高樓層的技術,因為那個地方經不起推敲,大廈也會遲早被摧毀。”

一個人的破産,是人品的破産;一個人的失敗,是道德的腐敗。

無論機器如何普及,讓人感到靠譜的品性,都是安身立命的頂級才華。

羅振宇在《羅輯思維》中說:

“你工作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工作量成正比,而是和你工作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機器,能夠替代重複的勞動,不能替代深度的思考;能夠替代過時的觀念,不能替代永恒的人性。

與其憂慮機器取代你時,會不會跟你打招呼。

不如尋求改變,發揮主觀能動的優勢,早日成為機器的主人。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繼續閱讀